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985253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钟晨晟教育的使命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理解生活的真正涵义,促进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形成人文精神,养成关心别人的情怀,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感到,解放人的思想,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培养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今天和未来教育的首要任务。一、给予学生自由的天空植物在肥沃的土壤里才会茁壮成长,动物在广阔的天地才会尽情驰骋,才会展现生命的活力。人生最宝贵的也是生命。教育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关注人格,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存在,关注其外在的活生生的生命本质,关注其内在的活泼的,流动的生命情感的培育。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

2、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班主任,我们的班级管理究竟该如何阅读学生个体,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呢?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必须对个体生命的肯定,激励,创造自由舒展的空间,使学生充满对生命的热爱,具有昂扬向上的精神。学生个体生命的情感在积极,活泼,明朗的教育环境中得以无声的滋润,延展,使他们不仅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使学生的个性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首先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自身遇到的问题,允许学生自己下结论,不要把自以为正确的道理强加给同学。例如,本班一位同学喜欢唱歌、踢足球、交际等,而且都非常出色,唯独不喜欢读书,我与他坦诚谈过好几次

3、,但是他对读书还是没兴趣,我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象这样的同学虽不喜欢读书但有其他特长,老师应因材施教,让他显示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强求每位同学学习都非常好,这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只有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才能体现其人生的价值。如果学生对读书缺乏兴趣,但是又害怕老师、家长生气,他只能生活在很不自由的空间里,长期这样,学生既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书也读不好,这不就浪费了时间吗?如果老师鼓励他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去放松,那他自然也很乐意,学习时会比较用心,也会进一步发展自身的特长,这样学生的潜能将大大的提高。(二)其次要给学生表达的自由。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做什么事情,情绪总是伴随着人的行为出现

4、,学生也一样,对所遇到的事情也同样会伴随着喜怒哀乐的出现。教师应该给学生表现真实感受的自由教师不要压抑学生的情绪表露的自由,因为学生只有把心情吐露出来以后,才会觉得轻松。班主任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威,禁止和抑制学生发泄不满情绪,也不能漠视学生的难处,更不能讥笑他们的惊惧。用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教师让学生有表露自己骄傲和快乐的自由。学生取得了成绩,班主任要及时加以鼓励,大胆让学生表露自己的骄傲和快乐,与学生同乐,不要强忍欢笑,唯恐学生骄傲而装出责备的样子。我们应该知道,学生的成功是经过努力才获得的,面对成就,除内心喜悦外,他们希望老师、家长和同学与之一道分享成功,也希望大家为之自豪。例如班里一位同学考

5、了第一名,心里很高兴,我在班里表扬了他,而且鼓励他应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他也很乐意,结果还被同学们评为学习榜样。但老师如果怕他们骄傲而加以责备、训斥,他们就会十分丧气,从此以后不再向老师和家长报喜了。这样师生之间就很难沟通了。长期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学生会变得喜怒不形于色,沉默寡言,成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这样将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发展。二、营造向上的集体氛围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能让学生感到快乐,进而产生对集体的依恋感。例如我们在前黑板上开辟“每日名言”栏,让学生收集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名言,轮流每人抄一个,晨会课前请抄写的同学带领大家读一读,并讲讲名言的意思。墙壁上开辟了“个人展示台”,展示学生书写的

6、关心集体方面书法作品和相关的儿童画。“乐园星榜”里有“关心集体星”,每周都评选出最关心集体、热心为集体服务的同学,让他们将自己的照片贴到星榜上,还让学生了解上榜同学的事迹后,统一日记的内容记我班关心集体的某某,让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向别人学习。此外,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收集关心集体的故事,利用信息课的时间交流,让学生学唱关心集体的歌曲等等,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感觉集体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以自己在这样的集体中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对集体依恋的感觉。班队活动是全班学生参加的会议和活动,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集体活动能带给孩子们很多快乐,会使孩子真正的热爱自己的集体。理所当然,班队活动应让

7、学生们自主选择主题、内容与形式等,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本学期开学初,我把学校工作提出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告诉给同学们,让他们计献策,提出每月班队活动的内容、要求、形式等,再根据学生的建议,在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每月安排中制订全学期的班队活动计划。由同学申报每次班队活动的设计者、编导者、执行者及主持者等。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愿望和爱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班队活动,及早着手准备。在活动中,学生领略到参与集体活动的快乐,会渐渐爱上自己的集体。学生关心集体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要好好重视,这些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的最好契机,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

8、感和凝聚力。对于每一次集体竞赛,班主任必须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努力,争取在活动中争先。如果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为集体取得名次,这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有力的教育,同时还让孩子们在体验到成功快乐的同时体验到作为该集体成员的快乐。无论是教室布置,作文比赛,还是元旦文艺演会比赛。我一方面给孩子们鼓劲,另一方面加强训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取得了好成绩。领奖的那一天,我让孩子们在奖状中寻找自己的身影,使孩子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认识到每个人的表现都关系到集体的荣辱,使孩子们坚信:只要齐心协力,真心为集体服务就能为班级增光添彩。而一次又一次的荣誉又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对集体的依恋感,

9、他们在这样的集体里感到自豪,就会自觉地关心集体的荣誉,为维护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三、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将学生视为一个受教育者,更应把他视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师爱是师德之魂。新课改呼唤我们老师对待学生首先是关注他们的生命,更应呵护生命。作为老师,我们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让学生“摸得着”你的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美,一次轻轻的抚摸,都能让学生心底产生暖流,老师的爱正流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感情正在沟通,心灵时时碰撞,它胜过千言万语。其实爱就那

10、么简单,是一种给予,是一种关注,是一种聆听,是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激励,一种提醒。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习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至今想起仍深为感动。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

11、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二、 催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个体,都有对世界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感受。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话着,把尊重作为一种理念,融入于整个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用师者广博的生命之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师生交流回归到了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让每一个“生命体”在班集体的“生命场”中焕发自己的活力,最大的意义莫过于能使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发展和张扬,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同学的认同和老师

12、的肯定,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班以“健康、快乐、和谐、进步” 为班集体每一个同学的理想,我们的口号是“不求做人人之最,但求做自己之最。”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战胜以前的自己,求得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次超越。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激励,尤其是对一部份后进生的评价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班集体里要建立起健全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制,设计多种评价形式:自评、互评、生评师、师评生除了经常的帮助、鼓励,还要制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稍有成绩或进步及时肯定、赞誉。在不断的评价交流和总结中,激起“生命体”的活性,从而产生了一股源源不竭的生命活力。 班级管理活动应流淌着激情的诗韵和激昂的歌律,师与生心之和谐,像泉水相互滋润,像星光彼此照熠,竞相发展着自我,每个人的创造力尽可能得到展示,每个人的个性尽可能得到张扬,每个活生生的生命尽可能得到释放。让我们用淳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