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基础教材.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200910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信基础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电信基础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电信基础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电信基础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电信基础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信基础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信基础教材.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信基础简介 第一部分 数字通信基本原理一 数字通信系统信号信号可用来传输信息。信息可用语言、文字、图象等表达,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表达信息的语言文字不便于直接传输。因此在近代科学技术中,常用电信号来传送各种信息,即利用一种变换设备把各种信息转换为随时间作相应变化的电流或电压进行传输。这种随信息作相应变化的电压或电流就是电信号。由消息转换成的电信号可分为两类: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指时间和幅度都连续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时间和幅度都离散的信号。如图1-1 电压 1 0 0 时间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1-1 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的模型数字系统 以数字信号的方式来传输消息的通信系统,叫

2、数字通信系统。 典型的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如图1-2。 信宿 电/非电 信源译码 信道译码 信道 信道编码 信源编码 非电/电 信源 噪声干扰1-2 典型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信源即是发信者。通常的信源指电话机、摄象机及各种数字终端设备。信源编码的作用是对信号进行编码,去除或减少冗余度,把能量集中起来缩窄占据频带,从而提高数字传输的有效性。例如进行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A/D转换),PCM编码。信道编码。由于传输信道上噪声的干扰,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可能会发生差错,导致信息传输质量下降。为了在接收端自动检出错码或纠正错码,使差错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可在信源编码后的数字信号中按一定规律加一定数量的数

3、字码(监督码),形成新的数字信号,这种新的信号间的关系形成较强的规律性,使收端可检查或纠正差错。信道编码是将信息比特变换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它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数字传输的可靠性,即改善系统的误码性能。信道和噪声:信道指传输信号的通道。按传输媒质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有线信道包括明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无线信道包括微波中继、卫星和各种散射等。信道在传输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通常把所有的噪声干扰都折合到信道中,成为一个等效噪声源。 数字通信的主要特点A、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因数字信号以0、1两个数码形式传输,被噪声干扰和经衰减后的数字信号,在没恶化到不可正确判断

4、之前,可用再生的方法恢复成原来的信号。只要再生设备设定位置适当,可认为噪声干扰不会对传输信号产生不良影响,即不会出现噪声积累。因而数字传输适用较远距离传输,也能适应性能差的信道。B、保密性强,易于实现检错纠错数字信号是模拟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后形成的。它本身已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同时数字信号便于码型转换,进行加密处理,还可通过信道编码实现检错,纠错功能。C、便于建立综合通信网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结合,有利于传输和交换多种业务的数字信息,实现多种业务信息的综合通信。为建立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提供必要条件。D、设备可集成,微型化由于设备多数属于数字电路,可采用集成元件,能做到集成度高,体积小,耗电低和成

5、本低,且便于生产和维护。E、 占用频带宽数字传输也有缺点,它与模拟信号传输相比,占用传输频带宽,如传输一路数字化语音信息占64khz的带宽,而传输一路模拟信息只需占4khz的带宽。然而随着微波和卫星信道及光线信道的迅速发展(它们有很宽的带宽),使占用传输频带宽的矛盾逐渐缩小。因而数字传输的应用日益广泛。二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要将模拟信号在数字传输系统中进行传递,就必须用信源编码器对话音信号进行模数变换。语音信号模数变换的方法很多,如脉冲编码调制,增量调制和参数编码等,其中用得较为广泛的是脉冲编码调制。话音信号(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过程是:取样量化编码。取样信号在时间上的离散化话音信号不仅在幅度取值

6、上是连续的,而且在时间上也是连续的,参见图1-1(a)。取样就是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对在时间上连续的话音信号抽取瞬时幅值的过程,简称取样或抽样。取样后所得到的一串在时间上离散的序列信号称为样值序列信号,或取样信号,参见图1-3。 1-3 模拟信号的取样 将话音信号取样后,所得取样信号在信道上占用的时间被压缩了,因而它为时分复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数字化提供了条件。但取样信号中必须含有原始话音信号的信息,并要求在接收端能将取样信号恢复成原始话音信号。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取样的时间间隔T(取样周期)不能太长,或者说取样频率不能太低。由取样定理奈奎斯特定理可知:取样频率(fs)应大于传输信号中最高

7、频(fm)的两倍。即fs2fm。在电话通信系统中,用3400赫作为最高频率(fm)已能很好满足用户的要求。考虑到一定的冗余,目前PCM通信规定话音信号的取样频率fs为8000赫,即fs8000赫。取样周期T1/fs1/8000125us(微秒)。为了在取样前把话音信号中大于fm(fm3400赫)的频率成分去掉,在取样器要设置一个上限频率为3400赫的低通滤波器,使最高频率限制在3400赫。量化信号在幅值上的离散化取样化所得到的取样信号虽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它在幅度取值上仍是连续的,即它可以是输入模拟信号幅值中的任意幅值,或者说可有无限多种取值,它不能用有限个数字来表示,它仍属模拟信号。要想使它

8、成为数字信号,还需把它的取样值进行离散化处理,将幅值为无限多的连续信号,变换成幅值为有限数目的离散信号,这一幅值上离散化处理的过程称为量化。量化就是“分级”的意思,量化采用类似“四舍五入”的方法,使每一个取样值用一个相近的幅值来近似。量化方法可分为线性量化和非线性量化法。a.线性量化线性量化也称均匀量化,它把输入的取样值的范围划分为若干等距离的小间隔,每个小间隔叫做一个量化级。当某一输入的取样值落在某一间隔内时,就用这个间隔内的中间值来近似地表示这个取样值的大小,并以此值输出。这样大信号和小信号的绝对误差相同,而对小信号来说,相对误差(噪声)很大,也就是说信噪比小,不能满足语音信号的传输要求。

9、(注:信噪比为输出的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信噪比越大,说明通信质量越好)b. 非线性量化非线性量化(又称非均匀量化)就是使用不等的量化级差(间隔),小信号分级密,量化级差小;大信号分级疏,量化级差大。或者说量化间隔随着信号幅值的减小而缩小,使信号幅值在较宽的动态范围内的信噪比都能达到指标规定的要求。非线性量化是利用压缩和扩展的方法来实现的。不同幅值的信号经过具有压缩特性的放大器后对小信号的幅度有较大的放大作用,而对大信号的幅度则有压缩作用。这样在对经过放大后的取样小信号进行量化时,就使小信号的量化误差相对减少,信噪比得到改善,如果放大作用大,则改善的程度也大;至于大信号经压缩、量化后,信噪比

10、将降低,结果使话音信号在整个动态范围内的信噪比基本上相差不多,且都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国际上允许采用两种折线形压扩特性:13折线A律压扩特性和15折线u律压扩特性,美采用u律,我国与欧洲规定采用A律。编码模拟信号经过取样和量化以后,在时间上和幅度取值上都变成了离散的数字信号。如果量化级数为N,则信号幅度上有N个取值,形成有N个电平值的多电平码。但这种具有N个电平值的多电平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并会产生畸变和衰减,接收端难以正确识别和接收。如果信号是二进制码,则只要接收端能识别出是“1”码还是“0”码即可。所以二进制码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且容易产生,在数字通信中,一般都采用二进制码

11、。量化级为N时,则量化离散值共有N个。将每个离散值用一组二进制码表示。这一组二进制码的位数为L,则有2LN。L为码字位数,如:238,将多电平码变成二进制码的过程称为编码,N为量化级数。 经过量化后,形成128个数量级,用8位码表示,其中第一位码为极性码,第二、三、四位为段落码,最后四位为段内码,如图1-4。 极性码 段落码 段内码图1-4 PCM 码字的分配三几种常见码型语音信号经过取样、量化、编码后形成的二进制数字信号,一般是单极性不归“0”码,它只有0和1码,分别对应正(或负电位)电位和零电位。单极性不归零码(NRZ)NRZ是简单的二进制数字信号,其频谱包含有直流分量与较多的低频分量,只

12、能用于设备内部传输及交换,不能作为在电缆信道上进行基带传输的码型。在电缆信道上的传输码型应不包含直流分量和只允许有少量低频分量。为了适应电缆信道的传输特性,必须对编码后的单极性数字信号进行码型变换,使变换后的码型能适应电缆信道传输的要求。极性交替反转码和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是在电缆信道上进行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极性交替反转码(AMI)极性交替反转码(AMI码)又称伪三元码,有“0”码,“1”码和“1”码(三元),如图1-11(b)所示。二进制码中的“0”码对应AMI中的“0”码,而二进制码中的“1”码则对应AMI中交替变化的“1”和“1”。例如:二进制码序列: 1 1 0 1 0 0 0 0 1

13、 1AIMI码序列: 1 1 0 1 0 0 0 0 1 1由于AMI码中极性码(“1”码)的极性是交替反转的,所以称为极性交替反转码;又由于极性码是双极性的,所以也称为三元双极性码。AMI码正、负极性交替出现,故直流分量为零,低频分量也较少,且便于检查,适用于电缆信道传输。AMI码也有其缺点,主要是在码流若出现连续多个“0”码(称连“0”码)时,会影响定时时钟信息的提取。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码)将连“0”码给予限制,使之不超过3个,它既保持了AMI码的优点(无直流分量,低频分量少),又克服了AMI码的连“0”码所引起的缺点,因此,在PCM中它被广泛采用。HDB3码的

14、规律是:a. 连续的“0”码不超过3个时,与AMI码规律相同:b. 连续的“0”码出现4个时,则将4个连续的“0”码用被称为“取代节”的000V或B00V来代替。V、B都是附加的极性码(“1”码),称为取代码。取代码V和B的安排原则: 出现4个连续的“0”码时,将第4个“0”码变换成极性码V码(简称V码),此码或为“1”(以V表示)码,或为“1”(以V_表示)码。V码的安排如图1-5(c)所示;各V码本身之间极性交替反转(如图1-5(c)中V1、V2、V3之间极性交替反转),以保证V码的插入不引起直流分量;V码必须与前邻的极性码(“1”码)保持同极性,以保证接收端能识别V码,例如图1-5(c)中,V1与a4同极性,V2与a9同极性。由于V码破坏了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律,所以V码在位被称为破坏点;“各V码之间极性交替反转的原则”和“V码与前邻极性码同极性的原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原则同时得到满足的条件是:相邻两V码之间的原始极性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