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简单第一篇:井底之蛙简单井底之蛙执教教师: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庄培芳 指导老师: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林奕芬 黄娇蓉【课例说明】《井底之蛙》是北师大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寓言故事选自《庄子·秋水》,讲的是一只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安于现状,把自己生活的一个角落当做整个世界当他知道东海无垠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本节公开课上的是第二课时先通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导入,重温井蛙的快乐,抓住“夸耀”“渺小”两个词语让学生质疑,以课后思考题“井底之蛙原来生活得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为主要线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品读课文、标画重点词的过程中体会海之遥、海之深,深入学习东海之鳖所说的话,分析其说话的艺术,强化这段话的作用,并通过想象补白将东海之乐具体地描述出来,最后抓住“瞠目结舌”这个词语,感受井蛙的前后心理变化,点出井底之蛙目光短浅、见识浅陋的寓意,明白要不断学习,永不止步地追求再围绕“你赞成井蛙搬到东海吗?为什么?”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充分发表意见,进一步明白:学无止境,每个人都有各自适合的环境,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追求。
要尊重别人的快乐、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都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才不会孤陋寡闻,变成井底之蛙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具有自主诵读的能力,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学习新词,对于课文的诵读和理解较好,对角色扮演和想象表达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贴近文本中心进行合理的情节发展,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都有所提升,对人文性问题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入 【教学目标】1.复习第一课时所学,明确本文主要内容;巩固第一课时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通过观看视频、朗读、抓重点词语做批注、想象、表达,感受海的大、深、丰富多彩,体会大海生活之“大乐”;通过浅井之乐和大海之乐的对比,认识到井蛙的见识短浅、盲目自大,懂得要做一个谦虚好学、不断进取的人1 3.古今文对照阅读,初步感受古文和现代文的不同,感受庄子的散文特点 4.利用课外练笔,对文本进行延伸拓展,知道“大与小”是相对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井底之蛙》这篇课文,请简要说说文章主要内容?2.他是这样夸耀的(PPT出示第一自然段井蛙的话,齐读。
板书:夸耀) 【设计意图: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重温青蛙的“浅井之乐”,为学习、比照“大海之乐”做铺垫】二、体会东海景观之壮丽1. 这只骄傲的青蛙,后来却“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板书:渺小)师指着板书“夸耀”“渺小”围绕这两个词,你们有什么问题?(生:井蛙开始夸耀,后来为什么觉得渺小?„„)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2. 鳖是怎样介绍东海的?指名读上节课我们怎么学习第一段的?(课件出示学习方法回顾:朗读,找关键词,做批注)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请大家一边读这段话一边做记号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千里”“千仞”“十年九涝”“八年七旱”等关键词语,通过个别读、集体读、师生配合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大海的特点3. 古文与课文对照学习:多形式指导朗读古文,对照课文理解意思,说说古文和现代文有什么不同4. 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观看大海录像)师:看完录像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拿出笔写一写鳖的快乐生活吧!交流练笔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鳖介绍大海时只笼统说了大海的大和深,没有具体介绍大海的景观和乐趣,这是一个文本留白点,适合进行思维拓展和表达训练。
此处训练按照“说——看——写——交流”的顺序展开,富有梯度,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利于充分展开想象,进行表达】三、感悟寓意过渡语:大海真是雄奇而神秘啊!怪不得“井底之蛙听了这些话,瞠目结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1.瞠目结舌什么意思?此时此刻他心里想什么?【设计意图:这里又是一个文本留白点井蛙这个表情,说明了他内心的矛盾冲突——早先对世界的认识,此时完全改变了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站在井蛙角度,推测他此时内心世界,为寓意的揭示做铺垫】2.井蛙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目光短浅(板书:目光短浅)从此以后,人们就用“井底之蛙”来比喻目光短浅、见识浅薄的人3.怎样帮助井蛙,让他不再渺小?从井蛙身上,你受到什么启示?(板书:不断学习)庄子的寓言短小精悍、充满哲理,建议同学们课外再找几篇读读 【设计意图:由“井蛙”这个文本角色迁移到做人的道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同时由文本的学习拓展开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四、课外延伸1.辩一辩:井蛙知道自己目光短浅、盲目自大,很惭愧他非常羡慕鳖的“大快乐”,决定跟鳖一起搬到东海去住你赞同吗?为什么?师小结: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口小小的“井”,就算是鳖自己,也有他的局限性尊重别人的快乐,保留自己的梦想,永不止步地追求,这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变成井底之蛙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计进一步激起学生思维的冲突,通过辩论的形式,产生思维碰撞,多角度解读文本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寓意的理解上例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都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盲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不断学习才不会目光短浅;要尊重别人的生活方式,保留自己的梦想;等等】2.作业:认识到自己渺小之后,这只小青蛙决定离开浅井,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小青蛙会有哪些经历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故事《井蛙之旅》 板书设计 井底之蛙夸耀—?—渺小见识短浅 不断学习 小 大第二篇:井底之蛙《井底之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呢?2.对照课文读一读古文,注意朗读古文的语调,领悟其内涵二、教学重点读懂寓言故事,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三、教学难点读文感悟,揭示寓意的过程四、教学教程(一)故事导入师:老师给大家讲个寓言故事,名字叫《井底之蛙》,请同学们认真听师生动地讲述参考资料中《井底之蛙》的故事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什么?(指生简单说)师:其实这个故事就在我们的课本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板书)――井底之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老师讲的故事和我们的课文完全一样吗?(学生有预习基础,会说出他们的看法是的,我们自己读懂的课文,一定更有滋味首先,请同桌两个人互相听读,检查预习情况在同桌读的时候,你要认真听,看他读得是不是正确、通顺2.师: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有没有同桌两人拿不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提出来,大家一起学习学生可能会提出“夸耀”、“攀缘”、“环顾”等词语的意思是什么?“千仞之高”的“仞”字或“商汤”这个词怎么理解等要先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教师再给予认定)3.师:解决了字词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看能不能用三两句话把你读到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学生自由读,进行思考后,再找学生回答三)精读理解,指导朗读1.师:哪位同学愿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请大家认真倾听,然后说说你对文中青蛙的看法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能反应青蛙目光短浅,盲目自大的句子或词语学生默读完后进行交流,并随着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指导朗读师:青蛙对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满意极了,一有机会就要当众吹嘘一番怎样才能读出青蛙那种骄傲自大的劲头?能不能让老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上都感受得到?请同学们先自己练习读师:谁愿意把青蛙的话读给大家听。
师:青蛙是这样的得意,一眼又浅又小的枯井,在它的夸耀下简直成了一座天堂那鳖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它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师:请每个学习小组的2号同学把你读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其他3位同学听完后进行补充然后请每组的4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汇报师:哪个小组的4号同学代表你们组来和大家说一说?(汇报后大家评议补充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找出能说明你观点的部分,用直线画下来 师:请认为“青蛙对自己生活环境可以满足”的同学和认为“青蛙的行为是见识短浅、盲目自大”的同学各派一名代表来说明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证明你们的看法是合理的2.师:是啊,与鳖生活的大海相比,更能看出青蛙生活的浅井是多么渺小,青蛙当初的表现是多么可笑,多么无知看课文,当青蛙听完鳖说的话后,是什么表情?师:你来学一学“瞠目结舌”的样子师:噢,现在,你就是这只“瞠目结舌”的小青蛙,此时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快和小伙伴说一说师:谁来把你刚才想到的,也说给大家听一听?3.师:哎,可怜的小青蛙,从开始时的骄傲自大,到现在的“感到渺小”,这都是老鳖的话产生的效果鳖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呢?看,老师这儿有一段古文,如果你读懂了,一定更有滋味。
请同学们读读试试师:谁来读给大家听?请大家在听读的时候想一想这段古文说的是什么?然后说给大家听师:古文要读出古文的语调和韵味,听老师读一读,看和平时读课文有什么不同师:请你再来读一读,看能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表现出老鳖的语气四)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自由说《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2.引导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3.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4.以演带读,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性格,演绎剧情二、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人物头饰等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读课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能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培养学生见困助人的爱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以讲童话故事的方法引发激情)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他给自己做了一间很小的房子,小木房只能容下他一个人出示小房子)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这座房子的样子吗?想不想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呢?(学生发言)2.意大利的罗大里就给我们带来了“三颗纽扣”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题及课文插图)(二)初读童话,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轻声自由读课文,试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学生读文、认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看认字表或字典,也可以问老师和同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生字新词都会读了吗?谁想大声读一读?(指名读,评价,纠正)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三颗纽扣”的房子有什么特点?4.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答案5.指名回答,评价三)以读感悟,理解寓意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这个童话的?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2.全班交流这篇童话的发展顺序和故事情节这篇童话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故事情节是:“三颗纽扣”木匠做了一间很小的可以推动的房子到外地去谋生晚上,遇到了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前来求助的人接二连三,他来者不拒国王受到启发,决定放弃王位,拉着小房子周游全国,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语言通顺,连贯教师应及时评价)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读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一句话最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请你再读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