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治.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98944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治.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幼儿攻击性行为及矫治 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不同的理论流派在给攻击性下定义上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分歧。争论的核心是以观察得到的结果还是以表现这种行为的意图来下定义。从客观性角度分析侵犯性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叫喊名字、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如用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如果从攻击性的意图出发,则主要指那些企图损害别人或物的行为,其重要性是考虑侵犯的动机。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侵害他人身体或用言语攻击侮辱他人的表现。我们去幼儿园观察会发现,儿童间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且存在着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攻击性行为越明显,且攻

2、击性儿童中,男孩居多。其具体表现为抢人家的玩具或其它物品,争游戏角色,打人等等。比如人家正在玩玩具,他想要玩,他就一把抢过来,不知道应该说:“你给我玩一会儿行吗?”别人玩积木玩得正开心,他一脚就把积木搭成的房子踹倒了。一旦发生冲突,他就动手打人,不讲道理。有个孩子看到教师表扬小朋友,摸摸她的小脑袋,他也走过来,摸摸她的头,而后就在其脸上咬了一口。有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入园时哭哭闹闹的找妈妈,我把她抱起来想哄哄她,她居然“啪”地给了我一巴掌,然后使劲用手拍打门,用脚踹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还有很多很多方面的,带过小班的教师都有切身的体会,小班家长找老师告状的最多,大多数是因为孩子被抓破了脸,咬了手

3、指,被人推了等等,教师要抽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些事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而且也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其同伴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孩子会对其避而远之,一般会说:“我不跟玩,因为他老是打人。”“他总欺负小朋友,把人家弄哭,我不喜欢他。”在小班,由于一些攻击性行为较强的幼儿的影响,常常导致受其欺负的小朋友产生心理恐惧,甚至不愿上幼儿园。使得老师对家长的工作难做。而且,由于攻击性幼儿惹事生非,影响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使得老师需花很多时间来解决因此产生的矛盾,故而很多老师对这样的孩子也感到头疼

4、。攻击性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更要引起人们重视的是,如果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这种孩子长大后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据资料表明,70%的暴力少年犯在早年儿童期就被认定为有攻击性行为。因此,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们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强的,我们的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更应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尽早干预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控制与矫治。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幼儿攻击性行为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与后天的教育及环境因素有关。(一)生物因素据荷兰和美国科学研究发现,幼

5、儿的攻击性行为倾向可能是遗传中因某种微小的基因缺陷而引起,这种倾向会在后天的环境中得到表现或强化。另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儿童与正常儿童比较,大脑两半球均衡发展与协同功能较低,显示左半球抗干扰能力较差,右半球完形认知能力较弱。这可能是攻击行为产生和神经心理学基础。幼儿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的阶段,由于个体发展的不完善,幼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兴奋,加之其性情活泼,好奇心强,往往在新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合常规的现象。再者,幼儿肢体运动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育不完善,所以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二)社会因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一向他人学习的结果,是通过社会化和文化

6、适应以及观察学习的结果。1、家庭环境及教育的影响。“绝对权威,高压统治”和“过渡溺爱保护”类型的家庭都容易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人们研究发现,父母惯用惩罚和高压统治的方式来教管孩子的,孩子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他也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了侵犯、攻击他人的模式。记得2000年的时候,我们幼儿园有个叫于方的孩子,典型的攻击性幼儿,上过许多幼儿园都被劝退了,后来在我们老师的耐心帮助、引导以及和家长的配合下,终于有了巨大的转变。据我们的老师对其家庭的调查,就发现其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就离异了,小于方判给父亲抚养,父亲平时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教导,孩子听话时就百般惯宠,一旦孩子犯错误时就拳打脚踢,在这

7、种“溺爱加暴力”的家庭影响下,于方深受耳濡目染,在处理和同伴、老师等的关系时,也是一不如意就拳打脚踢或大喊大嚷。父母的溺爱与纵容也会培养或间接鼓励了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的父母在孩子被人欺负了教他“自卫”时说:“不要怕,你也狠狠地揍他,爸爸(或妈妈)为你撑腰。”他们决不会认为这是在传授攻击性行为。我们发现,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家长,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做家长的赶紧把他扶起来,生怕他哭脸,就踩踩地板说:“臭地板,坏地板,让宝宝摔倒了。”要是孩子碰到了桌子,家长就打打桌子说:“桌子不好,碰到宝宝了。”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什么事都怪别人,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就产生了一种不良影响,什么都是人家不好,没有自

8、己不对的,碰到一点事就怪别人,攻击别人。2、电影电视等传媒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伴随着现代传媒进入千家万户后,儿童与这些传媒的接触越来越多。有些家长在幼儿看电视的时候不加任何指导和选择。电视中的暴力场面,无疑给幼儿提供了攻击性样板,尤其是一些电游中的暴力动作游戏,更具有负面影响。幼儿的特点是好模仿,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后学习了攻击性行为。特别是男孩子更是对动作片和暴力片感兴趣,并且好模仿。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的一些男孩子在观看了武打片后模仿片中的形象,在班上也尝试和朋友比划两招。这种时候,如果老师不及时加以引导,孩子很可能由开始的好玩发展成为一场真正的打斗。 3、同伴间的相互影响。幼儿喜欢

9、并且需要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朋友交往,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幼儿的社会要求可得到满足,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但同伴间不良行为的模仿,常常会产生负面影响。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但又好模仿,可以说是良莠不分,其许多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都是通过认同,模仿已具有这些特点的同龄伙伴而形成的。而且,这种模仿因两者间的恶性循环而逐渐升级。很多小班幼儿入园前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影响,本来能友好地与伙伴相处。但入园后,由于同伴的接触,扩大了他们的交往范围,受一些攻击性幼儿影响或自己需要,他们也学会了咬人、打人。这是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同伴的一些不良行为,不加分辨地模仿。4、活动空间的密度

10、及玩具的数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表明,让幼儿处在一个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幼儿易产生攻击性行为。而为其提供一个宽敞、自由、适应的活动空间,且提供充足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即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减少。当然,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还有许多,如饮食因素、亲子关系及教师评价等都会对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里无法一一提及。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做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应更好地从环境、教育中去认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去矫治它。(一) 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做父母的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和认识,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又不乏教育指导的家庭氛围。积极关

11、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注意并强化所希望的行为,消退不良行为。如孩子犯错误时,不要简单地采取打骂、训斥的教育方式,而应通过跟孩子讲道理及其它积极的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他改正错误。要积极培养幼儿团结、友爱、互助等优良品质。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观及育儿知识,经常与家长沟通。尤其是攻击性较强的儿童,我们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协商帮助幼儿改正不良行为,引导其向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比如,上面提到的于方小朋友的教育与引导,我们的老师首先就是跟于方的家长取得联系与沟通,当我们了解到他家庭环境与教育情况后,最先做的就是家长工作。通过跟他父亲的交谈,我们让他父亲知道,自己

12、以往的教育方式是极不科学,极有危害性的,并且给他提供一些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如幼儿教育、父母必读、早期教育等。通过努力,于方的父亲意识到了自己对孩子发展造成的极大影响,开始转变自己的观念和做法,对于方既关爱又有要求。这种改变正是我们以后对于方的教育与转变到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保证。 (二) 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并有选择地指导幼儿收看电视节目和选择同伴。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无疑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而这个良好环境的建造,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并为孩子提供一些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娱乐场所,坚

13、决取缔那些对孩子发展有还的电游室、录相厅等。另外,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应选择有教育意义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电视节目让幼儿收看,并通过正确引导,让幼儿分辨什么行为是好,什么行为是不好。在孩子选择同伴时,要用启发、交流的方式引导孩子对同伴行为进行评价,避免其模仿和学习同伴的不良行为。(三) 树立榜样,提高孩子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和思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幼儿时期是人一生最具有可塑性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活动比较简单,思维多是具体形象性的,对人和事的认识也往往是以感受外界的刺激而出现反应为主,行为上多模仿,年龄越小的孩子,模仿越突出,而

14、且是不论好的坏的都模仿。因此,树立良好的榜样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可以利用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给孩子提供一些正反面形象,引导其分析思考什么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什么行为是不能学习的,激发幼儿向榜样学习的愿望。我们也可以利用孩子周围的榜样,教育孩子怎样做才会受到大家欢迎,对攻性性强的幼儿可实行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然后再和他交谈,让他明白“坐冷板凳”的原因,帮助其认识改正错误,但要注意安全和时间不宜过长。 (四) 幼儿园要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宽松的室内外活动空间和足够数量的玩具及游戏材料。首先是要严格按照规程要求控制好班额,不要为了单纯的经济效益而不断增加班级幼儿人数。幼儿园办园时必须保证有足

15、够的室、内外场地。还有我们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玩具及活动材料,尤其是小班幼儿,玩具(特别是相同的玩具)应该是人手一份,但要注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这样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五) 帮助幼儿建立自控能力。当我们看到一个经常表现攻击行为的孩子跟小朋友玩得很融洽,或者正在帮助别人时,不要把它看作一件平常小事,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因为对其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正是对其不良行为的抑制。对于幼儿积极的行为,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并使其得到强化。因而,孩子正确的待人方式得到家长或教师的肯定,就会慢慢向好的方面进步。从孩子的情感入手,增强幼儿做一个能干的好孩子的情感,是帮助幼儿提高自控能力的策略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