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绿》23中(董晓可).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200786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绿》23中(董晓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4《绿》23中(董晓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4《绿》23中(董晓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4《绿》23中(董晓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4《绿》23中(董晓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绿》23中(董晓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绿》23中(董晓可).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 题 绿课 型 比较探究课 时 1上课日期 2012年10月25日姓 名 董晓可单 位 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比较.探究绿(1课时)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我设计了如下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阅读时遇到的生字生词。2查找关于作家朱自清的资料及写作本文的写作背景。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课程标准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

2、力的语言。”评价任务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2、品味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然后识记优美语句。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梅雨潭的绿的特点。2、品味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然后识记优美语句。3、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抒发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情感。教学重点: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抛砖引玉 师:同学们,当你到看到“绿 ”这个字眼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喜欢绿颜色吗?(学生自由发言)潭水也有“绿色”,多用“碧波荡漾”“一碧万顷”来形容碧绿的潭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绿,感受碧波的深刻内涵。教

3、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绿色”草原、碧绿潭水景色的图片,课前先让学生对“绿”的自然美有一个深刻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有关绿的精彩描写是文章重点和难点,重要在于生动形象的比喻,难点在不容易理解。二、预习检测出示:识记下列字词的形、音、义。镶 xing 踞 j 绺 li 倏 sh 掬 j 皱撷 xi 明眸善睐li (学生交流评价)导入:那充满活力、绿意盎然的秋水之美,美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配乐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欣赏。)朗读要求:读出感情 读出惊诧朗读时带着一定大胆的想象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纠错与评价。出示:写作背景:绿写

4、于1924.朱自清在浙江温州省立第十中学教书,他写了一组总题温州的踪迹,绿是是其中富有特色的一文。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6三、体验一种情感指导语: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找准“文眼”初识惊诧的情感(学生活动:浏览课文,概括提炼,小组合作交流,推荐发言。)明确:“

5、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品析“关键词”体验惊诧的情感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 ,一语点题;第二段接着从个观察点写了 ,然后第三段写了 。最后一段用 一句话首尾照应。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一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填空的形式,加上提示语引导学生思考,平时学生面对的都是一些问答题,换一种问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依次填入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梅雨瀑梅雨潭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四、感悟一种写法 指导语: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梅雨潭等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

6、种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出示: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作者描写梅雨潭周围的景物(亭、山、云、崖、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作陪衬,以显出梅雨瀑的绿“令人惊诧”的原因。教师指导:一方面是为了交代梅雨潭形成的原因和梅雨潭之绿的周围环境。另一方面是起衬托作用,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清楚,“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说明作者宕开笔墨是有深意的,就是衬托梅雨潭的“绿”比飞花溅玉的梅雨瀑更加可爱。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为了让其明白文章内容安排是有先后的,不是随便的。(学生从文中找并积极发言,品析的答案,各抒己见,教师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

7、五、欣赏一种壮美定位观察角度,欣赏壮美: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明确:观察点一:山边观察角度:仰视观察的景致:梅雨瀑 观察点二:亭边观察角度:平视观察的景致:亭、山、云、岩、草、瀑、水花等。观察点三:潭边观察角度:俯视观察的景致:梅雨潭的绿教师总结: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确立观察点,欣赏壮美:请阅读品析文章第三段,思考探究:探究一:作者对绿的总体感受是什么?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来概括。明确:“醉人”“奇异”探究二: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学生细读第三段,找出

8、描写梅雨潭绿的优美语句,品味其妙处。)学生活动成果展示: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句,指导学生赏析的方法,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情。学生活动:学生齐读,边读边品析。六、感悟一种艺术比喻

9、的艺术:文中写潭水比喻句各表现了潭水什么特点?明确:L极大极大的荷叶奇异的绿(形色、深度)像少妇拖着的裙幅美丽动人(涟漪)水波静态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羞涩(荡漾)水波动态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软嫩(光亮)亮度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透明软嫩的鸡蛋清(软嫩)质地温润的碧玉(碧绿)色彩 蔚蓝的天空鲜润)小姑娘(可爱)教师再次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碧绿潭水的图片。学生朗读优美比喻句,欣赏碧绿潭水图片,加深印象。教师指导:上述几个句子,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潭水的“绿”,作者把“碧绿的潭水”比作“极大极大的荷叶”,还有“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

10、,那样嫩”、“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用连串生动、形象的比喻,从视觉、感觉、触觉等几个方面再现梅雨潭之绿的清亮、鲜嫩、柔软、纯净的特征,写出了梅雨潭醉人的绿和醉人的美,也寄寓着作者对碧绿潭水的喜爱之情。对比的艺术: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但“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梅雨潭的绿,为什么还要写到“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什刹海”“杭州虎跑寺绿壁”?有什么目的?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比喻,对比。教师指导:比较突出梅雨潭的绿,作者用北京什刹海绿杨的“淡”,杭州虎跑寺绿壁“浓”,西湖波的“明”,秦淮河的“暗”进行衬托,说明梅雨潭的绿明暗适度,淡浓相宜,绿得恰到好处。拟人的艺术:

11、“招引”“摆弄”写出了梅雨潭的绿极具魅力,活泼灵动。联想的艺术:裁带赠给舞女、挹眼赠给盲妹。七、升华一种境界 指导语: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对梅雨潭景物的刻画细致,景物描写细腻,又具有绵密深厚真挚清幽,抒写出“作者心灵的歌声”,从而使全文充满诗情画意。请同学们探究:全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交流。)教师指导:作者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写,立意高远,境界超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八、布置作业1比较黄果树瀑布和绿,有什么异同之处?2摘抄本文描写优美的句子。板书设计: 绿朱自清梅雨瀑- 梅雨潭 衬托山 岩 水波亭 草 水光水花 水色教学反思:亮点: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运用比喻进行描写,把梅雨潭的绿描写得绘声绘色,细致入微,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梅雨潭周围环境的立体画卷。但是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水平很难达到,所以在设计教案时,先用优美的碧潭的图片让学生对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歌曲荷塘月色进行配乐朗读,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我始终贯穿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的得到美的陶冶。不足:在引导学生朗读、赏析方面不足,对文本内涵的体验过于浮躁,不能深入,流于表层;特别是对作者的情感体验肤浅,没有达成共鸣,课堂效果不够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