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2028943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肠道MALT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秦皇岛市肿瘤医院 康文喜 岳秀杰 谢芳芳 王小聪 邮编:066001【摘要】收集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恶性淋巴瘤24例,全部病例均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CD35、CD20、CD3、CD45等免疫组化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22例来自B细胞,2例来自T细胞。组织学特点是瘤细胞弥漫浸润肠粘膜,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并伴有残存淋巴滤泡和浆细胞浸润。该病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HP感染有关。【关键词】粘膜;肠道;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 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结外淋巴组织发生的恶性淋巴瘤,诊断较为困难,尤其是低度恶性的MAL

2、T淋巴瘤,易和淋巴组织增生相混淆而发生误诊。未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本文收集肠道MALT恶性淋巴瘤2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3-71岁,平均29.3岁。临床表现:腹痛20例,腹部包块21例,呕吐8例,便血12例,消瘦、纳差、乏力13例,发热3例,临床无症状1例。24例浅表淋巴结均无肿大。5例出现程度不同的贫血,Hb70-100g/L,RBC(2.0-3.2)X1012/L,14例ESR加快,ESR率在57-29mm/h。24例胸片(-)。13例B超腹腔内见实质性肿块。18例做钡灌肠,其中16例肠腔见充盈缺损,2例肠腔狭窄。6例纤维结肠镜检查肠粘膜见肿物生

3、长,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瘤。24例中,发生于12指肠1例,空肠6例,回肠8例,回盲部3例,升结肠2例,降结肠3例,直肠1例。肿块最大直径15Cm,最小直径1.3cm 。其中溃疡型15例,结节型5例,息肉型2例,浸润性2例。镜检:瘤细胞自粘膜下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向上浸润上皮隐窝,在腺上皮内聚集形成淋巴上皮病变,并破坏肠粘膜,致肠腺消失,粘膜脱落,局部形成溃疡。向下浸润穿破粘膜下层、肌层达浆膜。部分病例突破浆膜向周围组织浸润。有8例上皮下见多少不等的浆细胞浸润。有15例见残存淋巴滤泡,滤泡周围围绕中心细胞样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2例CD35、CD20(+),2例CD3、CD45(+)。图:瘤

4、细胞弥漫浸润肠粘膜病理分期:期13例(瘤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和肌层),期9例(瘤组织侵及浆膜下层和浆膜层),期2例(瘤组织侵及浆膜外或附近脂肪组织)。24例中有随访结果者仅6例,其中3例于一年内死亡,1例存活3年,1例存活5年3个月,1例目前正在化疗。2. 讨论肠道MALT淋巴瘤少见,本院共收治肿瘤患者5704例,其中MALT仅见24例,占0.42%。本病好发于中青年,其高发年龄在21-50岁之间,本组24例中,25-50岁之间者共16例,占66.7%,男女比例为1.3:1。本病好发部位为小肠,以回肠和回盲部最多见,其发病率占肠道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本组统计,发生于小肠者18例,占75%,而发生

5、于回肠和回盲部者就有11例,占61.1%。有人认为小肠之所以发病率高,很可能与这些肠段富于淋巴组织有关。肠道MALT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部包块和腹痛、便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例可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上述症状在肠道其他良、恶性病变中也可出现,非本病所特有,所以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常易误诊。本组24例中,术前2例误诊为肠结核,1例误诊为肾下垂,1例误诊为平滑肌瘤,14例误诊为肠癌,误诊率占75%。仅6例在纤维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活检确诊为恶性淋巴瘤。因此,本病确诊主要靠组织学检查。本瘤的组织学特点与一般常见的淋巴瘤不一样,常伴有残留的淋巴滤泡与浆细胞浸润,易误诊为淋巴组织增生。但不同的是,MAL

6、T淋巴瘤组织中的残留滤泡周围围绕的细胞不是成熟淋巴细胞,而是中心细胞样细胞,浆细胞浸润的部位仅限于上皮下,并不出现在瘤组织内,这两点是淋巴组织增生与MALT淋巴瘤的重要区别。关于肠道MALT淋巴瘤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HP感染有关。温璐等【1】研究发现,肠道MALT淋巴瘤者HP阳性率达80%以上。其发病机制可能是HP反复感染后,局部粘膜形成获得性淋巴组织,经抗原刺激后引起基因突变,最后形成MALT淋巴瘤。有人对胃MALT淋巴瘤给予抗HP治疗,结果发现经HP根除治疗后,淋巴瘤消退率可达41%100%,此结果进一步证明,胃肠道MALT淋巴瘤的发生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本瘤预后与组织学类型有关,

7、低度恶性B细胞MALT淋巴瘤因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外科手术后可长期存活。高度恶性的肠道MALT淋巴瘤预后差,5年生存率占30%【2-3】。生存时间长短与肿瘤生长部位、大小、病理分期等有一定关系,据统计,若肿瘤发生在结肠,直径大于10CM,病理分期在期以上,其生存时间很少超过2年。参 考 文 献【1】温璐,高峻,王建香。消化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道杂志,2000,20(5):349-350.【2】王群。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胃MALT淋巴瘤消退的预测因素【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22(1):57.【3】朱梅刚,周志韶。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47-1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