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备考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2016740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期末备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规划与管理 期末备考 -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环境:指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称。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消费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开展的一切问题。 环境管理:根据国家的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从环境与开展的综合决策入手,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开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社会经济开展在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 可持续开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才能构成危害的开展。 三种消费:三种消费是指物质消费、人口消费、环境消费。物质消费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消费资

2、并承受人口消费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人口消费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环境消费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构造、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和产生资。 环境监测:指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标准:有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的各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的总称。 环境统计: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 环境预测:根据调查或监测所得到的历史资料,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给出将来的环境状况和开展趋势,为提出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和改善环境的对策提供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立工程施行

3、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展分析p 、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展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开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本质是一种克制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展的科学决策活动。 环境容量:指某一区域,根据其自净才能,在特定的污染布局和构造的条件下,为到达环境目的值,所允许的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自净:环境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下逐渐降解、转化使其到达自然净化的过程。 温室效应:CO2如温室的玻璃一样,它允许来自太阳的可见光射到地面,也能阻止地面重新辐射出来的红外光返回外空间。因此,

4、CO2起着单向过滤器的作用,大气中的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在大气之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清洁消费:指不断采取改良设计、使用清洁的能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头削减污染,进步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防止消费、效劳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安康和环境的危害。 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以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安康为由,通过立法和制订强迫性的技术法规,对他国商品进展准入限制的贸易措施。 排污权交易:以环境有偿使用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之间通过

5、货币交换的方式互相调剂排污量,从而到达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水土流失:指在风力、水力、重力等外力作用下,水土资和土地消费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 生态多样性: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总量控制:是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1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险特性的废

6、物。危险废物通过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响性、毒害性及生物蓄积性、遗传变异性、刺激性等有害特性,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极大危害。 固体废弃物:指人类在消费建立、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无法利用而被丢弃的固体、半固体物质。 “三同时”:是中国特有的环境管理政策,是指建立工程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共赢: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 绿色化学: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消灭或减少各种有毒有害的副产物、废物和产品,

7、它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的达成,须在提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效劳,以满足人们需求、进步生活品质的同时,在商品和效劳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天然资的耗用,逐渐减少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 环境审计: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展检查、检验和核实。 循环经济:一种通过资和废弃物的循环、高效利用用以进步经济效率和效益的经济消费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土壤污染:指人类在消费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作用速度,破坏了土壤组分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导致土壤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

8、下降,从而影响土壤生物的生长发育及农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现象。 生态系统管理:一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的控制,它们将生物体与它们的非生命及人为活动的调节连接在一起,以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状态。 二。问答题 1.简要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1环境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单个的消费商将环境本钱转嫁给社会的结果。即消费商无需对消费过程中消耗的环境资支付费用,而是将环境资作为使用的公共物品。也就是说,产品本钱中没有将环境本钱计算在内,而是将其转嫁给社会,转嫁给政府,从而使这部分本钱被外部化。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使在于人类的开展方向、开展道路和开展方式。 2.简要说明人类文明的开展阶段与环境污

9、染之间的关系? 答:1原始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的干预,无论是在程度上还是在规模上,都微乎其微,因此可认为不存在当前所说的环境问题。 2农业文明时代,环境问题只是部分的,零散的,还没有上升到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开展的问题。 3工业文明时代,随着愈演愈烈的资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3.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的管理手段 第二阶段,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第三阶段,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开展问题,以经济开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2 4.可持

10、续开展的主要原那么有哪些? 答:一是持续性原那么,人类活动的强度和规模不能超过资与环境的承载才能; 二是公平性原那么,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三是共同性原那么,实现可持续开展,必须全球共同结合行动。 5.什么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它对环境管理有哪些启发作用? 答:1.该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的需求、平安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2.对环境管理的启发:人与环境的和谐可以包括适应生存、环境平安、环境安康、环境舒适和环境欣赏,它们在和谐程度上是逐级递增的。 6.环境管理有哪些政策方法? 答:按实行环境管理行动的主体及环境管理政策施行的强迫性程

11、度,环境管理政策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命令型和控制型的政策方法,包括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2经济型和鼓励型的政策方法,包括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和科学技术手段, 3鼓励性和自愿型政策方法,包括环境信息公开和环境绩效管理。 7.环境监测有哪些分类方法? 答:环境监测通常分为常规监测和特殊目的监测。常规监测是指对污染因素的现状和趋势进展的监测,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监测。特殊目的监测包括研究性监测、事故监测和仲裁监测等。 8.对环境监测的数据有哪五个方面的要求? 答:环境监测的数据需到达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准确性。2准确性。3完好性。4可比性。5代表性 9.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是什么?

12、答: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即“老三项”和“新五项”。 1“老三项”即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 2“新五项”即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保护目的责任制、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答应证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10.如何建立生态城市? 答:通过合理的生态手段,为城市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提供平安的人居环境、平安的水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保障人体安康, 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车为本, 确定生态敏感地区和区域生命支承系统的承载才能,并明确应开展生态恢复的自然和农业地区, 城市设计中大力倡导节能、使用可更新能、进步资利用效率,以及物

13、质的循环再生, 将城市建成以平安步行和非机动交通为主的、并且具有高效便捷和低本钱的公共交通体系的生态城市, 为企业的生态城市建立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经济鼓励手段, 为优化环境和生态恢复制度实在可行的教育和再培训方案,加强生态城市的才能建立,开发生态适用型的地方技术,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生态城市设计、管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增强生态意识, 在国家、省、市各级政府中设置生态城市建立和管理的专门机构,制定和理论生态城市建立的相关政3 策, 倡导和推进国际间、城市间和社区间的合作,加强生态建立领域正反两方面经历的交流以及资的互相支持和促进在开展中国家以及兴旺国家开展生态城市建立理论。 11.农村环境管理的重点

14、是什么? 答:1应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建立是社会新农村建立的重要内容。 2应该充分认识农村环境的价值。 3应该把城市对农村的补偿落到实处。 12.废弃物有哪些特点? 答:1废弃物对于人类活动而言具有“末端性,无用性”的特征, 2废弃物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而言均具有“污染性”的特征, (3)废弃物对于治理而言具有“自然包容有限性”,“人工治理困难性”的特征。 13.中国环境管理的法律体系。 答:1.宪法;2.环境保护根本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保护条例和部门规章;5.环境标准;6.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保护环境资的国际条约、国际公约。 14.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的根本原那么。 答:固体废弃物

15、环境管理的根本原那么包括:减量化、资化、无害化。 1减量化:指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2资化:指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创造经济价值的方法; 3无害化:指对已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展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平安处理处置,到达废物的消毒、解毒或稳定化,以防止进而减少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 15.中国环境管理的根本方针是什么? 答:到目前为止,正式提出的中国环境保护的根本方针有两个。 第一个是“三十二字方针”,即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第二个是“三同步、三统一”方针,即 :在国家方案的统一指导下,环境保护与经济建立、城乡建立同步规划、同步施行、同步开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6.全球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答:1全球化,即全球性环境问题其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经济、人群安康、生物生态、环境变迁等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2综合化,即全球环境问题超出了过去所关注的对于人群安康问题的影响范畴,而是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 3社会化,过去关注环境问题的人主要是科技界尤其是环境科学界、生态学界的学者、医学界以及有关地区的居民,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