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02677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 - 折线统计图 - 第二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一课时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第2122页例1和“练一练”,第25页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构造和特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能搜集简单数据,并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简单分析p 折线统计图的数据,理解数据反映的实际情况。 2使学生在认识折线统计图,搜集数据、运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积累统计活动的经历,体会并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进步用折线统计图处理简单数据的技能,增强数据分析p 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统计活动,形成互相合作、积极考虑的学

2、习意识,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分析p 数据,体会数据蕴含的规律或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场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老师搜集2 3幅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统计,导入新课 1回忆统计。 回忆:我们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开场,就学习过许多统计的知识与方法。大家回忆一下,统计有什么用途?我们都学习过哪些统计的内容和方法? 说明:我们知道,为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者理解某个问题的实际情况,我们需要用统计的方法获得数据,分析p 数据反映的详细事实,并根据事实作出判断或推测。在统计内容

3、和方法上,大家学会了调查搜集数据,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以及分析p 数据表达的信息。 1 2引入新课。 引入:为了进步统计才能和根据需要表达数据,我们今天要学习表达数据的新形式。大家要能认识这种新的表达形式及特点,学会用这种形式表示数据、分析p 数据。那终究是怎样的形式呢?我们一起看详细问题。 二、认识新知,理解特点 1体会身高变化情况。 出例如1的统计表。 提问:这是已经学习过的统计表。你能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 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 引导:你能用手指比划画一条线,表示他每个年龄身高增加的情况吗?大家和老师一起,用手指试着画画这条线看。带着学生一起,用手指同方向画

4、折线表示年龄的变化,结合手势画线说明每个数据的“折点” 同学们已经用手指画线表示了身高增加的情况,你能像这样在纸上画出一条曲线来表示吗?自己试着画一画,表示出张小楠身高增长的变化。指名板演 观察:你觉得我们画的这条线有什么作用?能看出张小楠每个年龄的身高怎样变化的吗? 说明:从大家画的线上可以看出身高每年在增长:他在6岁时是1 1 6厘米,7岁时长到1 1 8厘米,8岁时又长到1 2 1厘米-结合引导观察适当修正并在每个身高处点“点”我们把表示身高数据变化的这样一条曲线叫作“折线”,板书:折线这条折线能直接表示出身高逐年增长的情况。 2认读折线统计图。 1启发:既然折线能表示数据变化的情况,那

5、假如要准确地表示身高变化的数据,你觉得需要把折线画在哪里? 说明:为了准确地表示张小楠身高变化情况,可以把这条折线像条形统计图一样,画在表示了年龄和身高数据的格子图上,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数据表达的新形式o出示折线统计图像这样的统计图,就叫作折线统计图。完成课题板书 2引导:观察折线统计图,看看它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一样的2 地方,哪儿不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提问:和条形统计图比,折线统计图有哪些一样和不同的地方? 说明:折线统计图也要有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统计日期;通常在横向底线表示出工程,在纵向左边线上表示数量刻度。和条形统计图不同的是,用折线表示数据。 提问:这里数量刻度上一格表示多少厘米

6、?你知道最下面这一格为什么要表示1 1 0厘米,是怎样表示的吗? 你知道折线怎样画出来的吗? 说明:因为最小的数据是1 1 6厘米,为了统计图的美观,不让下面这一段空着,这一格用曲线表示0 -110厘米。画折线时,可以根据左边线表示的数量刻度,先画出表示每个年龄的身高数据的“点”,再依次连接这些点成为折线,表示数量变化。这里的点表示数据是多少,折线表示数据怎样变化的。 提问:你知道了张小楠身高的哪些数据,谁来说一说? 3分析p 数据。 出示看图讨论题,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随着年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她从6岁到1 2岁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从折线统计图上怎样看出哪一年身高增长

7、得最快?那图上可以怎样看出她哪几年身高增长快一些,哪几年身高增长慢一些? 说明:这里的折线越陡峭,说明数据变化越快;折线越平缓,说明数据变化越慢。所以从6岁到8岁,身高增长要慢一些;从8岁到1 1岁这几年身高增长得快一些;后来从1 3岁到1 4岁时,身高增长又开场始慢了。 提问:你能根据她的身高增长特点,估计到1 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多少厘米吗? 你还从统计图里想到些什么? 4认识特点。 引导:如今把折线统计图和前面统计表比拟一下,表示的数据一样吗?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为什么? 指出:比拟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可以看出它们都能表示数据是多少,但要看出身高数据的变化,统计表要把数据作

8、比拟才知道数据3 增长或减少,但折线统计图上的折线能直接看出数据变化情况。所以,折线统汁图的特点是既能直观表示数据多少,又能形象地反映数据变化情况。 板书特点:直观表示数据多少 形象地反映数据变化情况 三、统计理论,提升才能 1做练习四第1题。 让学生阅读统计图,说说人的正常体温一般是多少,明确正常体温在3 7左右。 提问:从统计图上看,他的体温大体是怎样变化的?图上怎样看出体温的一上升和下降? 你能说说这位病人体温变化的详细情况吗?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下面三个问题先独立考虑,自己寻求答案。 交流:哪位能根据统汁图说明前两个问题? 怎样根据折线统计图判断几时到几时体温上升最快和下降最快?怎样看出1

9、9时起体温趋于平稳的? 你能看出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吗? 提问:你还能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小结:根据折线统计图里的折线,可以看出病人每个时刻的体温情况,也可以看出病人体温上升和下降、趋于平稳的情况和状态,还能根据折线的陡峭和平缓判断上升或下降的速度,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大家还看出了病人发烧经过几个小时后体温才逐步趋向平稳的,体温最高时到达多少摄氏度,哪个时段体温根本不再变化等情况。 2做“练一练”。 提出问题:想知道你上小学后身高是怎样变化的,在哪个年级身高长得最快吗? 那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表达数据才能直接看出你住每个年级身高增长变化情况? 统计理论:请你把事先搜集的从一年级歼始每

10、年体检的身高数据,先填写在统计表里,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分析p 交流:上面的问题解决了吗? 你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看看自己身高变化情况,你从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时身高增长得最快? 4 全班谁的身高增长最快呢?请增长比拟快的同学来交流交流,比比谁在一年级到五年级身高增长得最快。交流比拟,确认增长最快的 如今要找出全班同学中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问大多集中在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的时候。大家找出自己长得最快的那个年级时段。接着大家举手表示。理解从一年级起每个年级各有多少人,发现一般都在哪个年级段里长得最快 提问: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3欣赏、理解折线统计图表达的相关数据。 出示搜集

11、的一些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说说各是统计的什么内容,知道了哪些内容。 提问:除了这里用折线统计图,你还能想到哪些内容的统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比拟合理?举出一些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统计内容。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认识和收获想和大家交流?你对折线统计图还有些什么体会? 第二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第2324页例2和“练一练”,第25页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特点,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搜集简单数据,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简单分析p 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理解数据反映的一般情况或规律。 2使学生感受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统计数据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并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积累统计活动的经历,进步用复5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