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0年语文中考试试卷D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2042142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2020年语文中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京市2020年语文中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京市2020年语文中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南京市2020年语文中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南京市2020年语文中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2020年语文中考试试卷D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2020年语文中考试试卷D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2020年语文中考试试卷D卷一、 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5分)1. (10分)根据提示默写。落红不是无情物,_。(龚自珍己亥杂诗)_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黑云压城城欲摧,_。(李贺雁门太守行)醉翁之意不在酒,_。(欧阳修醉翁亭记)_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比喻人们在困窘绝望中重见生机,又有一片新天地的两句诗是:_ , _。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 , _。2. (5分)以下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书

2、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不得抄袭。(1)材料作文:花园里的小橡树愁容满面,看到别人在开花结果,它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苹果树说:“你为什么不能结出一个美味的苹果呢?你太不努力了!”玫瑰也对它说:“别听它的,你应该开出一朵玫瑰花,你看多容易!”小橡树 非常努力,可是既未结出美味的苹果,也未开出漂亮的玫瑰花,它越来越迷茫。迷茫中,小橡树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一棵小橡树啊,我永远结不出苹果,也开不出玫瑰花,我的使命应该是长得高大挺拔,给鸟儿栖息,供游人遮阴。小橡树顿觉浑身充满力量,它快乐地生长着,很快就成为一棵大橡树。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些什么呢?小橡树的经历

3、应该能引发你一些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2)请以“美丽的你”为题,写一篇文章。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3. (10分)阅读下列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 , 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节选自韩非子)【注释】垂棘,一座山的名称,盛产玉石。虞(y),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西。虢(gu),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宫之奇,虞国的谏议大夫。德,恩德。取,攻占。(1)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假道于虞而伐虢晋已取虢,还反灭虞。(2)这则故事告诉

4、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张元饲弃狗有犬为人所弃,惶惶于阡陌间。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逐之。元乞求毋弃,曰:“有生之物,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乃自然之理。今犬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停。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已不省人事。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1)解释文中划线词:惶惶于阡陌间阡陌:遂许焉许:(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3)用自己的话概括张元收养弃狗的原因 , 5. (2

5、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期 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期_去_委_顾_(2)翻下面的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待君久不至,已去。日中不至,则是无信。(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4)“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5)故事中陈太丘

6、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6.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渴望苦难马丽华藏北是充满了苦难的高地。寸草不生的荒滩戈壁居多。即使草原,牧草也矮小瘦弱得可怜。一冬一春是风季,狂风搅得黄尘铺天盖地,小草裸露着根部,甚至被席卷而去。季候风把牧人的日子给风干了;要是雨水不好,又将是满目焦土。夏天是黄金季节,贵在美好,更贵在短暂。草场青绿不过一个月,就渐渐黄枯。其间还时有雹灾光临。游牧的人们抗灾能力极低,冬季一旦有雪便成灾情。旧时代的西藏,逢到雪灾就人死畜亡。我在此采访中听藏族老人讲述得多了。翻

7、阅西藏地方历史档案的灾异志,有关雪灾的记载也多。那记载是触目惊心的,常有“无一幸免”、“荡然无存”字样。半年前的一场大雪,不是一阵一阵下的,是一层一层铺的。三天三夜后,雪深达一米。听说唐古拉一线藏北地区大约二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域蒙难。不见人间烟火,更像地球南北极。听说牧人的牛马大畜四处逃生,群羊啃吃帐篷,十几种名贵的野生动物,除石羊之外,非死即逃。只有乌鸦和狼高兴得发昏,它们啄牲畜的眼睛,争食羊子的尸体山那边的重灾区多玛,正处于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长江的源头。彼时,富庶美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何知道那大江怎样从劫难中出发!古往今来,洁白无瑕的冰雪如同美丽的尸衣,缠裹着藏北高原,几

8、乎在每一个冬季!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藏北高原之美是大美,是壮美;藏北高原的苦难也是大且壮的苦难。我读过一本译著中的一番话:科学成就了一些伟大的改变,但却没能改变人生的基本事实。人类未能征服自然,只不过服从了自然,避免了一些可避免的困难。但没能除绝祸害。地震,飓风,以及类似的大骚动都提醒人们,宇宙还没有尽入自己的掌握事实上,人类的苦难何止于天灾,还有人祸;何止于人祸,还有个人难以言状的不幸。尤其是个人不幸,即使在未来高度发达了的理想社会里,也是忠实地伴随着人生!由此,自古而今的仁人志士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中国知识分子从屈原以来尽皆“哀民生之多艰”;中国之外的伯特兰罗素也说过,三种单纯然而极其

9、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一生。他说,那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寻求,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他说,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痛苦的呼喊在他们中反响、回荡。因为无助于人类,他说他感到痛苦。而这种痛苦无疑地充实了每个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或许也算一种生活于世的动力。这或许正是对于苦难所具特殊魅力的注解。在唐古拉山的千里雪风中,我感悟了藏北草原之于我的意义,理解了长久以来使我魂牵梦绕的、使我灵魂不得安宁的那种极端的心境和情绪的主旋律就是渴望苦难。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雪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不幸联袂而至,病痛蜂拥而来,渴望历尽磨难的天涯孤旅,渴望

10、艰苦卓绝的爱情经历,饥寒交迫,生离死别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不然就一败涂地,一落千丈,被误解,被冷落,被中伤。最后,是渴望轰轰烈烈或是默默无闻的献身。缺乏苦难,人生将剥落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1)作者在第1段中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藏北高原的苦难的?请根据文意进行概括。 (2)如何理解第5段“爱情和知识把他向上导往天堂,但怜悯又总是把他带回人间”这句话的含义? (3)根据文中作者对苦难的描写和渴望,分析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4)认真阅读本文,从语言的角度,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赏析性文字。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5分)1-1、2-1、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3-1、3-2、4-1、4-2、4-3、5-1、5-2、5-3、5-4、5-5、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6-1、6-2、6-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