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万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018090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李万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李万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李万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李万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李万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习李万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李万君一个一般的高级工人技师,却用不一般的焊接技术让动车平稳舒适,正是李万君对技术的不断完善,对质量的不断要求,才使得焊接技术成为第一,才使得动车稳固耐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李万君的事迹心得。 当我们乘坐动车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车辆的平稳和舒适。而这个安装在车辆底部的不惹眼的转向架,就是打算轨道车辆速度和安全的关键。转向架就像高速动车组的双腿,要求及其苛刻,由于它不但需要承载50多吨的车体,而且要稳固耐用,适应温度的变化。我国的高速动车组之所以能跑出如此之高的速度,其主要缘由之一就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的转向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工

2、人技师李万君:以前我们分三段到四段来焊,段数越多缺陷越多,应力不匀称所以直接影响它的使用寿命。 为削减焊接段数,李万君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最终摸索出了“一套一枪”的焊接技术,他能将600毫米周长的转向架环口一气呵成焊接好,不留任何瑕疵,“李一枪”就此得名。 李万君还在在实践中摸索、记录下的大量数据,为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试制、我国首列国产化标准动车组试制供应了重要参考,他参加编制的超高速转向架焊接标准破解了转向架批量生产的难题,也定义了世界超高速转向架焊接的最高标准。已获得“中华技能大奖”以及多项创造创新奖项的李万君,如今依旧手握焊枪活泼在生产一线,以精湛技能打造最安全牢靠的中国制造

3、高速列车。 “原来我们生产的列车时速80公里,只要焊牢固就行,外面的焊碴都不用清理。”李万君说,现在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掉一个焊碴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全部焊件必需表里如一、没有瑕疵,每一个焊件都得是艺术品。 在短短6年时间里,中国高铁完成了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三级跳”。高速度需要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李万君主动请缨,传技能,教绝活。 德国的工艺标准是全新的,李万君从头学起,思索如何将简单的工艺操作过程分解成详细的步骤教给学员。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考取了国际焊工资格证书。 20xx年以来,李万君带头完成国家创造专利21项,革新7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10多项,取得

4、五小成果150多项,获奖104项。在打造中国高铁金名片的路上,大国工匠李万君们坚决前行。 “焊得好!”在赛场巡察的领导走到李万君身边停住脚步赞扬。“焊得好不是目的,我来就是争第一的。”李万君站起身大声回应道。“真敢说大话,历届第一的高手都在这里竞赛呢。”听到这话,李万君红了脸,感觉自己的话有些鲁莽。但竞赛结果没有“打脸”,每种焊法的第一名都是他。这是1997年,29岁的李万君第一次参与长春市焊工大赛上的一幕。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李万君从职业高中毕业生,成长为今日的高级技师,拿过中华技能大奖,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李万君这以其聪慧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奉献,让我们为之震动,为之叹服,为之感动,为之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