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203686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摘 要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极负盛名。不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单就其成功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其中,孙悟空机灵敏捷、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为民除害、率性而为,桀骜不驯;又是一个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

2、矛盾体;而唐僧则是兼圣僧和凡人形象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意志坚定、仁爱、谦怀;另一方面却呈现骄矜、迂腐、以及是非不明的反面形象。且最让人回味的是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怯懦与勇敢、迂腐与变通、出世与入世、盲目相信与不信任。两者一张扬,一内敛,一个是取经故事的主角,一个是贯穿故事的主要因素。二者虽然形象上天差地别,性格上矛盾摩擦不断,但又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良的本性和矛盾的双重人格。关键字:孙悟空,唐僧,形象 目 录摘要I一、绪论1二、形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1三、孙悟空形象分析2(一)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二)率性而为、桀骜不驯的自由个性形象(三)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

3、盾体四、唐僧形象分析4(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二)骄矜、迂腐和是非不明的凡人形象(三)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五、结论7参考文献7致谢8一、绪论不可否认,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耀眼的一个形象,而唐僧却实在算不上出彩。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无论是孙悟空,还是唐僧,他们的形象都是十分丰富饱满的。孙悟空虽不凡,却也不乏缺点,唐僧则优缺点刻画得并不明显,但人格的复杂性并不逊色于前者。二者从内容和主线上构成了全书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孙悟空自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西游记小说塑造最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化成的,拜须菩提祖师修成了与天同寿的真功夫,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

4、能翻越十万八千里。以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能大能小随意变化的如意金箍棒为武器,他大闹天宫,打败了十万天兵天将。后被二郎神捉住,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丝毫未受损伤,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玉皇大帝束手无策,只得请出西天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教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但是,吴承恩没有把他写成一

5、个圣僧,而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常人。书中唐僧最大的弱点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惊恐万分;遇到妖魔鬼怪,更是跪倒在地,连声叫大王饶命。碰到任何困难他都一筹莫展。连猪八戒也说,师父老大不济事。唐僧的第二个弱点是不明事理,爱听馋言,黑白不分。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又偏听猪八戒搬弄是非,错怪孙悟空;处理事端时他又往往不通情理,多次遭遇妖怪的紧要关头,他都妨碍孙悟空除妖,结果害了自己。尽管唐僧有种种缺点,有时甚至令读者讨厌,但是他具有取经的坚定信念,甘冒万死,决不退却。富贵荣华和美色诱惑都没有作用,甚至当悟空离开了他,妖怪又在面前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在取经

6、集体中发挥了中坚作用。二、 形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诸多论者对孙悟空的形象意义解读往往从政治的角度,从人物所产生的时代环境为依据。本文试从生命个体的普遍性上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解读,通过个性化的手法用孙悟空这个个案,形象地展示出一部人类追求史。书中的种种情节都是人类追求之心路历程的光辉印迹。孙悟空的生命历程可分三个阶段:闹龙宫地府大闹天宫护卫唐僧西天取经。自称齐天大圣的孙悟空从大闹天宫的失败,到西天取经的成功被封为斗战胜佛,蕴涵着光辉的生命历程的哲理思考。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位为消除人世间的不公、无妄、困苦,普度众生的活菩萨,一位具有大无畏精神的英雄。他就是为消除人世间一切不平

7、等,才去求取真经,用来普度众生。无论路程有多远,路上有什么艰难险阻,路上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诱惑,一心向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终于感动了佛祖,一路上不仅让神通广大聪明可爱的猴子陪着他,更是害怕其生活枯燥,让活泼可爱有着幽默天赋的猪八戒陪着他,又害怕他们二位靠不住,便又给他一个忠厚老实踏实能干的沙悟净跟着他,再加上佛祖众多门人、弟子的帮衬,保障其此行绝对安全。唐僧一路走,一路为民除害,一路弘扬佛法,度众生于苦难,降妖魔以向善,教化社会大众向善。其社会形象就是一位英雄,为了正义有价值的事业,不惜抛弃舍弃自己的一切,不达到理想誓不罢休的成功者,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英雄,一个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付出的典

8、范。三、孙悟空形象分析(一)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1.孙悟空的足智多谋孙悟空聪明灵敏,机智过人。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他的悟性远远超出他人。还能猜出老师的暗示,从而学到了长生不老术。在西行取经的途中,他经常变成蚊虫,钻到妖精洞中去探清妖怪底细;或化作妖精的丈夫或妻子计骗妖精;或根据蛛丝马迹推断妖怪来历,依其特点,寻找相应对策,多少次,在唐僧即将被水煮、猪八戒即将被清蒸、沙僧即将被红烧的危急时刻,孙悟空都能想出奇妙的点子,或请诸路神仙等。各种计策层出不穷,足见其智慧过人。2.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他师从须菩提,学得十万八千里一翻的筋斗云,会七十二般变化,耍得一万三

9、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被玉皇大帝下令处死时,虽“绑在降妖柱上,刀砍斧剁,枪刺剑刳,莫想作伤及其身”,即使火烧雷劈抑或放置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内烧七七四十九天,亦不能损其一根寒毛,反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大闹天宫时,打得十万天兵天将落花流水,最后只得请如来佛祖亲自将其封印于五指山下。西行取经的过程中,更是斩妖除魔,成为取经路上的实力派代表。3.孙悟空的勇于斗争孙悟空的勇于斗争是西游记中支撑其光辉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天斗,一是与妖魔鬼怪斗,前者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后者代表各种遇到的艰难险阻,亦可是黑暗势力的代表。在大闹天宫的过程中,孙悟空叫玉皇大帝让出天宫,宣称“若还不让,

10、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虽然,他最终没有能够跳出如来的五指山,但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一泡猴尿,亵渎了神灵的威严。孙悟空的西天取经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处处存在着险阻,存在着斗争。他也会遇到生命危险,如在火云洞被红孩儿的三味真火熏得昏厥;在小雷音寺险些被妖怪的宝物闷死;在三打白骨精的过程中,他强忍着紧箍咒的痛楚,硬是把白骨夫人打得形神俱灭;蜈蚣精的千只眼也让他几欲身死。但他从不气馁,从不服输,永远保持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浓浓战意和热情。4.孙悟空的为民除害在西游记中,为民除害这一行为一直贯穿于孙悟空取经的整个过程。他不仅“专救人间灾害”,“与人间报不平之事”,而且,每次在捉住妖怪首脑之后,总要把小妖

11、消灭干净,除恶务尽,以免除老百姓世代的灾害。火焰山阻住了去路,火患不断,他三借芭蕉扇,熄灭火焰,断绝火根,拯救了一方生民。比丘国的国丈白鹿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肝为国王做药引子,孙就杀了白鹿怪,救出一千多个小孩,并把妖怪住的华清洞,烧作一个火池子。青龙山玄英洞的犀牛怪,强迫当地人民每年贡出价值四万八千两银子的酥合香油灯,孙请来四大禽星,降服了犀牛怪,为当地人民解除了痛苦。为了除害,他不惜得罪神权势力,如佛祖南无弥勒座前一个司罄童儿,在小雷音寺假佛成精,孙悟空去见佛祖,他当面责问说:“好个笑和尚!走了这童儿,教他诳称佛祖,陷害老孙,未免有个家法不谨之过” (二)率性而为、桀骜不驯的自由个

12、性形象文中有云“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感之既久,遂有通灵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可见,孙悟空乃聚天地灵气孕育而生,无父无母,更别说生活礼仪之道了。一切都靠自己摸索,保持了天然的习气。这些先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早就了他性格中的率性而为的特点。他的很多行为都不是带着某些目的的,如他让花果山的猴子们“逐日操演武艺”,绝不是为了闹天宫做准备的,只是一种“作耍”的游戏;他大闹龙宫,只为取一件称心如意的兵器;他大闹地府,只是向阎王讨回自己被剥夺的自由;

13、他偷吃蟠桃也只是因为看到“老树枝头,桃熟大半。”,想要尝个鲜,乃猴子的天性,都不是有意向神界发难的。然而,孙的率性而为的个性终是与神权的规则秩序对立的,因此,他只能斗,这并非野心使然。(三)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书中特别是西天取经之前,曾数十次描述了孙悟空的蔑视皇权。如太白金星请孙悟空去天宫,面对玉帝,太白金星一见就“朝上礼拜”,而孙悟空却“挺身在旁,且不朝礼.”玉帝问:“那个是妖仙?”孙悟空道:“老孙便是!”。第二次见玉帝时,也还是不跪拜“亦只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天宫中星相群神的森严等级,他一概都不承认,而是“不论高低”“俱以弟兄相待”。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

14、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 然而,他又自封美猴王,自称是齐天大圣,太白金星请他去天上做官,他也答应了。在任职御马监时,“昼夜不是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把天马养得“肉满膘肥”,然,待他得知弼马温只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时,他不干了。由此可见,他或多或少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一些影响。孙悟空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我们经常评议的话题。它让我们看见了一个英雄成长的过程,从无知和率性到施善于天下,从为自身喜好而行为到为造福万民而取经,孙悟空从懵懂的孩童最终成长为天下人都喜欢的英雄。四、唐僧形象分析(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1.唐僧的坚毅形象如果把唐僧作为一个英雄来写,西游记

15、中的唐僧无疑是不成功的,他的迂腐和懦弱都是无法让人忽视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意志坚定。唐僧的坚定是取经路能够走完,并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取经队伍就会解散,行程会耽搁,甚至放弃。从唐僧怀着西天取经的崇高理想至大唐出发,途经多少艰难险阻,路遇多少妖魔鬼怪,但是,每次九死一生后,他仍然选择往西去。二十六回的五庄观留友,四十八会的陈家庄待客,八十七回的风仙郡宴酬,九十六回的寇员外斋赠,对于长期过着风餐露宿生活的唐僧师徒来说,实是难得的舒适,但这无一能阻挡唐僧西去的脚步。2.唐僧的仁爱与谦怀虽然我们可以从西游记中不止一次的看到唐僧与孙悟空发生冲突时,采用严惩的手段。但是,不可否认,唐僧在其他时间,对孙悟空等徒弟三人以及他人是很仁爱的。如在孙刚从五指山下出来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