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受众角度看凤凰卫视的“补缺”意识08广电二 刘妍凤凰卫视在中国大陆市场口碑甚佳,其收视率之高、影响力之广,使业内外大为惊叹每个媒体都明白,受众都有猎奇心理,一成不变的节目只能创造一时的辉煌,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吸引观众眼球很明显凤凰卫视就做到了这一点凤凰卫视的创新离不开“补缺”意识,它看准了大陆媒体不能及时报道某系信息、节目形式单一等缺陷,及时创办相应节目以添补空缺,进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笔者接下来就凤凰卫视具体补上的缺口,做一个列举和浅析1、节目内容上:凤凰卫视凭借在香港舆论环境缴款书的优势,对大陆受众传输大量大陆媒体无法取得或不能播出的信息内容,最著名的时间要数凤凰卫视对“9.11”事件进行的报道,由于报道及时且不停顿进行了36小时的直播,以至于在观众中形成了“只要有重大事件发生,就锁定凤凰卫视”的观念凤凰卫视还非常注重新闻报道的全面性1)在对“美伊战争”的报道上,凤凰卫视凤凰在全世界各地的记者投入报道,还密切观察、随时报道反战和主战两阵营的最新消息,如在华盛顿的记者可拿到美政府对战事最新动向的第一手资料;在纽约的记者盯紧金融市场的波动;洛杉矶的记者将报道来自美陆军总司令部最新消息;而驻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的记者将及时发回当地的反映。
凤凰卫视还联系了多位专家,从各个角度对战事进行评论如此全面投入的报道,包含了观众想取得的各个方面的信息,使观众能有“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感觉2、节目形式上凤凰卫视打造的节目,通常庄谐并具,相对于大陆媒体节目的形式单一、套路刻板,凤凰卫视的节目对观众来说更具新鲜、更具吸引力比如凤凰卫视的《军事观察室》,虽然节目内容涉及军事、武器、政治等敏感内容,但观众并没有在此节目中看到预想中的西装革履的主持人和专家的座谈内容,凤凰卫视让主持人穿上军衣,手拿教棍,风格脱俗,节目片头和节目背景布置也脱离普通军事节目的套路,营造出现代感和高科技感,让观众立马进入形势紧张严肃的节目氛围有又如在娱乐节目《鲁豫有约》之前,大陆的明星专题节目通常都是歌友会的形式,而《鲁豫有约》则效仿美国发展得很成熟的脱口秀节目,让高高在上的明星与主持人面对面平等交流,粉丝近距离坐在台下倾听,聊天内容涉及明星的成长经历、工作生活、情感婚姻等各方面,这样的方式让明星的光环变小,更能贴近观众 3、主持风格上大陆媒体的主持人,主持方式、风格上耶基本形成了套路,非常严谨刻板,主持人机械播报新闻,自己则很少做出评论或打破套路,基本上是主持人适应节目的状态。
但凤凰卫视则反其道而行之,转为主持人量身打造节目,甚至将支持人的名字融入节目名称中,以此吸引观众(当人这些主持人之前是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名气的),如《小莉看世界》《文涛拍案》《鲁豫有约》等主持人的风格越明显,反而更能突显节目特色,更能给观众留下印象比如杨锦麟主持《有报天天读》,对国内外大小事的评论言简意赅,在短时间内可以给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所做评论既可以与主流不苟同,可以评得很官方,个性十足又如《锵锵三人行》,三位主持人就某一热点事件各抒己见,语言平实甚至口语化,但往往能从平凡中道出真知灼见,对观众来既有热点时事的可看性,又能不费力得理解节目内容,以致节目非常成功1)李红艳、尚旦诞《大公报》打开高考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不少同学拿到作文题,常常大脑中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这是没有打开作文思路 所致. 其实, 只要我们讲究方法, 审题立意关也就自然容易攻克, 写作材料也就会纷至沓来, 如此,又怎么会写不好作文呢? 这里,我送给大家迅速打开作文思路的六把金钥匙.为说明这些方法的适用性,我结合 过去的高考题作一解说. 一,置换法 1.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 话题或材料是借喻性质的, 那么这时就可使用本体去置换喻体. 如山东高考作文题: 请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命题人给了我们比喻的喻体,本体呢,思考可知道"春"的本体可以是信心,可以是毅 力,可以是机遇,也可以是改革,是友谊,是爱心,是互助,是合作,是诚信,等等. "草 自青"的本体可以是欣欣向荣的局面,可以是辉煌的成功,也可以是双赢的结果,等等.我 们展开联想,用一个又一个的本体去置换喻体,写什么的问题也就立马解决了. 2.如果所给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中的相关词语具有多义性,那么这时可用具有单一语义的 词语置换具有多义的词语.例如重庆高考作文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①自然界.②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③不 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 "自然"怎么理解?这是立意的关键.命题人想我们之所 想,给了我们三个义项进行诠释.我们只要用其中的一个义项去置换"自然" ,那么也就容 易迅速立意,打开思路.如果"自然"是指自然界,那么"在自然中生活" ,也就是在自然 界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环保等.如果"自然"是指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那么"在 自然中生活" ,也就是在自由发展中生活,这样我们可以谈教育中的张扬,发展个性等.如 果"自然"是指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那么该如何理解呢?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来 看一看:态度很自然;他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这么说来, "在自然中生活" ,也就是 大大方方, 也就是凡事能够深入进去融入其中. 明白了这些, 我们谈什么, 也就一目了然了. 3.如果所给的作文题中含有代词,那么这时可用代词所代的事物去置换作文题中的代 词.例如上海高考作文题: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 ,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 ,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 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 800 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世界就是由"我们"与"他们"组成的,心中如果只有"我们" ,自然世界是不完整的. 遗憾的是, 现在只关注自己的人太多了, 无论何时何地, 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哪里还有他人? 这样的世界,又怎么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我们把视线转向"他们" ,会看到什么?会看到 贫穷,会看到富贵,会看到不公,会看到进步,会看到文明,等等.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共 同富裕,会想到平等,会想到感恩,会想到正义等. "他们"是谁?可以是农民工,可以是 干部子弟,可以是下岗工人,可以是一掷千金的大款,可以是沿街乞讨的老人,等等.这么 一置换,自然也就打开了思路. 二,补充法 所谓补充法, 是指通过给标题或话题补出相关的句子成分来打开思路的方法. 例如安徽 高考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打开思路,写好"带着感动出发" ,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谁带着感动出发.也就是 补出标题的主语,可以是你(你们),可以是我(我们),可以是他(他们).二是什么样的感动, 或者说是为什么感动.联系实际,汶川大地震中,老师舍生救学生,我们为之感动;救援人 员不怕疲劳,日夜奋战,我们为之感动;群众排队捐款,献血,我们为之感动.具体到个人, 温总理第一时间在第一线指挥,我们感动;民警蒋小娟为灾民的孩子喂奶,我们感动.让人 感动的原因很多,让人感动的事例很多.三是带着感动出发的结果.带着感动出发,其结果 将产生更多的感动,从而使更多的人带着感动出发! 再如广东高考作文题: 请以"不要轻易说'不'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 800 字. 可以通过给标题补充状语的方法来打开思路.不要轻易说"不" ,不是不能说"不" ,而 是不要轻易说.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策略一些,这并不是要接受,认可,轻易说"不"的结果, 往往使我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比如面对同事,同学,朋友,家人的正当请求,不假思索脱 口而出的"不" ,往往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拉大了与他们的距离,使双方变得越来越疏远. 不要轻易说"不" ,是智慧的表现,是道德的要求.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立意,选材也就有 了取舍的空间,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也就成了一件容易的事. 再如浙江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 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 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800 字.④不得抄 袭. 无论是"触摸都市"中的"触摸" ,还是"感受乡村"中的"感受" ,都是用心去触摸, 用心去感受.即给"触摸""感受"补充状语.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应该是都市或乡村 , 中能够在我们心灵的湖泊上激起波澜最起码是涟漪的人,事,物或观点.这样,我们所写才 可能充满与众不同的个性,而不是些人云亦云的内容.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给人以陌生的 新意,自然会让阅卷老师喜欢! 三,扩展法 例如湖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唐代诗人韩愈的名句.诗句的意思是说,在滋 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 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 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受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 事物; 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 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 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 联系现实生活,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 论文或记叙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如何立意?命题人已经给了我们三个角度, 我们可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看哪一个认识 深刻,哪一个手头有材料,我们就用哪一个.除此之外,还可以谈从全局把握问题,才能看 得清,看得准;还可以谈在思想上先做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才能搞清事实真相,从而做一个 能够正确解决问题的参与者,等等. 再如福建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三个人走进商店.一个人买了一瓶果汁, "我喜欢甜的. 说: "一个人买了一杯咖啡, 说: "我就喜欢这又苦又甜的滋味. 还有一个人买了一瓶矿泉水后说: " "我喜欢淡淡的矿泉水. " 变换角度法 四,变换角度法 一些材料作文, 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所给材料进行审视, 以发现能够打开我们思路的 角度.例如全国Ⅱ卷: 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 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 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 的那只幼龟是个"侦查兵" ,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 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 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 又飞了回来,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看了这则材料,谁也知道游客是好心办坏事.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无知.如果知道 幼龟是"侦察兵"的话,自然也就不会帮倒忙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也不少.文革时期 的围湖造田,毁林造田,都是典型.拿现在来说,许多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只抱着为孩子未 来着想的美好心愿,对孩子实行棍棒教育,严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使孩子的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