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测试)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2028290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测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百年屈辱史,其影响不言而喻。八年级(1)班同学就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展开了讨论,请帮助他们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 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 . 中国历史进入新世纪,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C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 (2分) (2017盐

2、城) 如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B . 解放战争的胜利C . 新中国的成立D .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3. (2分) 在旧社会,人民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使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 ) A . 辛亥革命的成功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 七届二中全会召开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 (2分) (2017八下阿荣旗月考)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 .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 . 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 . 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5. (2分) (

3、2018九下惠民月考) 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迅速发展B . 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C . 一五计划实施使重工业迅速发展D . 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发展6. (2分)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 . 开展土地改革B . 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C . 发动“大跃进”运动D .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7. (2分) (2018八下无锡期中)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 共同纲领8. (2分) (2018八下南通月考) 下

4、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的完成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A . B . C . D . 9. (2分) (2018八下崇仁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这里的“一百多年”指的是( ) A . 15531689年B . 16621840年C . 16891849年D . 18401949年10. (2分) (2017八下苏州期中) 反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斗片英雄儿女的歌词为:“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青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

5、和平”,歌词中对应的人民战士和虎豹分别指的是( )A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B . 中国八路军、日本侵略军C . 中国工农红军、联合国军D . 中国人民志愿军、联合国军11. (2分) (2018九下惠民月考) 下列历史事件,空前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有( )抗日战争的胜利 参加万隆会议参加华盛顿会议 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A . B . C . D . 12. (2分)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了( )地主和富农占乡村人口不到10占有土地7080贫农、雇农和中农占乡村人口90占有土地2030A .

6、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3. (2分) (2018自贡) 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工业化建设(19531957)”为主题的课题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 A . 解放西藏B . 土地改革C . 三大改造D . “一五”计划14. (2分) (2018八下无锡期中) 下列交通运输建设成就不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A . 兰新铁路B . 川藏公路C . 青藏公路D . 新藏公路15. (2分) (2018八下东台月考)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

7、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中国当时的选择是( ) A . 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发展道路B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 . 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 . 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资本16. (2分) (2018八下句容期中)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7. (2分) (2017

8、八下东阿期中) 歌词“长鞭呀,那个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之时B . 人民公社成立之时C . “一五”计划完成之时D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时18. (2分) (2017八下宣城期中) “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 . 土地改革的成果B . 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C . “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D . “大跃进”时的浮夸风19. (2分) 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9、)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 . 西藏和平解放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0. (2分) (2018八下苏州月考) 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 A . 五四精神B . 长征精神C . 延安精神D . 雷锋精神二、 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21. (2分)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在烈火中严守潜伏纪律,英勇牺牲。 22. (2分) (2018九下沛县月考) 科学全面地

10、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1) 史实: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评价隋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推论:皮日休认为隋运河加强了南北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2) 史实: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推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但其目的不是发展对外贸易,导致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其结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3) 史实:辛丑条约内容: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推论:中国丧失了民族独立,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4) 史

11、实:辛亥革命后,叩头等繁复的旧时礼节被点头鞠躬礼取代后又改为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改为“先生”、“君”,“同志”“先生”成为民众的一般称呼。推论: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等级观念,实现了人人平等。(5) 史实: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有利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6) 史实: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十二万人以出乎敌人

12、意料的突然行动,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在鲁西南地区,歼敌五万六千人,打开了南下的通道。接着,部队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追中杀开一条血路;穿越黄泛区,经过二十余天的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在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推论:刘邓大军的进攻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23. (2分) (2018八下九江月考) 中共八大后,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 (2分) (2017八下张家港期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分别是: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集体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 (2分) (2016八下吴中期中) 1951年,西藏获

13、得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实现了统一。( )26. (2分) (2018八下苏州月考)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三、 综合题 (共3题;共50分)27. (25分) (2017阳谷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国家项目中国印度美国钢产量(千克)23745383发电量(千瓦时)2761092949材料二:19782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简表1978年1992年2002年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36242037010239842136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34341826707328762请回答:(1)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怎样的局面?为改变这一局面,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经济变化的主要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1978年以来我国在经济以外的其它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请用科技、法制和外交领域各一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 通过以上回答,谈谈你的认识。28. (15分) (2015盐城) 对联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