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盈余管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014457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盈余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盈余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盈余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盈余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盈余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盈余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盈余管理.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摘要:文章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并比较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的区别,在总结前人关于盈余管理的主动性(主要是动机)的基础上,提出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性,得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盈余管理观,不能刻意制止,也不能放任自流的观点。关键词:盈余管理 ;动机 ;客观性目 录一、引言二、盈余管理的概念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1、获取报酬动机 2、政治成本动机 3、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股票首次发行) 和SEO (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季节性股票发行 )动机 4、.避免亏损动机 5、达到分析师的预期动机(二)、国内盈余管理

2、研究文献综述 1、.IPO动机 2、配股动机 3、防亏、扭亏和保牌动机四、盈余管理的客观性 (一)、盈余管理的作用对象是客观的。 (二)、盈余管理产生也有其客观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使盈余管理成为可能。 2、权责发生制原则使得盈余管理成为必然。 3、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会计准则的不完全和滞后性要求会计政策选择的存在。 4、从盈余管理的作用来看,也有其存在的的需要。五、总结六、参考文献 浅析盈余管理一、引言盈余管理是一个拥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研究问题,是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现在很多人对盈余管理的认识或多或少存在偏差,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会计欺诈。作者从自身的理解对盈余管理的定

3、义进行了介绍,并指出盈余管理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我们不能完全杜绝盈余管理,但应将其控制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二、盈余管理的概念要了解盈余管理存在的客观性问题,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就连其定义也是人们长久以来争议的对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美国会计学者斯考特(Willian.K.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是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美国会计学家Kathehne.Schipper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

4、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Leviit,Goel and Thakor认为盈余管理是使有关盈余的报告反映管理层期望的盈余水平而非企业真实业绩表现的做法,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欺诈行为。而国内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不管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盈余管理的理解界定是什么,我们都可以发现其共同点就是管理者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而进行的一种主观行为。相比较而言,我更加认同国内学者的观点。盈余管理是一种企业行为,是管理者为了实现一定目的,借助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变更等多种手段,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企业会计利

5、润进行管理。为了进一步且更好地理解盈余管理的定义,我们需要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两者具体区别如下:首先,从本质上看,盈余管理是企业灵活运用会计准则所赋予的权利对会计数据进行调整,是被会计准则默认的行为,即可认为是一种合法行为。而盈余造假是企业漠视会计准则,通过无中生有等欺诈手段,非法损害公司价值的行为。其次,从动机上看,盈余管理趋于其中包括股东财富最大化,符合债务契约约束条件,减少经营风险,避免政治成本,合理避税等。盈余造假是管理者自谋利益,偷税漏税等行为。再次,从手段上看,盈余管理是在各种会计政策之间进行选择。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上需要估计的项目进行调整,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递延资产的

6、摊销,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安排交易发生时点及交易方式等。盈余造假以不合法手段进行会计造假,粉饰企业的财务报表。比如,提前或延后甚至虚假确认收入、费用,利用关联方交易转嫁费用等。最后,从结果上看,盈余管理如果运用得当,会使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会有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受益的地方。比如,企业将最符合公司发展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信息交流,增大社会效益。盈余造假不是以实际生产经营业务为基础实施利润调节,而是凭空对企业业绩进行人为捏造,使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决定,损害投资人利益,甚至影响社会安定。总之,无论是从盈余管理概念的涵盖面上

7、分析,还是从与盈余造假区别方面的分析,都是为了更加明确什么是盈余管理,从而在我们看到企业对盈余的一些处理时能够辨别出它是否属于盈余管理范围,有效提高其管理和规范影响账面盈余的会计选择和实际经营活动的水平,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三、文献综述盈余管理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自然而然让人想了解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而进行的盈余管理,他们的动机是什么。目前就方法论而言,很多研究盈余管理的人都是从盈余管理的动机开始着手的。(一)、国外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1、获取报酬动机在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员都是受雇佣的,其奖励分红都与其经营业绩有关,经理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对企业利润进行管理。海利(Healy)认为,当

8、企业实现的盈余低于目标盈余时,企业管理人员将无法获得奖金;当企业实现的盈余超过目标盈余时,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获得按超额盈余一定比例的奖金。由于利益驱动,管理人员会使用应计利润政策使自己的预期红利最大化。迪安吉洛(DeAngelo)研究发现代理人在考察期间,现任经理人将运用会计判断来增加报告盈余。戴球和史罗恩发现公司执行总裁在任的最后几年通过削减研究费用来增加报告的盈余。2、政治成本动机 利润=收入费用,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公司管理层会努力降低其成本,甚至借助于政府的补助来实现自身的利益,降低政治成本也就成为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 琼斯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进口救济调查,并选取样本公司,用其应

9、计利润预期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公司在进口救济调查期间有明显的认为调低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凯(Key)研究了美国电视电报行业,也选取了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管理人员有动机去进行盈余管理,以减少或避免政治成本。Scholes,Beatty, Collins发现 ,临近最低资本要求的银行会高报贷款损失准备 ,低报贷款注销额 ,并且确认非正常的以实现证券投资组合利得。3、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 股票首次发行) 和SEO (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季节性股票发行 )动机行前经理人Teoh,Welch和 Wong, Teoh,

10、Wong和 Rao检验了股票初始发是否有高估盈余行为 ,发现公司在股票初始发行前报告了正的 (增加收益的 )非预期应计项目。Teoh,Wong和 Rao的研究证据还表明 ,股票初始发行之后 ,公司转回了非预期的应计项目Rangan, Teoh,Welch和 Wong检验了股票季节性发行前经理人的盈余管理行为 ,发现股票发行当季的盈余高于其他时候的盈余 ,且这一高估的盈余是通过随意性应计项目取得的。 4、.避免亏损动机Hayn, Burgstahler和 Dechive, Burgstahler, Degeorge, Patel和 Zeckhauser发现 ,披露利润微亏和盈余微降的公司数目远远

11、小于披露微盈和盈余微升的公司数目 ,从而得出结论:经理人有避免亏损和盈利下降的动机。5、达到分析师的预期动机 Brown, Burgstahler和 Eames, Degeorge, Patel和Zeckhauser, Richardson, Teoh和 Wys ocki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 ,微利及略高于盈利预期的公司数目远远大于微亏及略低于其盈利的公司数目。Brown发现了这一情况具有时间趋势 ,即离现在越近 ,这一情况越明显 ,而且他发现这一情况在那些成长股中尤为明显。Skinner和 Sloan指出 ,股价对于未达到预期的盈余有过度反应的现象 ,如果公司没有达到分析师的预期 ,哪怕只是很

12、小很小的差额 ,股价也会有很大的跌幅。Kasznik发现预期存在无法达到管理当局盈余预测的危险的公司有通过非预期应计项目高估盈余的证据。(二)、国内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1、.IPO动机公司上市是需要符合一定证券法规定的一定标准的,为了符合上市公司要求,很多企业会或多或少的使用盈余管理来对利润进行调整。林舒、黎明海对中国 A股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利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作者考察了同一时期A股上市公司的收益表现 ,发现在整个考察期内,样本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在 IPO前两年或前一年处于最高水平,在IPO当年显著下降。这种下降主要是工业类公司在IPO前后运用盈余管理手段大幅“美化”报告收益的结果。2、

13、配股动机有人从证券监管的角度对1994年1997年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已成功地运用包括线下项目在内的交易事项和管理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 ,以获得配股资格或避免停牌或摘牌的风险。蒋义宏、梁娟、陈小悦、肖星、过晓燕对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利用盈余管理来调增利润,获取配股资格。3、防亏、扭亏和保牌动机张田余、陆建桥、于海燕、李增泉、蒋义宏等对中国亏损的上市公司进行调查发现其也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进行利润调整,避免停牌。总的来看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对盈余管理的概念和动机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是从盈余管理的主观性来研究的。其实盈余管理也存在其客观性。四、盈余管理的客观性(一)、盈余管理的作用对象是客观的。盈余管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