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兴亡录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996401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历兴亡录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万历兴亡录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万历兴亡录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万历兴亡录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万历兴亡录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历兴亡录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历兴亡录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棍棒与道义的较量(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最著名的内阁大学士,被誉为“明朝笫一 名相”,张居正在位期间,励精圈冶、大胆改革,几乎凭一己之力, 把明朝重新推向鼎盛。但在此过程中,张居正的个人意识也在逐渐膨 胀,他对万历朝政局的控制也达到了顶点,于是有了“独断擅权”之 嫌,一位名叫刘台的官员上书弹劾,希望张居正能改弦易辙、做道德 的楷模,然而刘台却被万历皇帝充军发配。刘台的离去看似弹劾一案 的结束,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它却暗示着另一个更大波澜的开始。)刘台被发往广西充军,影响还在,大家都在等待着他的预言。所 有人认为这个预言不尽人情的,却也是期待中的预言,这是常人等着 看笑话的心理。刘台说张居正破坏祖

2、制,引进私人张四维进内阁是蹊 跷的事。他说张居正父亲去世是早晚的事,张四维善于权变,将来在 内阁一定能找到一点理由让张居正从家乡早点回朝,刘台认为这必然 是蹊跷的事。刘台认为张居正在这件事上是为了个人,所以天下人都 要提高警惕。张居正可能是被这激怒了。正是这,使张居正在后来下 损招,让刘台家破人亡。晚明名儒陈继儒常提醒自己并告诫朋友与学 生,聪明人要学会厚道,富贵人要学会宽容,多有针对这事的感慨。 人聪明是好,但往往把别人往坏处想。刘台批评了人家儿子就算了, 为什么还要拉出张居正的老子来,让人们等着看张居正笑话?张居正 也太不宽容,做到了首辅,为什么要跟一个御史较劲?怕什么来什么, 刘台的预言

3、言犹在耳,张居正父亲真死了,74 岁的父亲去世,张居 正应该有心理准备。张父的身体不好,“走”也正常。万历也知道这个讣告,下诏谕,让张居正节哀,保重身体,国家靠你。张居正很感动,但是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中国历代习惯,明代法律也规定,凡 是得到讣告,即日起就得奔丧,同时还得守制27 个月,普通百姓都 得如此,不得娱乐,不能喝酒,不能吃肉,政府官员、吏员还得辞职, 得守制,儒生不得参加科考,如果有父母讣告拿到,隐秘不告的,官 员得开除官职,只有战争中的军人除外。张居正怎么办?李太后与冯保不希望张居正守制,政治上三人配 合得好,如果张居正离开,国家怎么办?张居正也矛盾,父亲死了, 应该立即奔丧,向皇

4、帝报告守制,但他想国家事多,皇帝小,才 15 岁,怎么办?正在矛盾时,有人出主意,夺情。按理应该奔丧,但由 于国家事重,夺尽人子之情为国家服务。,( 万历五年,张居正父亲的病逝,这本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却 因为他有个位高权重的儿子,使得一件个人私事变成了公众政治事 件,所有人都在各怀心思地等着看张居正的反应。此时张居正经过五 年的努力,已经在万历朝树立起了绝对的个人权威,而且国家的各项 改革也正在有序进行,在此情况下,有人提出让张居正夺情也是很有 道理的。万历皇帝有什么意见呢?)实际上这个主意是符合张居正心态的,也合乎太后与冯保的心意。 明代大学士有夺情的往事。首辅的夺情,在明史只一次,也在一

5、百多年前的 成化年间,首辅李贤的父亲死了,李贤要奔丧了,皇帝让他回来视事,这时 状元罗伦(又是江西吉安人,永丰县人)提出不能夺情,这是大事,先见老师 即首辅李贤,希望老师继续回去守制。李贤说是朝廷的意思。罗伦弹劾了李 贤,这引起轩然大波。这在明史上没发生过的事,罗伦被贬到福建泉州做“市 舶副使”,薪水极低,靠帮人写信来养家糊口。一年后,李贤去世了,夺情 就成了李贤一生政治污点。从此没哪个首辅敢夺情。张居正夺情是在这种背 景下重演历史。张居正的态度暧昧,他向吏部交报告,请求守制。傻子也知道这个报告 不是吏部敢批的。大小事都是太后与皇帝批准,这里就有问题,这个态度暧 昧。万历帝看到吏部的奏疏,就下

6、谕,“朕元辅受皇考付托,辅朕幼冲,安 定社稷,岂可一日离朕?父制当守,父制当守,君父尤重,准过七七,不随朝 你部里既往谕著,不必具辞,钦此”,这是万历的意思还是冯保或者太后的 意思?这时万历 l 5岁,或许他还真想自己管管事。他无事可干,三个人,太 后、冯保、张居正是他三尊保护神。如果他想管事,这三个就是三座大山, 是使他长不大的山,以后一定会推翻它们。这时他犹豫不决,母后,当然希 望,冯保也希望张居正夺情。这时,张居正正式打报告要求守制,不过态度 仍是暧昧,更像是决心书,表示时刻听从召唤的决心书。父亲死,儿守制是 人之常情,但是大事以君父为主,要做大义,即继续工作。奔丧是小节。这 是他的态度

7、。这是张居正的这个表面的辞职报告,引导推动着万历让他夺情。 许多不合道理的事就在这种半推半就中进行,张居正不得不夺情了,万历不 得不挽留了。( 张居正如愿以偿地留了下来,不能说张居正对父亲没有孝心,只是此时 他对权力的欲望压倒了一切,也许是因为他要为国家继续作贡献的欲望压倒 了一切,但这种欲望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朝中大臣们的反应是什么呢?) 到了隆庆与万历,明代事情不是皇帝与首辅说了算,关于伦理上,说话 的人多。大臣们对张居正是否夺情存在两种声音与意见。一是认为国家要首 辅,张居正不能走,这个声音由主导变得越来越微弱;二是伦理是为人臣者 得遵守的,这种声音由微弱越来越强。道理越来越明白,天下

8、事情是大家做, 不是一个人做的。张居正有这么伟大吗?你走了,难道天下不转了?你就不能 走?比老祖先还伟大?希望他守制的底气越来越盛。这种声音越来越有压倒一 切的趋势。这时,天上出了问题,一颗彗星傍晚时横贯天际,每天傍晚都是 这样,引起许多人关注,即使没事,也会找出事,何况正有事?大家把两事联 系起来,叫天象示警,年轻的吴中行也与大家一样,天天傍晚看这颗彗星, 他失望地看到彗星天天出来,张居正每天上疏要守制,连奔丧的意思都没有。 吴中行对张居正本有极高评价,在他的主持下国家欣欣向荣,但是不能在守 制上特殊化,不能再等待了。他要上疏,抗议皇帝的夺情。谈了三点,一是 皇上处事不当,张居正的父亲死了,

9、十九年与父亲没见面,一定悲伤,皇上 让他继续工作,能做得好吗?二是张居正处事不当,父亲死了,国家法律天下 百姓都知道要守制,你父子之情去了哪里?三是“万古纲常,四方视听”。张 居正只有做好表率,才能树立法律典范,否则伦理纲常不再。第二天,翰林 院的赵用贤也上疏了。第三天刑部两个官员也上疏了,都是声援吴中行,要 求张居正立即奔丧,守制。( 明朝以儒家“忠孝”思想为立国之本,君臣父子,纲率目张。而张居正 身为文官领袖,却在“孝”字上输了道义。如果张居正输了道义,又怎能做 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呢?所以,抗议张居正的声音越来越强烈,那么,事情将会 如何发展,这一切又会给明朝的政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吴中

10、行,赵用贤,都是与刘台一样,隆庆五年进士,是张居正的学生, 刑部的艾穆是张居正的老乡,吴中行与赵用贤留在翰林院,是储相。他们批 评张居正这件事,这在明朝历史上少见。严嵩够坏了,都没达到这种“享受”。 何况还有刘台的预言?刘台上疏,在万历四年正月。张居正父亲去世在一年零 八个月后。张居正既有阴影又有委屈。张居正觉得自己做出那么大贡献,怎 么就不能被接受?万历皇帝对吴中行、对赵用贤、对艾穆、对沈思孝四人实行廷杖, 六十到八十不等,又一次用棍棒来处理道义问题,由文斗变成了武斗。 这对张居正更不利了。翰林院官员也行动起来,纷纷要求赦免四人。 同时也找到张居正,只有张居正求情,才能赦免,可是,张居正与皇

11、 帝都不予以理睬。四人照常被拖并实行廷杖。打人者都是行家,打声 震天,惨不忍睹,四人奄奄一息,这时,有一人目睹了全部过程,转 身到了会极门,掏出文本给宦官,请假,请皇上批准。万历拿到后就 放到内阁票拟,这不是辞职,又是抗议。他是邹元标(江西吉安府), 上疏抗议,反对实施廷杖。(后来也是他上书为张居正平反)他不再拘 于夺情与不夺情,直接指责,万历皇帝没有志气,张居正没人性。先 引用万历的话,再说如果张居正不幸死了,哪能说学业不成?难道非 常之人就不守三纲五常吗?这是人与畜生的差别。这个奏疏上去,后 果可以想象,廷杖八十,没人再救了,也没人再公开表示同情,都认 为于事无补了。事后,所有反对意见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暴 力战胜了道义,肉体付出了痛苦,道义受到了棍棒的打击,会带来道 义的亏损,这个代价更大。明史把三个政敌放在一卷,徐阶、高 拱、张居正三人一卷,三人进行一场接力,他们共同把这个国家推向 清明,推向更高,如果这样,国家可能也有另一个可能。如果处理不 好,像张居正夺情,双方都有斗气在,如果五人采用更好的办法,如 果张居正能说服皇帝妥善处理好,可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 五人都在意气用事,将给万历政局带来重大挫折与损失。这场争论引 发的事,埋下了更大隐患,万历对张居正的种种清算,明朝就会有更 大的政治波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