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204272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鞋厂可行性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年产120万双鞋面生产线项目项目建设单位:/县/鞋业有限公司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计划建设四条鞋面生产线,年产120万双鞋面。项目采取租赁厂房,自购设备的投资方式,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3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万美元,流动资金10万美元。本项目计划投资资金全部由/鞋业有限公司自筹。1.2 编制依据和原则1.2.1编制依据一、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06);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

2、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169号);三、/西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四、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五、委托书;六、项目申报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相关资料;七、其他与项目相关的资料。1.2.2编制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切实做到无事故发生、无人员伤害、无环境破坏的目标。(2)采用成熟、可靠的自动控制及安全设施,以保证生产操作过程的安全、可靠的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转,同时尽可能减少操作人员。(3)在技术方案选择时,力争做到规模合适、技术先进,使资源利用最经济、最合理,确保项目效益最大化。(4)在保证安全、可靠地长

3、期运行及保证“三废”排放达标的原则下,对工艺方案、设备、材料选择和设计进行优化,以最小的投资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5)满足各种不同工况下的安全、平稳操作要求。(6)充分考虑在正常生产及施工建设期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7)充分利用/县/鞋业有限公司现有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进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一项目建设工期月6二年工作日日300三全厂定员人350四项目总投资万美元1001设备购置万美元852预备费用万美元53流动资金万美元10五经济效益万人民币1正常年销售收入万元21602正常

4、年总成本费用万元15983正常年增值税万元2084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万元215正常年利润总额万元3336正常年所得税万元837正常年净利润万元250六财务分析1项目总投资收益率52.22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39.13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25.7(税后)4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ic=12)万人民币1435(税后)5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年4.2 (税后)七厂房租赁万元人民币/年30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项目必要性2.1我国鞋业现状分析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制鞋生产大国。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为完整的生产链,是我国制鞋业保持快速

5、、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是我国制鞋业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从以下三个年份来比较分析我国鞋业的现状:1、2005年我国鞋产量超过90亿双,占世界总量的50%;2005年,全国共出口鞋类产品69亿双,出口金额184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75%。比上年增长17.1%。2005年,我国进口鞋类产品1062万双,进口总值2.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和37。2、2006年我国鞋年产量已达100亿双,出口近70亿双,国内年消费量达20多亿双,中国鞋业在世界鞋业之版图中已占了60%以上份额,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生产鞋类以中低档为

6、主。2006年我国共出口各类鞋7847亿双,同比增长11,增幅降低7个百分点,出口金额达到218.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92%,增速提高了1.8个百分点。2006年,我国出口皮鞋等受限鞋类品种64亿美元,增长11.3%,比总体出口增幅低2.7个百分点。3、2007年我国鞋年产量为120亿双,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98%。2007年我国出口鞋81.7亿双,价值241.4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分别增长6.8%和14.9%。2007年上半年,共进口鞋类产品608万双,进口值1.13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6.8%和16.9%。我国鞋类产品进口持续增加。全球共生产鞋类产品150亿双,其中中国产

7、100多亿双,占全球产量的53%以上。2007年中国制鞋行业的产值突破3000亿元,仍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2我国制鞋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制鞋业的版图中,我国无疑是最为强势的大军团,因为在全球年产鞋量150亿双的份额中,“中国造”已超过100亿双。然而,进入风云变幻的2008年,作为一枝独秀的中国制鞋业开始了新的裂变,在国际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特别是国家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下,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的中国制鞋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中国制鞋业的转移危机以及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全球制鞋业新的格局如何变化,已成为全球业界关注的焦点。 第一、 我国制鞋业有着悠

8、久的历史。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国承接国际制鞋业的转移,一跃成为全球最大鞋业生产中心和销售中心,形成了十分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平台,并且已基本占据了全球中低端的鞋产品市场。我国制鞋业的竞争优势是明显的,但如何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的生存环境,把握好市场的发展机遇,也是业界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按照业界有关专家人士的分析,今后我国制鞋业的发展必然要从低端市场走向中高端市场,要从数量型向品质型和效益型转变,产业升级换代是必走之路,因而,从数量上看,我国鞋业的生产量和出口量或许今后将有所下降,但品质将得到提升,产品价格和出口总值将会不断增长。第二、我国制鞋业的产业转型和转移是大势所趋。一部分有创新能力

9、和规范性较强的企业,将走向产业升级的转型之路,一部分依靠生产成本取胜的企业将转到内地生产成本更具优势的地方,近年来,部分企业开始把生产车间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期利用中西部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二次创业。“东鞋西移”并不意味着东部不再生产和销售皮鞋,主要是中低档皮鞋生产能力的西移,东部地区今后将成为中高档皮鞋的加工基地和销售中心,而中西部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会成为中低档皮鞋的生产基地。造成“东鞋西移”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开拓中西部市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牛羊猪等生皮资源,长期以来这些生皮被长途运输到东部沿海地区加工成皮革,然后再输送给东部的

10、皮鞋生产企业。“东鞋西移”则可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此外,“东鞋西移”有利于企业开拓中西部市场。但是我国“东鞋西移”的产业迁移受限于配套企业以及中西部的投资环境、中西部人的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东鞋西移”的产业迁移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三、产业布局更趋合理。经过产业调整大洗牌之后,我国制鞋业的产业布局将更加合理。第四、内销市场不断扩大。我国本身是一个具有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鞋仅为1.7双,在今后几年内,我国人均年消费鞋类提高到3-4双,是完全有可能的,因而,我国有能力的制鞋企业应在国内市场建立、培育和发展自己的品牌和建立市场行销管道,更好地拓展国内市场。第五、创立品牌、拓

11、展国际市场。中国鞋已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但品牌却不是中国企业的,绝大部分是加工贴牌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应加快在国际市场创立自己的品牌和行销网络,创造更大的产业优势。2.3项目在/建设的必要性目前,中国运动鞋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三省,据统计,广东东莞居第一,有4000家鞋厂,从业人员50万,福建泉州第二,2004年出口8.49亿双,17.5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量12.5%,其中运动鞋为85%。温州也有2000多家大小鞋厂。就企业发展而言,有向内陆转移趋势。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内陆省份不论是在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还是在人文、政策等软环境

12、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内陆省市投资环境的改善,沿海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逐渐向内陆省份渗透。/在作为制鞋行业的转移承接地,有自己明显的优势。/是我国三个最具活力的经济金三角的直接腹地,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优势;其次,/商务成本较低,/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水电等要素费用都比发达地区低,平均水价只有上海的50、广东的60左右;在基础设施条件方面,/是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与沿海发达地区交通对接的省份;/也是近几年全国唯一用电高峰不拉闸限电的省份。而作为/的主要工业产业县,/县更符合本公司的投资条件。1、满足人力资源量大的需求。/县国土面积1350平方公里,辖6乡6镇3场1街道,168个村委会,18个

13、居民委员会,总人口34.6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6人。县城建城区面积达14.4平方公里,人口14.8万。在此建厂不但能满足以劳动密集为特点之一的制鞋企业的生产需求,同时缓解广东地区因金融风暴过后带来的用工荒的情况。2、交通便利,/是自古以来的商旅要栈。扼湘赣通衢要冲,320国道横贯县境71公里,大广(大庆-广州)高速公里穿境而过,浙赣铁路接轨境内,有锦河直达赣江,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项目所在的工业园区依320国道及大广高速,有利于原材料及产品的集散。2005年全球最大的制鞋企业台湾宝成集团入驻/。随着宝成集团的入驻,2006年2月18日,匹克(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在福建泉州与/县正式签订投资

14、协议入驻/,已投资3700万美元,在/建成年产/运动鞋600万双的生产加工基地。近两年,/县又引进了冠兴实业、众安科技、香港芳鼎、全胜鞋机等23家配套企业,通过短短的几年的发展,/县形成了鞋革产业集群,被定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正朝着中部地区最大鞋革产业城阔步迈进。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和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县位于/省西北部,锦河中游。全县国土面积1350平方公里,辖7镇6乡2场1街道。全县总人口34.6万。/县隶属于/市,县城东距省会/市112公里,西离/市98公里,南距/市60公里,北离庐山260公里,是/市内一座正在掘起的新兴工业县区。城市总体规划已成雏形./交通便利,是自古以来的商旅

15、要栈。/扼湘赣通衢要冲,县城东距省会/市112公里,西离/市98公里,南距/市60公里,北离庐山260公里,到上海、杭州、福州、厦门、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皆可朝发夕至。320国道横贯县境59公里,沪瑞高速公路擦肩而过,/高速穿境而过,并设有出入口、管理处、服务区,浙赣铁路接轨境内,有/直达/江,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全县100%的乡镇、70%以上的村通了水泥路或油路,构建了县内半小时经济圈。/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电力方面,全县建有110仟伏变电3个,220千伏变电站1个,双回路供电,电力供应充足。通讯方面,全县已实现程控电话交换网,连接了国际计算机互联网,形成了数字模拟兼容,地上地下并行,有线无线交汇,国内国际贯通的现代化交叉信息网。3.2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3.2.1厂址地理位置拟选厂址在/县工业园/功能区,地面基本无附着物,所在厂区地势平坦,3.2.2厂址自然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