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041878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义务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义务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义务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义务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义务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义务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义务教育.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 前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就全国而言目前农村义务教育尚未做到“全障”,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非财政性经费约148亿元占义务教育经费总额的5%。另外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偏低、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进一步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依然任重道远。通过对一些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调查了解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些地区农村教师待遇差教师队伍素质 不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目前农村教师绩效工资发放政策尚未明确教师队伍存在

2、不稳定现象,由于市县级公务员绩效工资大都已经落实因而一些地区出现了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公务员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问题去年以来,湖北重庆市的一些县市陆续出现过教师因绩效工资未落实而停课的事件。据调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县以下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四川省月均差距高于1200元重庆市月均差距约1000元安徽省月均差距约500元如果与城区的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相比较差距就更大了。另外教师住房条件差边远地区教师周转房严重紧缺。经调查了解不少农村教师没有享受到国家的相关房改政策已有的教师宿舍基本是上世纪70年代或80年代修建的土木、砖木结构房大都年久失修,条件十分简陋。由于农村地区办学比较分散为

3、了管好学生一些教师需在学校住宿近年来新建的寄宿制学校需要一些生活教师在学校住宿城镇支教教师、志愿者等也需要在学校住宿这些均造成教师周转房严重紧缺。农村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年龄老化现象严重。许多农村教师职前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教育职后培训严重不足教非所学”现象严重。由于长期不能接受培训农村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理念、方法跟不上新课程改革需求。很多农村学校存在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失衡培训经费不足,高素质教师得不到补充等问题。比如湖北省恩施七里初中,全校70多名教师中,年龄在4岁以上的占50%以上;恩施阳鹊坝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8岁,且近3年内将有5名教师退休。 (二)农村学校寄宿条件较差,留守儿童学习

4、、生活面临诸多困难 近年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需求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受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农村家庭离学校距离较远,为方便就读,只能在学校住;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为提高教育质量逐步集中办学,增加了一些寄宿生;大量农村人口到外地务工,其中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留守在家乡,没有人照顾需要在学校住宿。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农村留守儿童约2000万名。 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支持了中西部部分地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但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寄宿学生增加的实际需求。中西部的一些边远

5、山区均存在学生宿舍容量不足、条件简陋的问题,至今还有两、三个学生挤一张床铺的现象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更是严重紧缺。有些学校由于没有操场,只能在公路等公共场所上体育课,师生安全没有保障。由于不能在学校住宿,不少农村中小学学生在校外租房或投亲靠友住宿,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样的情况在中西部地区都具有普遍性据调查,目前中西部地区有近 1100万名农村学生在校外租房住宿。 (三)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水平仍比较低 对农村中小学而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主要是用财政补助的经费代替了原向农民收取的学杂费,是替代性的保障,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只能维持基本运转需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学校

6、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人每年220-300元不等,初中生每人每年370-450元不等。尽管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比改革前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实际需求,规模较小的学校困难更大,一些高寒、缺水地区冬季取暖和安全饮用水的开支较大,有些学校仅取暖费一项,就占去公用经费的一半以上。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普遍缺乏图书、教学实验仪器和体育器材。2007年,全国农村小学实验仪器达标学校只有53.1%,一些学校因为没有操场和体育器械,无法组织学生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总体上看,农村中小学的公用经费保障仍是低水平的、维持性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范围还比较小,标准

7、还比较低。目前,中央出台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小学每人每天2元,初中每人每天3元(每年按250天计算),补助对象为寄宿制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据调查,中西部地区寄宿生每天最低的生活费平均支出不低于6元。除了财政补助的生活费之外,每位寄宿生每月还需再支出60-100元左右,对一些经济困难家庭而言,这是不小的负担。部分边远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负担就更重了,一些经济水平低,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从交不起学杂费、书本费转变为负担不起生活费。以湖南湘西州为例,湘西州地处山区,近几年随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推进以及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约75%的农村学生开始寄宿,减轻了

8、农村学生每天跋山涉水之苦,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生活费负担。经了解,农村学生住校后,增加了寄宿费、伙食费、交通费等一些开支,每个孩子每年因寄宿需要现金600-1500元不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口占75%,每家一般都有2个孩子,如果都寄宿上学,其经济压力就更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也十分贫困的非寄宿生中午也需要在学校就餐,由于生活困难,这些农村学生很多只能从家里带咸菜、辣椒拌饭,营养状况普遍较差95四、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预算制度落实情况还不理想2007年审计署在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调查中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在分担义务教育经费上存在“挤出效应”,即中央增加了投入,地

9、方政府减少了应承担的资金投入。在审计调查的16个省54个县中,分别有3个省、8个县未按规定落实资金l.08亿元、1350万元,占应承担资金总额的8.65%、71.78%。还有一些地方存在挤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现象,如用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补贴、偿还学校债务,将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用于日常办公开支等。在审计调查的54个县中,有46个县挤占挪用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1.15亿元,占同类专项经费的3.8%。预算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全面保障的“抓手”。由于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相关制度不完善,预算培训工作不到位,缺乏操作规范,缺乏专业财会人员,加上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校长还不会或不熟悉这项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在

10、全国大多数省份的落实情况还不理想。除了湖北、甘肃、陕西等少数省份外,其他省份还没有就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出台指导性意见或具体实施办法。有的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工作不规范、不完整,在编制预算时只是编制了公用经费预算,未将新机制各项经费列入学校预算,已经编制的预算不管用,相关部门不按照预算拨付经费,学校花钱时也没有按预算执行。有的县、市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以安徽省庐江县的财务管理体制为例,其所辖汤池镇以镇为基本核算单位,将镇内所有初中和小学纳入汤池镇中心校进行统一核算,未对每个学校进行单独建账,不能清晰掌握学校收支运转情况。二、对策针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存在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十七届三

11、中全会有关精神,为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由财政保障的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一)继续落实好已有政策对政策明确但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需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政策执行力予以解决。对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落实情况不理想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开展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培训工作,让所有农村中小学校长和财务人员都能够接受正规培训,掌握方法,做好学校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地方政府责任履行不到位的问题,建议从机制上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要狠抓精细化管理,在政策培训、规范收费、资金监管等方面继续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

12、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和创造好的做法和经验。建立违反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办法,建立监督约束和激励奖励机制,从制度上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地落实责任。(二)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一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合理待遇,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议从依法保障教师收入入手,尽快出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政策文件,做到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约1000万人,按每人每年10000元的绩效工资计算,每年就需要投入1000亿元。同时努力解决农村教师的住房、医疗问题,在乡镇或县城集中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在寄宿制学校或边远学校建设一批

13、周转房,切实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重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通过继续实施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通过实行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城镇合格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提高现有教师素质。二是继续投入专项资金,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不足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结合当前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形势和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投入资金,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集中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重点是加强学生宿舍、

14、食堂、厕所等方面的建设,解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的住宿拥挤和学生校外租房的问题,引导和支持地方积极解决目前农村学生寄宿需求不能满足的问题,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条件。以2001年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中的农村中小学校舍现状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测算,如果要达到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目前从教10余年来,目睹了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轨迹,应该说教育在曲折中进步着。但现阶段也存在需要解决的诸多现实问题,不由得引人反思。我以为有以下3个方面原因值得引起注意:一、学校方面1、目前的教育机制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奖惩机制不健全,教好教坏一个

15、样,主科副科一个样。一线教师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得到制度的充分肯定,混日子的教师不在少数,也不见有什么惩罚。因此挫伤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原本工作态度积极的教师也懒散下来了。怎么改变这样的状况呢?我想应该以绩效工资的到位,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弥补这一漏洞,改变吃大锅饭的现状,从而真正调动起教师积极性。2、教师素养落后于现行的教育要求。在经济建设时期,教师受到社会金钱观的冲击较大。于是有偿补课、第二职业等在教师中较为普遍,传统的教师优良作风如家访等已经被摒弃,许多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第二职业,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偏离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正常轨道。这些做法极大的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的

16、形象。农村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持续低下使很多教师充满怨言,对自身要求降低。(1、)教育观念滞后。不能与时俱进研究新时期新的教育法规下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生的沟通减少甚至没有沟通,忽略了他们作为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帮助他们,对他们漠不关心、肆意指责,对学生关爱过少。所有教师都知道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不少教师认为管理学生是班主任的事,其他任课教师管不了也不愿意管理学生,不愿意对学生付出爱,上完自己的课就走,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隔膜渐深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即便是有心管理,可是由于管理办法单一(批评、请家长、写检讨)、管理途径狭窄(直接对学生训话、叫家长一起对学生训话)。所以管理难出成效。有些教师因为不能确定体罚和惩罚的界限,害怕惩罚过度一不小心成了体罚,那将承担很大的责任。过大的代价预期使他们对于管理学生望而却步!(2、)工作作风涣散。教育工作“六认真”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些教学环节的现状究竟如何呢?备课通过网络下载、买现成的教案书抄在备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