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看书复习提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200348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看书复习提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必修2看书复习提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2看书复习提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看书复习提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2看书复习提示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有哪些?2、个体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因、特点、影响3、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过程(井田制的性质、瓦解的原因及过程)4、土地兼并出现的原因、危害、缓解措施5、古代农业生产模式、耕作方式、经营方式的变化6、古代三种手工业地位及经营方式特点7、手工业成就(铁制农具使用产生的影响)8、商业发展的表现(商人商品货币市场,工商食官政策及变化、明清特点)9、宋以前城市和以后城市的比较10、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原因、影响)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含义、产生原因、影响)1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特点、地位、评价、缓慢发展的原因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

2、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影响(价格革命、商业革命概念)2、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主要发明、工业部门、影响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时间、原因、方式、评价)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5、洋务运动的原因、指导思想、口号、内容、意义、失败的根源6、民族工业发展各阶段的原因、表现、影响7、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8、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衣食住行的变化:鸦后西装、西餐传入;民国中山装与旗袍中西合璧;铁路、轮船、电报;报纸、电影等大众媒体;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7-1921,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

3、1921-1927,逐渐过渡)斯大林体制建立(20c30s中,三化划、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赫鲁晓夫改革(1953-64)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各个时期的政策的主要内容、背景、特点、结果和影响尤其是:新经济政策的“新”、斯大林体制的背景、内容和评价、后三次改革的侧重点和评价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调整大萧条的原因、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影响战后资本主义调整的五大措施及影响(黄金时期和滞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思想、政策的演变3、概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新经济体制(勃)、大萧条、罗斯福新政、福

4、利国家、凯恩斯主义、滞胀、新经济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10)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化三改,背景、具体措施及内容、影响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底-1966)成功(中共八大背景内容、八字方针原因内容实质)与失误(三面红旗、原因影响),探索的经验和教训3、文革(1966-1976):原因、教训4、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6至今)大事记改革:农村、城市、目标(原因、影响)开放:格局、阶段、意义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5、三种工业化模式:苏联工业化模式、西方工业化模式、中国工业化模式(中国改革开放前后是不同的)6、概念:过渡时期、一化三改、大跃进、人民公社、八字方针、“左”倾思想、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区别)第五单元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1、战后初期全球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原因、内容、意义2、90年代全球化:迅速发展(原因、表现、问题、认识与解决)3、新航路开辟后的全球化发展阶段时间特征3、经济区域化:欧洲经济一体化(原因、发展过程、影响)、亚太经合组织(APEC模式的特点)、北美自由贸易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