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苦难鸿沟 我们选择宽容.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982439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过苦难鸿沟 我们选择宽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跨过苦难鸿沟 我们选择宽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跨过苦难鸿沟 我们选择宽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跨过苦难鸿沟 我们选择宽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跨过苦难鸿沟 我们选择宽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过苦难鸿沟 我们选择宽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过苦难鸿沟 我们选择宽容.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过苦难鸿沟 我们选择宽容作者:张金莲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后来渐渐谅解了当年乡亲们的所作所为。当年给爷爷奶奶脖子上挂大粪桶的吕某某,也曾多次在众人面前说,李家人是正经过日子的好人家,说我爸爸是以德报怨的好老师。李占宇鲜有文字不是在讲“传奇”,但如果有机会了解,那一张最平凡的面孔背后,可能有最刻骨铭心的故事;一句看似朴素平常的道理,可能是最沉重的代价换来没有人会为平凡人做传,但若你也曾经历,就一定能够明白,虽然漫漫岁月里闪光的经典一直稀少,但平凡的故事也是最壮丽的史记。征文要求:3000字左右;内容真实,故事丰满,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来稿请寄至电子邮箱:tanyz#(请勿使用附件投稿)李占宇/撰文

2、我的祖籍在邺县(今河南安阳)。1890年左右,我的祖太爷、祖太奶,领着四儿一女闯关东,落脚在我现在的老家农安县杨树林乡东白鸰村张家屯。张家屯早年是漫无边际的盐碱甸子,一到夏天,芒硝、纯碱结晶体厚厚地附在地表。但我的祖太爷很快便开垦出一大块盐碱耕地:东西宽1里,南北长8里。自家人称南4里,北4里。其实,去掉盐碱圈,能耕种的也就五六十垧左右。解放前,我们李家大院南北、东西都是十九丈九尺,院墙有一丈多高,院子四角都有炮台。但土改时,我家只分得三间土坯房,大院里住进了孙家等其他五户人家,几年下来,便成了体无完肤的破落大院。1964年3月,我就出生在这个破落大院。家被抄11口人吃饭成难题1966年,我3

3、岁。夏季的一天,家里来了一伙人“抢”东西,年幼的我和姐姐当时都被吓哭了。“东西被抢”只是我们自己的说法,按当时的说法那叫做“没收”。没收的理由是我们李家种了“小片荒”。其实这所谓的“小片荒”,只是爷爷奶奶在院外的墙边、沟沿儿种的一点儿农作物。但在当时的形势下,我家因此成了“开小片荒”的典型、被清理的第一对象。生产队从我家拉走三口袋高粱、两大捆线麻、半斗白菜籽、三升萝卜籽、两升芥菜籽,还有三麻袋倭瓜、十麻袋毛葱和六麻袋土豆。这些东西后来被拉到生产队给大伙分了,而没有拉走的东西,如柜柜箱箱和园中的苞米、蔬菜,也都给贴上了封条:“被清理的老李家,一切财物归公!”那时,我看见邻居家孩子吃烧苞米,就和母

4、亲说:“我也要吃烧苞米。”可是,母亲看着自家的苞米,却不敢掰一穗儿后来她回忆说,由于一切被封,只能借米下锅。每一顿饭都成了全家上下十一口人的难题。不过吃饭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爷爷奶奶,白天要干活,晚上被批斗。那时爷爷奶奶被列入“地富反坏右”分子,红卫兵把他们连拉带搡地带到生产队批斗的情景,我至今难忘。“今天批斗谁?”“李显武!(我的爷爷)”秋季,社员集体拔大草,歇气的时候,全屯的人纷纷数落我的家族的“罪恶”,等到歇得差不多了,也批斗得差不多了,大家便起身继续铲地。“陶淑清(我母亲),你是反属,和地主富农穿一条裤子,必须反省!”我母亲本是贫农出身,但由于她继父当过“胡子”、有血债而被定为“反属

5、”,并由卫生院下放回家。所以,有时母亲也要像爷爷一样接受“反省”。一次,母亲对此感到委屈,一边割地一边落泪。被姓王的“头儿”看见了,斥责她:“对运动不满!”“回想那时,我们在别人面前连哭的权利都没有啊!”母亲后来回忆时说。“疯狂斗争”让家里屡受重创1967年夏天,又一伙红卫兵闯入我家破四旧。砸、抢、翻、烧、没收财物,翻走了我家祖传的字画、首饰等,抄走父亲和二姑读过的书籍,还烧了我们的家谱挂画一个红卫兵在翻八仙桌抽屉时,发现了爷爷刮胡子用的一把剃头刀,便对奶奶厉声问道:“藏这刀是不是想杀红卫兵呀?老实交待!”奶奶站在一旁一动不敢动。当他又一次大喝,奶奶被吓坏了,无意识地说了“是”,等回过神来改口

6、却已经来不及了。奶奶的回答为家里惹下更加严重的祸端,从此,整个屯子里的红卫兵开始手持扎枪轮流监视我家的一举一动。那时,姑爷姑奶的房子和我们家连脊,有一个冬夜,姑奶夜起到屋外想小解,谁知刚走到房西头,有个红卫兵大喝一声:“站住!”姑奶吓得立即尿了裤子。“说!出来干什么?是不是探风?”两个红卫兵“审讯”起姑奶。“我要出外头(上厕所的意思)。”姑奶说。“不承认,就站着,反省!”其中一个红卫兵说。就这样,姑奶在外面站了有一个来钟头,直到双腿冻得麻木了、摔倒了,才被允许回屋。解放前,李家大院可居住的土房有17间,还有2间仓房、2间磨房。但土改期间,家里的财物都被分了,只给我们留下3间房。当时,一家老小共

7、十一口人挤在两间屋子里,条件艰苦,但我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翻天”,也没把谁分了我家的什么东西记账。可红卫兵们为了找所谓的“变天账”,曾把我家的纸天棚都用刀挑了,墙也凿了,就差没挖地三尺,那场景比闹土改时还吓人!狂风暴雨般的“斗争”让我们一次又一次遭受重创,家里全凭着奶奶的支撑才没散灶秋收结束后,地里被遗落的干瘪豆角在奶奶眼里胜过金银宝贝,她捡回六升杂豆粒儿和一捆捆高粱穗秆,“猫冬”时,用高粱穗秆做成了草帽子,次年初夏偷偷地卖了出去,一年的油、盐、针头线脑等零花钱就够了。奶奶还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她做出来的鞋子除了供家人穿外,剩余的就捎到县城由三姨奶帮着卖是奶奶凭借自己的巧手和心智,暗暗使我家逐步

8、稳定起来。三妹出生在闲弃的马棚中当时,父亲以“通勤不便”为由住在红光小学,但其实完全是为了躲避家难、躲避挨批挨整。1968年2月,母亲受形势所迫,无奈地领着姐姐、我,怀抱二妹去了红光小学投奔父亲。我们住进了红光大队腰洼甸子生产队闲弃的马棚中。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母亲在这里生下三妹。马棚到了深冬便四面透风、无法居住,我们必须另找房子,可找了很多人家,却没人愿意收留我们。就在父亲决定让我们娘儿五个搬回老家时,家住东洼甸子的邹继先知情后和父亲说:“就搬到我家来住一冬吧!”(那时流传一句话叫做“亲不亲,线上分”,邹家也是富农成分,他肯收留我们,与家庭成分有很大关系。)我们搬到邹家不久,父亲就因为成分不好

9、被学校撵回家了。为了生计,握了一辈子笔杆子的父亲抡起了20多斤重的大镐,在东洼甸子生产队刨粪堆。好在一个来月以后,学校因为实在找不到老师,一班的学生没有人带,就又把父亲找了回去。可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父亲整日忧心忡忡,担心下一个被批斗的就是自己,有心脱离学校到生产队务农,可教不教书也由不得他,只能大气不敢出、小气儿慢慢喘,一切听天由命了。到了1971年春天,我上了小学。父亲母亲不止一次地讲述家里的“挫折”,让我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不能犯一丁点儿错。但尽管我和姐姐时时处处小心,却还是时常遭受“四类的后代”、“地主崽子”之类的辱骂。学校里几乎没有人愿意亲近我们。当时生产队分东西,很多都没有我家的份

10、儿。冬天打谷、扬场,呛出瘪谷、谷糠之类的瞎瓤子,社员家每户都能分一份做饲料用。但因为家里没有劳动力,就连这无成本的福利,我们也一点儿都得不到。有一年过端午节,生产队杀猪,全屯分肉,我和母亲去了,结果被一个人给骂了:“臭地主,臭老九,还想和贫下中农平起平坐?瞎了你的狗眼!”母亲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最终,还是忍住了。后来,我家便自己养猪,一年能卖两三头给公社,自己过年还能杀一头。母亲把猪肉用盐腌制一坛子,这样,我们在过节或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也能见到肉星了。“文革”后结束遭白眼的时代1976年“文革”结束,我们一家也结束了遭人白眼的时代。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拨乱反正的政策中,我

11、家因为父亲是教师,家庭成分由富农转为“革命干部”。当时,家庭出身是每个人求职、提升、入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条件。所以父亲高兴得逢人就说:“这回好了,孩子将来可以读中学,可以参军了。”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大革命”及那之前的“左”倾错误作了彻底否定的结论,这为一切冤假错案的平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年,母亲开始上访,请求恢复公职。1982年12月,我正读高二。一个星期天回到家里,父亲跟我说,家里当年被清理、被抄家的冤案平反了,村里还给了爷爷一份经济补偿,乐得我当即放了一挂鞭炮庆祝。但寒假时我追查家里失去的那些古字画、金银首饰的下落,却始终没有线索。1983年11月,我光荣地参加了

12、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入了党、提了干。1984年10月,母亲摘去“反属”的帽子,被下放的案子也平反昭雪。她恢复公职,重返卫生院,直到1986年退休,三妹接母亲的班,到了卫生院工作。再后来,我的弟弟和小妹都考上大学1976年以后,我家的喜事一个接着一个。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后来渐渐谅解了当年乡亲们的所作所为。当年给爷爷奶奶脖子上挂大粪桶的吕某某,也曾多次在众人面前说,李家人是正经过日子的好人家,说我爸爸是以德报怨的好老师。“咳!别提过去了。当时真不知道还能活到现在,人有亏心,天有补报。在文革中往死里整我们的那些人,现在的日子还是不如我们过得好。这人啊,得能吃苦,肯流汗,不然,什么也干不来。”现在重提这些往事,已经74岁的老妈总是这样说。本文由东莞家教网http:/上传于百度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