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2013031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必修2 第4单元 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二第四单元第四讲一、选择题1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形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原始狼群由于食物来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成不同的类型答案B解析由于生活环境、食物的来源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原始狼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狼群,而且它们一定都是朝着适应各自的环境方向发展,这正是说明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错。故本题选B。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

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性生殖的出现,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B某种群中BB、Bb和bb基因型个体分别占20%、60%、20%,该种群中B基因频率是50%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是有害无益的答案D3(2015安徽名校联考)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5%、Aa占50%、aa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答案A解析开始时基因频率为:A25%50%1/250%,a50%;由于aa个体生活力弱,容易被环境淘汰,所以后代中a基因频率会越来越低,A

3、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4(2014河北广平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才能说明物种在进化;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Aa自交后代,A的基因频率始终等于a的基因频率;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

4、两个色盲基因才表现患病,而非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不同。5(2015湖南师大附中联考)某种群基因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且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一段时间后,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由此判断错误的是()A此时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B该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a基因频率的提高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种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a的基因频率变为95%,则A的基因频率为5%,说明种群所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但并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的物种,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6(2014湖南模拟)某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在研究

5、性学习活动中,开展了色盲普查活动,他们先以全校的1800名学生(男女生各一半)作为首批调查对象,结果发现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13人。那么,在该校全体学生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约为()A7.5% B10% C15%D1%答案D解析由于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设相关基因为B(正常)、b(色盲),因此该等位基因的总数为XBXb900190022700(女性每人含两个Xb基因,男性每人含一个Xb基因),色盲基因的总数为Xb813213127(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患者都有一个Xb,而女性患者含两个Xb),从而可推出全体学生色盲基因的频率(27/

6、2700)100%1%。7(2014郑州质检)某动物的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基因A或基因B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A50%B60% C45%D40%答案B解析结合题意可知,后代A_bb或aaB_的个体胚胎致死,故后代个体不存在该种基因型。当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全部存活,当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存活的F2个体基因型有9/10的A_B_与1/10的aabb,在9/10的A_B_中,AA个体占其中的1/3,即3/10,Aa个体占其中的2/3,即6/10,因此,F2个体中AAAa

7、aa361,即AA占30%,Aa占60%,aa占10%,由此可推得F2中A的基因频率30%(AA)1/260%(Aa)60%。8(2015大连质检)如表所示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基因A的频率0.990.810.640.490.360.250.160.10基因a的频率0.010.190.360.510.640.750.840.90A.该种群发生了进化B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C1970年该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18%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

8、择实现的答案C解析由表可知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随时间的推移,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小,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该种群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故1970年Aa基因型的频率不是18%;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9.(2015安庆质检)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

9、型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进化为新的物种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答案C解析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其仅对隐性纯合子起作用,对杂合子不起作用,但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其对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均起作用,则甲、乙分别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和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少于隐性基因;生物对环境是否适应是一种性状表现,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1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同一物种不同

10、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能使种群的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能产生生殖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11(2015黄冈中学质检) 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 B同卵双胞胎由于成长环境不同身高出现差异C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 D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答案C解析A、B、D三项中的变

11、异是环境条件引起的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而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是可遗传的变异。二、非选择题12(2015西安质检)下列是关于某类地雀的生活与进化的问题,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上述哪些类型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_。图1时期的大陆中地雀B的个体较少,而图2中地雀B在大陆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却主要是地雀B,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地雀C的进化机制是_。(3)从图1至图3的演变,反映了生

12、物多样性发展的规律是_。(4)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基因库_(大、小)。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_。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A的基因频率更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_。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则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答案(1)地雀A和B地雀A和地雀B的性状差异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或小岛和大

13、陆的生态环境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性状)(2)地雀种群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表现型;由于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大陆与小岛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两个种群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3)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变化(或从遗传多样性向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4)小70%乙80解析(1)地雀A和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这两种地雀仍然是同一物种,所以二者的差异可以体现遗传的多样性;图1时期的大陆中地雀B的个体较少,而图2中地雀B在大陆上几乎看不见,但小岛上主要是地雀B。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雀A和地雀B适应不同的生

14、活环境。(2)图1中地雀存在不同的表现型,由此可推测这是由基因突变造成的,而图2中由于海洋的阻隔造成地理隔离,将种群一分为二,阻断了基因交流,由于大陆与小岛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达到一定程度时,二者之间出现生殖隔离,小岛上的地雀形成新物种。(3)图1中同种生物的性状有差别,说明是基因突变造成生物的遗传物质具有多样性,最后通过自然选择导致物种的多样性。(4)种群甲比种群乙的个体少,所以种群甲的基因库小。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40224012188)/2007/1070%。种群乙中,A的基因频率为(1962168)/8007/1070%,二者的基因频率相等,但种群乙数量大,所以种群甲与种群乙相比,A的基因频率更能保持稳定的是种群乙。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频率都是105,则种群乙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210410540080。13(2014海南模拟)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