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摘抄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201492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摘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摘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摘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摘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摘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摘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摘抄 在学生中流行一句话:“作文作文,作得头疼。”其实作为老师,我一批阅学生的作文也是头疼无比。语言枯燥乏味,味同嚼蜡。试想: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行云流水,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笔者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郭沫若先生也曾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歙张。”笔者在指导学生摘抄方面作了许多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罗列如下以为引玉之用。 一、摘抄要与阅读相结合。杜甫先生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无疑强调了多读书,集思广益的好处。它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基础。大量的阅读为摘抄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土地,

2、没有阅读,摘抄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所阅读的读物里摘抄精彩片段已成为积累知识、丰富词汇的方法之一。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只读不记,好比只耕种而不收获,摘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课外阅读时养成边读边做笔记的好习惯,必将终生受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二、摘抄要与背诵相结合。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6-13岁这一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段,一个人一旦错过了13岁以前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不能形成很多知识的、情感的、经验的丰富积累。所以,让学生边摘抄边背诵,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是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年龄段的记忆优势

3、,是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的。而且,将摘抄的背诵下来,能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这样,在今后的习作中遇到类似的场景、类似的心情、类似的感受都可以信手拈来,学以至用。 三、摘抄要与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外摘抄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寻找课堂教学与课外摘抄的结合点。因为课内的知识量毕竟是狭小的空间,外面的天空方才辽阔。如教学三顾茅庐一文时,我考虑到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它丰富的文文采。于是,提前布置预习时,我安排学生摘抄三国演义书籍中其他的故事内容,或者摘抄刘备对待在其他章节中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段落。既了解了课文背景,又丰富了同学们对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认知,成为课堂教学有力的补充。

4、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范例指导学生进行摘录,并逐渐使其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力,让摘录指导走过课堂。学习了但愿人长久,摘抄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学习了古诗江雪,摘抄文章第一场雪。既可以丰富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又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更具体更丰富的课外场景或故事。四、摘抄要与活动结合。开展与课外摘抄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或者可以体会到课外摘抄的乐趣,或者可以得到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或者两者兼而得之。如,老师可以举行“中外作家故事比赛”,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专心摘记、收集点滴生活的一些名人名家:高尔基、老舍、叶圣陶、鲁迅等;也可以来一次“优秀摘记本

5、展览”,分发奖状奖品,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要多读好书,做好摘记,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丰富自己的文采。教师撷取同学们摘抄的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满足这位同学的成就感。诗王竞赛、成语接龙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五、摘录要与运用相结合。摘录,是为了去广泛的积累,把这些积累的材料与语汇进行消化吸收,化为自己的语言运用到写作中去,从而为学生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及时地将摘录与运用结合起来。如:草原一课中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作者运用了许多打比方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爱。学习了本课后,让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摘抄打比方的句子,寻找

6、比喻句的美感;摘录展开联想、抒发感情的片段,学习怎样进行合理的想象。然后安排一篇写景的习作,要求运用写景与想象结合,要求应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再如写一种小动物,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动物的作文,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看作文写了此动物的哪些方面等等,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用写作水平的提高来鼓励更积极的摘抄,两者相得益彰。摘抄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在知识、情感和能力、价值观方面有所收益,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它是写作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若我们老师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那么,摘抄将为他们带来一笔享用终生的财富,受益于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