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039544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B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强青少年抵制和识别各种错误倾向的能力,是目前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C这座公园的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齐全,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宜居地。D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是否注重锻炼。2 .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B“非淡泊

2、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表明淡泊宁静方能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所以“明志”是“淡泊”“宁静”的前提。C狼一文,前一部分叙事,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结尾议论,点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D穿井得人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二、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辍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剐出浴的

3、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sh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l)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弥望(_)缕缕(_) sh(_)时(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3)文段中,“渺茫”的意思是_,“袅娜”的意思是_。(4)面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心远地自偏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

4、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菜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5、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呀!原来他读书不是在扮酷呀!原来我完全想错了呀!回到家,我

6、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

7、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获奖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着说:“送给你!”我恍然,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砚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4 . 本文记叙了年轻菜农的三件事,请简要概括。(1)_(2)_(3)_5 . 简要分析第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6 . 第段划线处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7 .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第段文字可看出,“我”是一个懂得自省的人。B写“我”对年轻

8、菜农态度变化,突出他的可贵品质。C写年轻菜农身边众人的表现,突出他们内心的浮躁。D第段的各种描写,正可谓“陋室不陋,惟他德馨”。8 . 简要分析本文标题“心远地自偏”在文中的妙处。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完成下列小题。何妨“小确幸”美食、睡到自然醒、朋友的温暖祝福这些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被称为“小确幸”。近年来,“小确幸”很受年轻人追捧,他们常常是在梦想遇挫之后,发热的头脑或者如火的热情开始降温,便开始慢慢学会享受“小确幸”。最初,“小确幸”是被各方肯定的。毕竟关注确切的幸福,意味着珍惜当下,不再躁动不安,不再好高骛远,没什么不好。不过,最早流行“小确幸”的台湾,今年以来却传出不少批评的声音。有

9、人认为,很多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咖啡店,没有远大的目标。如果年轻人耽于“小确幸”,不思进取,将损及台湾未来的竞争力。当然,担忧者都是有一定年纪的老先生。他们担心,理想遇挫的年轻人,是通过生活细节寻找自我存在感,从而迷上“小确幸”;他们担心,如果最具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都失去朝气,安于现状,个人的“小确幸”将演变成社会之“大不幸”。而年轻人大都不认同老先生们,他们认为“小确幸”不过是闻到雨后草香的片刻欢愉,享受几秒整理干净衣服的惬意宁静,哪能产生那么大的毒副作用?这场对话不仅有隔着“代沟”的误解,也有对“小确幸”本身的误会。同样是开咖啡店,有的是消沉后的归隐,有的却可能充满朝气和创意。追根

10、溯源,“小确幸”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享受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却并非自村上始。数十年前,林语堂提倡闲适生活,便很有“小确幸”的味道。林语堂说,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他还喜欢边吃花生,边写作。这些经典镜头无疑都是“小确幸”。可是,这位文学大师却从不颓废,晚年也笔耕不辍,77岁高龄时还完成了一部当代汉英词典。“小确幸”本身没有所谓对与错,重点在于它装点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梁漱溟在朝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态度。一是“逐求”,追求名利以及一切物质享受;二是“厌离”,厌离人世;三是“郑重”,“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按照这种区分,逐名求利的“小确幸”只

11、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如果处于“厌离”状态,理想遇挫,心灰意冷,“小确幸”则只是精神麻醉剂,以点滴小欢愉,忘记人生的无聊和痛苦,那么老先生们将不幸言中。但是,“小确幸”也可以是“郑重”的。“郑重”两字用得极好,既有认真珍视当下、抓住一切机会之意,也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之心。怀着一颗“郑重”的心享受“小确幸”,既自觉、踏实地去工作生活,又懂得体会日常的小幸福,开间咖啡店又何妨?倘能进入这样的人生状态,不仅青春无悔,遭遇的所有挫折也都是值得的了。(选自2014年8月5日人民日报,有改动)9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心观点。10 . 请简要分析第小节的论证思路。11 .

12、 文章第小节提及林语堂有何作用?12 . 下列哪种生活方式不是作者认可的“郑重”的“小确幸”?【】A某日,小李情绪低落时,见到一朵向日葵正金灿灿地迎着太阳开放,他的心情豁然开朗。所以至今,小李都很喜欢向日葵,每次看到向日葵,都会驻足欣赏一会儿,享受心里的“小确幸”,再启程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B现实生活中,小王常常失败,很偶然的在一次网络游戏里,他遇上了几位网友,跟他们一起玩游戏给小王带来很多快乐。为了这份难得的“小确幸”,小王废寝忘食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已经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C老张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在一家私企工作,工作踏实但压力也不小,但他每天回家后便立刻忘记工作上

13、的烦恼,享受家人相聚的天伦之乐。D苏东坡终其一生为国效力,但他也非常享受生活,常能吟诵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之类的诗句来!四、句子默写13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怀旧空吟闻笛赋,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知汝远来应有意,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上高城万里愁,_。(许浑咸阳城东楼)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形象揭示了作者内心苦闷抑郁的句子是:_,_。张九龄望月怀古云:“海上生

14、明月,天涯共此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与这句诗意境相似的一句是:_,_。五、对比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14 .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躬耕于南阳躬:_(2)不以臣卑鄙卑鄙:_(3)猥自枉屈猥:_(4)后值倾覆值:_(5)为相国也为:_15 . 翻译下列句子。(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16 . (甲)文写出了诸葛亮_的志趣(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_一句则表现出他的无私博大的胸襟。(用原文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