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040053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关键词】 肩关节 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上以手法整复外固定治疗为主,由于解剖因素的关系,难以复位。疗程长,不宜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临床上常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不全,长期疼痛等并发症。本院自2005年6月2006年11月共收治肱骨大结节骨折病例12例,5例行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无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型骨折:单纯肱骨大结骨折,轻度移位,无分离,均行保守治疗。型骨折: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或合并肩关节脱位,骨折块较大,复位后移位1 cm,轻度分离,4例,手术2例。型骨

2、折:单纯性大结节骨折或合并肩关节脱位,骨折块较大,复位后移位超过1 cm,并出现分离,3例,手术3例。 手术的5例患者,男2例,年龄36岁1例,59岁1例,其中1例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女3例,年龄53岁1例,58岁1例,62岁1例,其中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骨折2例。车祸伤1例,跌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按创伤程度(骨块大小、分离移位的程度,有否肩关节脱位)分型。 手术方式 切口设计:起自肩峰下缘向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延长,长约6 cm,根据需要切口可向外下延长。弧顶在三角肌间沟外后缘,止于三角肌前缘中份处。于弧顶处分开三角肌前缘,与肩关节前内侧切口相同,显露术野,作骨膜下剥离,如术野显露不够

3、,参照Thompson和Henry切口1,可于锁骨外侧13附丽处,适当切断三角肌组织,不进入关节囊内。内旋上臂,将肌瓣向下翻转,扩大术野,根据骨折情况选用小“T”型4头3H或4头4H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内固定。也可选用国产或进口可吸收螺丝钉3枚内固定, mm。术毕缝合重建切断的三角肌,关闭切口。术后患肢前臂吊带收紧悬吊固定。1周后行肩关节推磨运动,2周被动外展功能锻炼,3周主动外展攀高等功能锻炼。 治疗结果 5例手术患者,均获随访。最长时间1年6个月,最短时间6个月,平均10个月25 d。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4例,1例外展抬举稍受限,为术后仅6个月59岁老年患者。三角肌无明显萎缩,肌

4、力肌张力无下降,切口区痛觉正常,三角肌肌电图、诱发电位正常。均已恢复原工作。 典型病例:女,62岁,2005年10月2日不慎跌伤4 h入院,右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3个月功能完全恢复。 图1 术前X线片,右肱骨大结节分离移位 图2 术后X线片,骨折解剖复位 典型病例:男,59岁,2006年6月7日乘坐摩托车跌伤,X线片示:左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粉碎性骨折,骨碎片分离移位。急诊手法整复,肩关节脱位纠正,肱骨大结节呈型骨折。伤后第4 d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折对位良好,3个月后功能基本恢复,外展抬举超过120。 图3 术前X线片,左肩关节脱位肱骨大结节骨折 图4

5、术后X线片,骨折解剖复位脱位纠正 2 讨 论 三角肌的解剖特点 三角肌(deltoidregion指该肌所在的区域)。此区皮肤较厚,浅筋膜较致密,有腋神经的臂外侧上皮N分布。三角肌从前、外、后包绕肩关节,腋神经由小圆肌下缘出四边孔,绕肱骨颈外侧缘距肩峰外缘5 cm处支配三角肌,前支支配三角肌的前部及中部,其后支支配三角肌的后部和小圆肌。旋肱后血管与腋神经伴行,绕肱骨外科颈,向前与旋肱前血管吻合。根据解剖特点,垂直分开三角肌前外侧肌纤维时,切口不应超过距肩峰缘4 cm。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符合解剖要求。 改良式与传统式切口的区别 传统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ollier)1是以喙突尖端为标志,向外

6、上延长至肩锁关节,向下沿三角肌前至此肌前缘中下13交界处,保留三角肌前缘 cm狭条肌纤维与头静脉一并向内牵开,该部位失去神经支配,日后势必发生萎缩和纤维化,但不会影三角肌外形及功能。改良式肩关节前内侧切口起至肩峰下1 cm前缘向前弧形,弧顶在三角肌间沟外后缘,止于三角肌前部中份处,特点:(1)失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前缘 cm,狭长肌纤维与传统式切口方式同,不会造成三角肌失神经支配性损伤;(2)显露肱骨大结节骨折部位不需进入关节囊内,减少对关节的损伤;(3)肩峰下前缘切断锁骨外侧部分三角不会损伤重要血管神经,手术结束,将切断的三角肌端缝合重建不会影响三角肌外形及肩关节功能。比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推荐的三

7、角肌一胸大肌切口或肩峰成形术切口2损伤小;(4)小弧形切口,翻转肌瓣后显露术野充分;(5)根据需要切口可向远端延长。 改良式切口的主要优点 (1)创伤小。切口长约6 cm,分开三角肌纤维及内旋上臂可直达骨折部,稍加剥离可顺利复位;(2)费时少。手术从开始到结束,一般约40 min,最长时间不会超过1 h,降低因手术时间长而引起的并发症;(3)费用低。因以上2个优点,加之不损伤重要血管,术中不需输血,只需内固定基本材料费用。如用可吸收螺丝钉,则不需次手术取内固定费用;(4)功能好。岗上肌、岗下肌、小圆肌均止于肱骨大结节,此种骨折多为撕脱性,往往会不同程度移位错位或合并分离移位,保守治疗既不易复位,也不易固定,常因受伤部位疼痛,患者不敢大胆锻炼,只能待骨折部位有一定量骨痂生长后才能开始锻炼,尽管采取多种方法补救,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肩关节功能不全。此种手术因有坚强的内固定,骨折不易移位,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强度锻炼,本组术后5例患者无1例肩关节功能不全者。 【参考文献】 1 朱通伯,戴尅戎,主编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1999 2 卢世璧译(美)卡纳尔主编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第9版,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