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乘法效应.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987062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乘法效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放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乘法效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放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乘法效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放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乘法效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放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乘法效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乘法效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乘法效应.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乘法效应 农民工回乡创业,实际上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时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时的一种理性的创业行为,是农民工外出务工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农民工群体是“人才库”、“资金库”,随着资金的积累和技术经验的丰富,以往进城打工只为“盖房子、娶媳妇”的想法已不再是他们的最终追求,一部分有经济技术实力的农民工具有要当老板的强烈欲望,他们的家乡自然是最佳选择。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 一、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进城农民工回乡创业是在中国特殊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目前,累计有1.2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与此同时,有近500万农民工利用在外学到的技术、积累的经验

2、和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兴办的企业总数占到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1/5。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工从昔日的打工仔到今日的创业者,这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一个新现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新飞跃。 二、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要类型 一是兴办“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农村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批回乡创业人员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技能、资本或技术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竞争,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了一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

3、,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发展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新路子。 二是兴办配套配件产业。许多回乡创业人员利用在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工作过的经验和技术,抓住规模企业产业链条向前和向后延伸的机遇,主动接受大中型企业的辐射带动,积极发展为大中型企业服务的配件配套企业,促进一批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合理分工。 三、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基本特征 一是外出务工为回乡创业奠定基础。农民工通过在城市务工的机会参加工作技能等培训,积累技术经验和创业资本,为回乡创业创造了条件。如河北秦皇岛抚宁县台营镇城里村的马志新,由于家境贫困,未能完成高中学业就走上外出打工之路,经过十几年的拼搏

4、,学到了技能、得到了锻炼,回乡后创办了电脑培训学校。 二是回乡创办的企业与务工时从事的行业一致。农民工主要从事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有着直接的影响,他们创办的企业大多数与其务工时一样,比较集中于建筑、采矿、运输、电子、餐饮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如贵州都匀市摆忙乡石板村村民罗芝奇到海南打工,学会了砖块加工技术,返乡后将打工积蓄的3万元全部投入开办砖厂,实现年产值120万元,纯利润20多万元。 三是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资10万元100万元的占大多数,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

5、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如贵州德江县5000多名务工人员返乡后,投身于种、养、运、建等20多个行业,累计投入资金才2000多万元。 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一、回乡创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回乡创业者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整合,从事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他们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在“农牧渔”初级生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销售定加工、以加工定生产的“贸工农”发展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缺陷,拓展了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的格局,调整

6、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二、回乡创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农民工回乡创业在促进城镇经济和城镇化的同时,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据统计,一名回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可以带动约7人就业,全国有近500万回乡创业人员,可以安排3000多万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增收5000元左右。 三、回乡创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回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对农业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

7、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四、回乡创业成为吸引人才回流农村的有效途径 外出打工农民多数都是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这些人的外出在为农村发展带来了信息和收益的同时,也使农村失去了一部分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无疑是农村人才的一种外流。而回乡创业恰恰是其中一部分优秀者又回到了农村,他们在城市打工的过程中既增加了收入,同时也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从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因而,农民工回乡创业,不但带回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更带回了都市文明和现代消费

8、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人力资本又有了新的提高。 五、回乡创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乡创业者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独资经营等形式,创办、领办企业,促使资金、先进技术等企业资源向农村地区集中。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创业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农村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其中的一些人已成长为企业家。以这些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为载体,吸引了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就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县域的资源整合和集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六、回乡创业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 农民工回乡创业一般都在城镇和县城,既增加了集镇和县城的实际人口,又

9、增加了经济总量,特别是扩大了税源,这是成本最低的一种小城镇扩张之路。 回乡创业的制约性因素 一、资金量小,缺乏金融服务 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多数返乡民工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因为金融机构贷款约束变硬,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抓大放小”、或只收不贷,使之难以得到金融服务,流动资金短缺,是当前严重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二、负担太重,创业服务不到位 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农民工回乡创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政策和措施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扶持和引导。农民工回乡

10、创办小企业包括开办个体工商户,要辗转多个部门,办理包括场地证明,资金证明,环保评估,消防和安全许可,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建筑规划、设计,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往往每道手续都要收费,增加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成本。在地方财政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越是贫困、税源少的地方,越容易出现竭泽而渔的现象。 三、盲目性大,指导服务体系尚待完善 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在创办企业时缺乏相关的中介机构为他们提供信息服务,办企业存在着盲目性。虽然回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在务工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管理企业的经验,但是随着科技、信息、体制等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到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如果创业者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企业外部

11、的经营环境不能适应,就无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成立中介组织提供信息为企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四、经营不善,职业教育是短腿“管理落后,经营不善”是农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一是受经营者教育程度和知识的限制,思维方式比较传统,不少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眼光。二是家族式管理,决策不民主,机制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技术水平低,产品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竞争力。 对策和建议 一、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环境。 一是以城镇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在县城和中心小城镇逐步进行创业园区和商品流通、专业批发市场的公

12、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改善投资硬环境,使小城镇成为回乡农民工办企业的聚集地。 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简化投资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克服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强化市场、技术信息的服务职能,真正树立起小政府大服务目标,努力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区域形象。 二、搭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服务平台 一是帮助返乡创业民工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从高校或其他各类科技机构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创业农民工开设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解疑答难;帮助创业者同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以便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 二是帮助返乡创业民工开

13、拓市场。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多方位收集市场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如印发简易的市场信息报,在乡镇政府设立市场信息专栏等)及时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农民工,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把企业做强做大。 三、拓宽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渠道 一是解决农民工创业资金来源。首先要政策开路,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求的农民工创业者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融资服务。 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革现行的贷款制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发布、失信惩戒机制。再次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各种抵押制度,并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试行农民

14、承包土地抵押,可以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基金,以企业会员制为基础的农村信贷担保资金等。 三是开放融资渠道。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竞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使符合条件的民间金融机构浮出水面,积极吸引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形成深入社区、根植乡镇企业、互信共荣的机制。 四是倾斜政策。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使用方面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倾斜。促使从事农业信贷工作的金融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四、提高回乡创业农民工的素质 一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整合社会资源

15、,创新培训机制,以本地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校企结合,开展招标培训,将农民回乡创办的乡镇企业员工培训纳入“蓝色证书”工程范围。 二是发现培养创业农民。提高回乡创业人员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着力打造农民经纪人队伍。一要充分发挥农村能人、致富大户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二要加快培育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要对经纪人队伍进行扶持和引导,提高素质,提升档次,使经纪人队伍成为促进农民创业的生力军。 五、加大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扶持力度 一是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把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像招商引资工作一样摆上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大宣传家乡的发展形势、潜在优势和优惠政策,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或启动资金,对回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 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的优惠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具体的优惠措施,给投资者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加大扶持力度,力争把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捆绑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