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让习作步步生花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98696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视化让习作步步生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可视化让习作步步生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可视化让习作步步生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视化让习作步步生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视化让习作步步生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视化让习作步步生花思维导图辅助小学习作教学摘要:小学习作教学整体都遵循教材中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而设计,习作训练 既要培养学生兴趣,也要相应地进行系统化训练。利用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可以 扎实有序地进行习作技能训练,提炼与研究重要的习作技能训练点,提高训练的 实用性。同时,读写结合是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好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可以使读 写结合形式多样化,内容更丰富。关键词:习作训练;思维导图;实效性;读写结合一、运用思维导图丰富习作语言 “骨架”和“血肉”是一篇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 列出习作的框架,完成一篇习作。但是不难在现今小学生习作现状中发现,学生 的习作缺乏生动和具体,

2、徒有“骨架”,缺少“血肉”。归根结底,小学生缺乏语言 的积累,也缺乏调动语言的意识,仅仅只有在使用频率高的一些词语中挑选运用。 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来确定“写什么”和“怎么写”以后,更要 注重引导学生去关心“如何写得好”。教师的重视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教师 更应该注意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运用中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对小学生而言, 搭建好一个明晰的习作“骨架”已属不易,因此运用思维导图来丰富习作言语,是 需要在学生有良好的习作“骨架”意识的基础上。教师不应急于思维导图在习作教 学运用中的“面面俱到”,合理设置阶段教学目标,让教学有层级的提升。习作语言的丰富,体现在语言的丰富性和

3、多样性中,主要为好词好句、修辞 语言资料三方面。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直接在习作框架后面,不断增添层级 和分支,为“骨架”增添血肉。以写景类习作为例,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搜集 和积累。将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景物描写当中,不再让这些习作精品只存在于 优秀作文选之中。根据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试着模仿课文或者好句中的修辞运用。结合诗句、名人名言、 文化风俗等,用丰厚的文化积淀来增添习作的风采。习作语言的丰富,还体现在语言描写的细致性,即细节描写。全日制义务 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 文,内容具体,感情真

4、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何为具体,又如何引导学生写 具体,一直是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困难。小学阶段的习作主要以记事类为 主,人不离事,玩不离事。学生都能做到完整地写作一件事,却很难写具体一件 事。思维导图利用其分支和层级从大范围的面中逐步发散思维定位到极为细小的 点,也正适用于习作的细节化。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构思训练 叶圣陶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章都有一定的写作思路,顺着 写作思路必定能发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这也说明了在写作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 学生的习作思维的重要性。学生的习作思维主要

5、体现在谋篇布局上,确定中心主 旨,按照一定的习作思路和思维进行写作,思路顺畅,自然水到渠成。利用思维 导图,将学生的习作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减少了学生习作的随意性,形成一篇有 风骨的文章。根据小学阶段的习作内容和重点,不难发现记叙文习作占据了小学 习作的“半壁江山”,主要包括写记事类记叙文、写人类记叙文、写景类记叙文。 结合思维导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习作构思训练也是习作技能训练中的重难 点。记事类记叙文是小学习作内容中分量最大,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记事类最 为关键的是条理清晰地将一件事记叙完整,这必然要考虑到习作内容的先后顺序。 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作顺序意识,明确记事类习作的写作顺序结构

6、,主要有 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叙是使用率最高的一种记叙方式,通过完整地记叙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 和结果,来展现事件发生的过程。学生适应事情发展的线性思维方式,因此学生 普遍都会选择顺叙。学生在顺叙的记叙方式时,最缺乏的是细致的描写,因此很 容易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叙。教师在学生能完整清晰地展现一件事情的基础上, 更应该引导丰富记叙的事情。倒叙需要学生有逆向思维,把事件的结果或者在过程中最出彩的一部分片段 提到文章最前面,然后顺势介绍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倒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全局 意识,利用普遍最关心的结局或最突出的部分,来为自己的习作增添吸引力。插叙的运用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主题意识。在记叙中心

7、事件的同时,插入另 外能辅助展现中心思想的事件。插叙的事件可以是对中心主旨的直接补充说明, 也可以是与中心主旨形成对照的事件。以“难忘的事”为习作内容为例,通过中心 事件和插叙事件,指向这件难忘的事带来的成长启示。这三种记叙方式的训练,同样也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结合思维导图从学 生最容易接受的顺叙开始,从直接的思维表达到学会间接的思维表达,提升习作 构思力。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读写结合读与写,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发展语言 是读与写的共性。有吸收才有倾吐,任何阅读的训练中,均有写的训练因素;各 种写作训练中,均有读的训练因素,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蒋蔚芳.

8、读 写链研探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30-31.”读写结合,也是小学习作教学 中的重要教学策略。但是学生很难在习作中调动起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利用思维 导图,在读与写中为学生架好联通的桥梁。善用教材仿形式是读写结合常见的形式之一。学生习作提倡自己的生活经历 为素材,真实情感为主题,习作的形式是学生觉得最难也最容易模仿的。以人物 语言描写训练为例,典型的以人物语言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单元,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可以结合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描写。教师在语言描写的专题教学 中,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教材中的资源,再确定主题让学生现 场进行语言描写的片断练习。结合思维导图,选择

9、典型范例,进行片段修改,促 进学生的掌握。教师利用单元中的课文,结合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从语言描写的布局、提示语 的运用和如何让语言变得有生气这三方面进行习作梳理。教材资源的整合,同样是习作技能训练中读写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 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整合教学资源,围绕逐级提升的教学目标可 同时进行语言描写的专项训练。例如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便是让学生学会提示语 与标点符号的使用。教师可以结合思维导图,在已经归纳的导图后面,直接以课 文小摄影师的补写为内容,模仿其形式造句。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小男孩再去 找高尔基的情景,小男孩会对高尔基说什么,高尔基又会如何回应小男孩,进行 对话描写。同时组

10、织学生相互修改,修改提示语的不同位置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在学生掌握其形式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描写的段落布局形式,对话的 丰富性上进行润色修饰。结合教学中完成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照其修改,不 仅能增强学生的认知,也能通过修改完善提升学生的信心。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读写结合,既挖掘了教材中丰富的习作教学资源,又培养 了学生独立的习作思维。以教材引路,学生的习作思维将他们从习作模仿引向习 作创造,提升自己的习作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托尼博赞.思维导图一一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 托尼博赞.伯赞学习术M.陆时文,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