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检测卷.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99396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检测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检测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检测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检测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检测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月考检测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o-封-o-线-o-内-o-不-o-能-o-答-o-题-苍溪县高坡镇中心小学校2012年春季六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检测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满分4025530100得分(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一、积累与运用。(40分)1、读拼音写词语。(8 0.5分 = 4分) yng dun s j 插( ) ( )炼 ( )院 书( ) bin chu t cn ( )炮 ( )烟 抽( ) ( )暴2、比一比,组词。(10 0.5分 = 5分) 锻( ) 勃( ) 饺( ) 拌( ) 峻( ) 缎( ) 脖( ) 跤( ) 绊( ) 竣(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2、(20 0.5分 = 10分) 无( )无( ) 养( )处( ) ( )兵( )政 ( )天( )地莫( )其( ) 惊( )动( ) ( )歌( )舞 ( )不( )收不( )所( ) 张( )结( ) ( )心( )志 ( )重( )长万( )更( ) 聚( )会( ) ( )风( )雨 ( )堂( )笑千( )一( ) ( )拥( )至 ( )无( )席 ( )七( )碎4、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 1分 = 4分) (1)人固有一死( ) 结实,牢固 本来、原来 固然 坚决地,坚定地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或许,也许 某人,有的人 或者 稍微 (3)死得其所( )

3、 量词(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处所,地方 用作机关或其他办事地方的名称。(4)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 ) 座位 草席、坐席 成桌的饭菜 量词5、修改下列病句。(2 2分 = 4分)(1)他穿了灰色上衣,一顶蓝帽子。 修改为: (2)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不会做。 修改为: 6、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9 1分 = 9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 ,如薄雾, 。明日复明日, 。我生待明日, 。种树者必培其根, 。三更灯火五更鸡, 。最珍贵的是 ,最容易失去的 。我希望有一天,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 , ,

4、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7、写一首课外积累的诗词或一段文章。(2分) 8、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4 0.5分 = 2分) 僻静 寂静 恐怕 恐怖(1) 的夜晚,我在 的小屋里预习明天将要学习的功课。 (2)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 的眼光瞅了瞅父亲。(3)我向他提出这样苛刻的要求,他 不会同意。 二、阅读理解。(25分)(一)、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完成后面的作业。(14分)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

5、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断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摘录文中的句

6、子回答。(1分) 2、除夕真正体现了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用“_”在文中画出表示“热闹”的句子。(30.5分=1.5分)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 )、穿( )、贴( )和( )、放( )、吃( )饭,还要( )。(70.5分=3.5分)4、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1分)5、“逛”字是( )结构,音序是( )。(20.5分=1分)6、“光景” 的意思是: ;“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2分)7、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40.5分=2分)答: 。8、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1分)

7、答: 。9、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 )。(1分) A、详写 B、略写(二)、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作业。(11分)挪 树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怕。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己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常常地在地下漫延。老花

8、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

9、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23)那老土依然沉重。(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26)它会死吗?(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透!(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29)又过了几天。(30)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31)腊梅新生了!(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33)人挪活!树也挪活!(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60.5分=3分)一息 风姿飘 有声 不经心 丰秀美 万花谢2、文中第(8)段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打上,并改正。ABCD(40.5=2分)3、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2分)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这里的风物一定会:( )4、“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1分)5、按要求概括。第段到第 (25)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