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2034393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寓言四则》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与技能 在预习的基本上,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过程与措施 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寓言主题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朴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挖苦性的特点。重点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尝试编写和创作寓意。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法、探究拓展法。1多媒体课件。2投影仪。3录音机。2学时寓言早在国内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

2、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出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则。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腊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她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她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自由后,伊索开始环游世界,为人们讲述她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爱慕。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名字了,当时的古希腊寓言都归在她的名下,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1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读出人物的语调。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

3、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挖苦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合法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挖苦了那些可以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懂得她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暗示她是一种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2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中的“笑”阐明了什么?一种“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种银元,她骄矜地“笑”,使她傲然的

4、神情跃然纸上。3“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她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她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白了什么?这段着意于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动。她心想人们对她会更尊重些,她居然觉得自己的身价能超过爸爸作为最高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话下,是多么狂妄。她自觉得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势利的,阿谀奉承的,她这样猜度别人,足见其心灵的卑劣。蚊子和狮子1这则寓言是如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本文的拟人,能抓住蚊子和狮子的自然特性,拟得逼真神似,生动有趣。把蚊子胜利后的叫声说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以状其战胜狮子得意忘形之态,十分新鲜、妥帖。2这则寓言用动物之间的关系来

5、概括社会现象,讽喻了什么?描写蚊子和狮子“战斗”的过程,蚊子被蜘蛛网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点,用来概括社会现象,真是两相妙合。挖苦了那些可以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3蚊子临死前与否有所醒悟,是通过哪个词语体现出来的?它的悲哀阐明了什么?蚊子的醒悟是通过“叹息”体现出来的。“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劲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句中的“最强大”与“小小”、“较劲过”与“消灭了”形成强烈反差,两相比照,锋利地挖苦了胜利后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识。4蚊子敢于向狮子挑战,并且可以取胜,这阐明了什么?蚊子的“挑战宣言”貌似狂言。事实上涉及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发挥了自己的

6、优势,克制了狮子的优势。它的胆量、信心,是建立在敌我双方力量进行冷静分析的基本上的。启示人们,世上万事万物,各有所长所短。强者有短处,弱者也有长处。弱者如果能扬长避短,就也许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第一层:写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打算理解自身价值。第二层:写赫耳墨斯询问诸神雕像的价格。蚊子和狮子:第一层:写蚊子向狮子攻打。第二层:写蚊子战胜了狮子,却丧生在蜘蛛网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挖苦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挖苦了那些获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

7、己短处的人,揭示了虽然获得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行事,否则也许在小处受到挫败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构思精致。采用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合法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时,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导致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蚊子和狮子构思尤为精致,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却大起大落,写出从一种极端到另一种极端的转化。人们不常用蚊子战胜狮子,听蚊子的“宣言”还觉得是吹牛,再一看,还真不假。人们常用蚊子被蜘蛛网粘住,但是蚊子刚刚战胜狮子,正把自己看得无敌于天下

8、时,它却被打败了,这反而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却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两者联结起来,构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赫耳墨斯与雕像者赫耳墨斯来到店里询问宙斯雕像的价格一种银元又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还要贵某些再问自己雕像的价格算“添头”挖苦了爱慕虚荣而不被注重的人蚊子和狮子蚊子向狮子挑战蚊子向狮子冲过去狮子气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狮子蚊子飞走时被蜘蛛网粘住了它叹息自己战胜了强大的狮子,不料被小小的蜘蛛消灭了挖苦了那些获得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前面我们学习了两则伊索寓言,其实我们中华民族也有许多优秀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1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

9、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2列子旧题为列御寇所著,据后人考证,也许是晋代人的作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1朗读两篇短文,读准字音、停止。2学生对照注释、运用工具书,翻译全文,理解大意。教师巡视课堂,解决疑难。3重点字词归纳。(1)掌握下列字词。溉汲:打水浇田。及:待,等到。道:讲述。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懂得这件事。得一人之使:得到一种人使唤,指得到一种劳动力。亡:无,没有。晓:告知,开导。若:你。行止:行动,活动。奈何:为什么,为什么。只使:纵使,虽然。中伤:伤害。四虚:四

10、方。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2)一词多义:之: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得一人之使:助词,的。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1学习穿井得一人。(1)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于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种什么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考,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启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干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

11、观测,研究,以理去衡量,才干获得真正的答案。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2学习杞人忧天(1)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限度?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舍然大喜(2)“晓之者”是如何解“忧”的?由表及里、化悲观心态为积极心态(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日月星辰,也但是是汇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虽然坠落,也不会击中甚至打伤人。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瞎紧张。(4)从这则故事中你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紧张,后比方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12、投影出示)(5)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热心人的解释?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结识水平,但她那种关怀她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3任选一题自编寓言。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f.猫和老鼠。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考,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杞人忧天告诫人们不要对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事表达忧虑,凡事要讲科学。1故事短小精悍,言在此而旨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2通过对话呈现人物性格,揭示主旨。穿井得一人起因:丁家穿井告人:穿井得一人误传:丁家打井挖出一种人真相:挖井节省了一种劳动力凡事认真思考、不轻信传言杞人忧天杞人忧天地崩坠无所寄,废寝食毫无根据的担忧晓之者天,积气耳,在天中行止地,积块耳,在地上行止不能崩坠杞人与晓之者皆舍然大喜庸人自扰这两则寓言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学生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通译全文,道理比较浅显,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完毕学习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