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系统装置出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983281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DI系统装置出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EDI系统装置出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EDI系统装置出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EDI系统装置出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EDI系统装置出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DI系统装置出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DI系统装置出水水质影响因素分析EDI系统装置是将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膜分离技术,其主要特点:树脂用电再生而不需使用酸碱,实现了清洁生产;设备运行的同时就自行再生,因此其相当于连续获得再生的混床离子交换柱,能实现连续深度脱盐;产水水质好、制水成本低、日常运行管理方便。EDI系统装置原水电导率对脱盐效果的影响在进水流量为120l/h时,改变原水电导率则得到出水电导率与原水电导率的关系曲线。在相同的操作电流下,随着原水电导率的增加则EDI系统装置出水的电导率也增加。因为原水电导率低则离子的含量也低,同时低离子浓度使得在淡室中树脂和膜的表面上形成的电势梯度也大,这导致水的解离程度增强,

2、极限电流增大,产生的h+和oh-的数量较多,使填充在淡室中的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效果良好。在原水的电导率为21.5s/cm时,随着操作电流的增大而EDI系统装置出水的电导率一直很小(0.10.05s/cm),这是因为原水电导率越小则水解离越剧烈,产生的h+和oh-也越多,树脂电再生的效果就越好(使其保持良好的交换性能)。当操作电流继续升高时,h+和oh-除用于再生树脂外还用于负载电流,故淡室中的水解离程度继续增大,使得离子交换与树脂的再生逐渐达到平衡,产水电导率趋于稳定。因此,原水电导率是影响产水水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当进水电导率较高时,随着操作电流的增加其产水水质有所下降。以原水电导率为

3、100s/cm时的曲线为例,当操作电流从0逐渐增加到5a时edi出水的电导率从0.17s/cm 上升到0.5s/cm左右(水质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在高盐度下浓差极化较小、水解离作用弱,树脂几乎没有获得再生,此时离子交换起了主要作用,短时间内树脂就被盐离子所饱和,而这时树脂主要起到增强离子迁移的作用。无论进水含盐量高或低,二级五段的EDI系统装置对其都有很好的脱盐效果(脱盐率99%),出水的电导率能够达到高纯水标准(电导率1s/cm)。EDI系统装置流量对产水水质的影响当原水流量分别为60、80、100及120l/h时,edi出水的电导率随操作电流的变化。不同进水流量时edi出水的电导率随操作电

4、流变化很小,这是因为在电路上,淡室中的溶液相与树脂相是并联关系,由于所填充的离子交换树脂的导电能力远高于电渗析产水,因此树脂相电阻成为淡室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离子传输主要通过树脂相进行,而在一定的淡水流量范围内流量对树脂相电阻影响很小,故膜堆总电流不发生明显变化,产水电导率变化也很小,因此进水流量对水解离程度的影响很小。操作电压对产水水质的影响当原水电导率为21.5s/cm、流量为120l/h时edi出水电导率与操作电压的关系。EDI系统装置出水水质与操作电压密切相关。操作电压过小则不足以在纯水排出之前将离子从淡室移出,电渗析过程和树脂电再生过程都比较微弱,此时主要进行的是离子交换过程。随着操作电压的增大则水解离程度增大、树脂的再生效果好,使得淡水的电导率下降,当操作电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离子交换过程与树脂的再生过程达到了平衡,产水电导率进一步下降并趋于稳定。但操作电压过大将引起过量的水电离和离子反扩散而降低产水水质。所以,建议edi在适当的电压下运行。提高edi膜堆的操作电压可得到高质量的纯水,但从提高膜堆电流效率的角度出发则操作电压不宜太高;edi膜堆进水电导率越低(即预处理效果好)则edi产水的电导率越低,产水水质越好;另外适当增加进水流量即增加隔室流速可提高产水水质。技术资料由兰州莱特莱德水处理公司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