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520348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034895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7520348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57520348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57520348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57520348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57520348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7520348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75203488《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煤油冷却器的设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南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班级: 化工0802 学号: 姓名: * 指导教师: 时间: 2010年9月 目录一.任务书-2-1.1.题目 1.2.任务及操作条件 1.3.列管式换热器的选择与核算 二.概 述.-3-2.1.换热器概述 2.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3.设计背景及设计要求 三.热量设计-5- 3.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 3.2.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3.3.确定物性数据3.4.计算总传热系数3.5.计算传热面积四. 机械结构设计.-9-4.1.管径和管内流速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4.4

2、.壳程内径及换热管选型汇总4.4.折流板4.6.接管4.7.壁厚的确定、封头4.8.管板4.9.换热管4.10.分程隔板4.11拉杆4.12.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4.13.防冲板或导流筒的选择、鞍式支座的示意图(BI型)4.14.膨胀节的设定讨论五. 换热器核算.-21-5.1.热量核算5.2.压力降核算六.管束振动.-25- 6.1.换热器的振动6.2.流体诱发换热器管束振动机理6.3.换热器管束振动的计算6.4.振动的防止与有效利用七. 设计结果表汇.-28- 八.参考文献.-29- 附: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之心得体会-30-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1.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1.2.任务及

3、操作条件1.2.1处理能力:40t/h 煤油1.2.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1.2.3.操作条件(1).煤油:入口温度160,出口温度60(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17,出口温度30(3).允许压强降:管程不大于0.1MPa,壳程不大于40KPa(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825kg/m3,黏度7.1510-4Pa.s,比热容2.2kJ/(kg.),导热系数0.14W/(m.)1.3.列管式换热器的选择与核算1.3.1.传热计算1.3.2.管、壳程流体阻力计算1.3.3.管板厚度计算1.3.4.膨胀节计算1.3.5.管束振动1.3.6.管壳式换热器零部件结构二.概述2.1.换热

4、器概述换热器是化工、炼油工业中普遍应用的典型的工艺设备。在化工厂,换热器的费用约占总费用的10%20%,在炼油厂约占总费用35%40%。换热器在其他部门如动力、原子能、冶金、食品、交通、环保、家电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设计和选择得到使用、高效的换热器对降低设备的造价和操作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即简称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的类型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广泛,如表2-1所示。表2-1 传热器的结构分类类型特点间壁式管壳式列管式固定管式刚性结构用于管壳温差较小的情况(一般

5、50),管间不能清洗带膨胀节有一定的温度补偿能力,壳程只能承受低压力浮头式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可用于高温高压场合U型管式管内外均能承受高压,管内清洗及检修困难填料函式外填料函管间容易泄露,不宜处理易挥发、易爆炸及压力较高的介质内填料函密封性能差,只能用于压差较小的场合釜式壳体上部有个蒸发空间用于再沸、蒸煮双套管式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用于高温高压场合和固定床反应器中套管式能逆流操作,用于传热面积较小的冷却器、冷凝器或预热器螺旋管式沉浸式用于管内流体的冷却、冷凝或管外流体的加热喷淋式只用于管内流体的冷却或冷凝板面式板式拆洗方便,传热面能调整,主要用于粘性较大的液体间换热螺旋板式可进行严格的逆流操作,

6、有自洁的作用,可用做回收低温热能伞板式结构紧凑,拆洗方便,通道较小、易堵,要求流体干净板壳式板束类似于管束,可抽出清洗检修,压力不能太高混合式适用于允许换热流体之间直接接触蓄热式换热过程分阶段交替进行,适用于从高温炉气中回收热能的场合2.2.固定管板式因设计需要,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即两端管板和壳体连结成一体,因此它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但是由于壳程不易检修和清洗,因此壳方流体应是较为洁净且不易结垢的物料。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应考虑热补偿。有具有补偿圈(或称膨胀节)的固定板式换热器,即在外壳的适当部位焊上一个补偿圈,当外壳和管束的热膨胀程度不同时,补偿圈发生弹

7、性变形(拉伸或压缩),以适应外壳和管束的不同的热膨胀程度。这种热补偿方法简单,但不宜用于两流体温度差太大(不大于70)和壳方流体压强过高(一般不高于600kPa)的场合。1-挡板 2-补偿圈 3-放气嘴图2.2.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示意图2.3.设计要求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和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各项基本要求:(1)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可以从:增大传热系数提高平均温差妥善布置传热面等三个方面具体着手。(2)安全可靠换热器是压力容器,在进行强度、刚度、温差应力以及疲劳寿命计算时,应遵循我国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和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等有关规定与标准。(3)有利于安装操作与维修直立设备

8、的安装费往往低于水平或倾斜的设备。设备与部件应便于运输与拆卸,在厂房移动时不会受到楼梯、梁、柱的妨碍,根据需要可添置气、液排放口,检查孔与敷设保温层。(4)经济合理评价换热器的最终指标是:在一定时间内(通常1年内的)固定费用(设备的购置费、安装费等)与操作费(动力费、清洗费、维修费)等的总和为最小。在设计或选型时,如果有几种换热器都能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这一标准就尤为重要了。三.热量设计3.4.计算总传热系数3.4.2.热流量以热介质煤油为计算标准算它所需要被提走的热量:Q=ms1cp1(T1-T2)=40000x2.2x(160-60)=8800kJ/h=2444.4kw3.4.3.平均传热

9、温差计算两流体的平均传热温差 暂时按单壳程、多管程计算。逆流时,我们有煤油:16060水: 3017从而, 而此时,我们有: 式中:热流体(煤油)的进出口温度,;冷流体(自来水)的进出口温度,; =0.9610.9符合要求则平均传热推动力:tm=tm,逆=0.961x78.6=75.53.4.4.冷却水用量由以上的计算结果以及已知条件,很容易算得:Qc=8800000/4.185x(30-17) =161750/h3.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如下:(1)煤油:入口温度160,出口温度60;(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17,出口温度3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自来水进行冷却,冬季

10、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略到这一因素,估计所需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需考虑热膨胀的影响,故从安全方便考虑可以采用带有膨胀节的管板式换热器3.3.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壳程流体(煤油)的定性温度为:T= (160+60)/2=110管程流体(水)的定性温度为:t=(30+17)/2=23.5在定性温度下,分别查取管程和壳程流体(冷却水和煤油)的物性参数,见下表:密度/(/m3)比热容/(kJ/kg)粘度/(Pas)导热系数/(W/m)煤油8252.27.1510-40.14水997.34.1859.2510-4

11、0.6063.2.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已知两流体允许压强降分别不大于0.1MPa,40kPa;两流体分别为煤油和水。与煤油相比,水的对流传热系数一般较大。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考虑到散热降温方面的因素,应使循环自来水走管程,而使煤油走壳程。表3-2.列管式换热器内的适宜流速范围 流体种类流速/(m/s)管程壳程冷却水13.50.51.5一般液体(黏度不高)0.53.00.21.5低黏油0.81.80.41.0高黏油0.51.50.30.8由上表,我们初步选用252.5的碳钢管,则管内径di=25-2.52=20mm管内

12、流速取ui=1.6m/s,从管内体积流量为:i =n (/4) 0.021.636300=161750/997.3=162.6m/h解得n=90传热面积:A=nd。L=24444.410/(35075.5)=92.5可以求得单程管长L=92.5/3.140.025)=13.09m若选用4.5m长的管,需要4管程,则一台换热器的总管数为490=360根.查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谭天恩主编的化工原理附录十九,可以初步确定换热器的主要参数见下表:项目数据项目数据壳径D(DN)800mm管尺寸25mm2.5mm管程数Np(N)4管长4.5m管数n442管排列方式组合式排列中心排管数nc23管心距32mm管程流通面积Si0.0347m 传热面积152.7m 注:由于是多程,故为了方便安装分程板,采用组合式排列跟方便。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核算:每程的管数n1 =n/Np=4224=110.5,管程流通面积si =(/4) 0.02110.50.03471与表中的数据0.0347相符的很好传热面积 A=d0 Ln=3.140.0254.5442156.2稍大于表中152.7,这是由于管长的一部分需用于在管板上固定管子,应以表中的值为准由于换热管是组合式排列,除在分程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外,大部分地方采用的是正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