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省区内部差异及发展方向 一、山西东、中、西地带差异 总观山西全貌,中部为雁行排列断陷盆地,东西两侧为山地,形成东、中、西三个自然地带各个地带内部具有自然条件和环境结构的相似性,资源开发和整治的相似性和经济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中部地带,由大同、忻定、太原、临汾和运城五大盆地及其边缘丘陵所组成,行政上含太原、大同、朔州三个省辖市,忻州、古交、榆次、介休、孝义、霍州、临汾、侯马、运城九个地辖市,共有54个市县本地带土地面积占全省的45.9%,人口占全省62%,人口密度达252人/km2,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6倍;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70%左右,产值密度和丰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和1.2倍本地带是山西省自然条件最优越、人口密集、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带晋南的临汾和运城盆地为全省地势低、热量高、无霜期短的区域,一年两熟,是棉麦集中产区晋中的太原盆地和忻定盆地,土地肥沃,城郊农业发达,是全省最大蔬菜园艺和高粱产区,第二大麦棉产区大同盆地主要种植春小麦、甜菜、谷子、玉米等,一年一熟整个中部地带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农业自然资源组合较好,农业生产水平高于两侧山地丘陵,是山西主要粮、棉、油生产基地。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这一地带将成为全省商品性蔬菜、园艺、肉乳、瓜果及副食品生产基地中部地带资源赋存的特点是:煤炭资源特别丰富,占全省探明储量的45.8%;铝土蕴藏丰富,占全省储量的60%以上;水资源较为短缺,水资源总量占全省2/5,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为全省平均数的2/3左右,且中北部严重缺水由此可见,本地带能矿结合较好、水资源不足,水与能矿资源配合不甚协调,反差明显随着煤铝资源的开发、加工和转化以及城市、农业的发展,用水量将持续增加,水资源短缺将会加剧因此,建立低耗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技术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是本地带协调资源余缺矛盾的主要途径本地带目前已形成工业发达,技术力量雄厚,沿同浦线展布的经济和城市密集地带山西省省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原市是中国重工业基地和历史名城 东部地带主要由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行山、太岳山及山间盆地所组成行政上含阳泉、晋城、长治三个省辖市,有31个市县本地带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2.4%,人口占全省27.9%,人口密度159人/km2,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工农业总产值占全省1/4左右,产值密度和丰度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5%和85%本地带资源开发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介于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之间。
本地带的中南部是全省重要的煤炭、火电生产基地,北部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恒山是中国五岳的北岳本地带拥有多条重要的出省通道,是山西与沿海发达省份以及对国外经济联系的中介区域,经济活动的外向型明显东部地带能矿水配合良好,煤、铁居突出地位,水资源相对丰富,目前煤炭、机械、冶金、化工等较为发达,是省内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本地带以山地丘陵为主,北部有较大的上党盆地,中、南部还有广灵—灵丘、繁峙、代县、阳泉、寿阳等小盆地盆地与缓丘以农耕为主,多种植玉米和谷子,是省内杂粮生产重点地区山地丘陵土薄石多,水土流失严重,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以发展畜牧、养蚕、土特产和经济林等为重点 西部地带为山地丘陵,包括北起偏关、南至吉县的黄土丘陵和吕梁山地,计21个县本地带土地总面积占全省的21.7%,人口占全省的9.7%,人口密度85人/km2,只相当于全省平均数的 45%;工农业产值不足全省的 5%,是山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而且贫穷落后的地区西部地带煤炭资源分布广,河东煤田纵贯南北,几乎覆盖了沿黄河的所有县份,而且煤质好、埋藏浅,易于大规模工业开发北部河保,偏兴的煤炭—铝土矿—水能配合良好;离石—柳林煤炭—水能—水泥灰岩配合良好,是工业资源富集的地区,将成为全省又一个重要的煤、电、铝生产基地。
随着黄河水能资源开发,将形成以高耗能为支柱产业的沿黄河产业密集带本地带地形破碎,植被缺乏,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造林种草、修建基本农田、搞好水土保持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吕梁山地以发展林牧为主,建成水源涵养用材林基地,发展经济林及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 二、陕西省南、中、北地带差异 陕西省从南向北由陕南山地,关中平原和陕北高原三个地貌单元组成,它是资源、环境、经济与文化等地带分异的基础 关中地区是陕西省经济核心区,包括西安、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市,面积占全省的26.1%,人口占全省的56.9%关中又分为渭北和关中平原两个区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是国家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是全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504人/km2)、经济和科技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渭河由西至东横贯关中平原,干流及支流均有灌溉之利,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地区之一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历时千余年西安是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古称长安,是西汉和唐代当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大都市关中平原正在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宝鸡、咸阳、渭南、杨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主要发展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光电子科学和光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等。
从发展角度看,关中平原将建成西安、咸阳现代工业综合经济区;宝鸡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渭南有色金属重化工基地;以及关中平原粮、油、棉、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国际旅游胜地渭北在关中平原以北,属黄土塬区,是陕西“第二粮仓”,但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煤炭资源和建材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煤炭工业和火电基地、建材基地和粮食基地的优越条件关中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及工农业发展与水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西安市是我国省会城市中最缺水的城市之一 陕南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三部分,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4%秦岭、大巴山接近东西走向,秦巴山地之间为汉江谷地秦岭是巨大隆起的断块山地,北坡陡峻,南坡平缓,多深切峡谷,自古多为南北交通要道海拔约1500~3000m,横贯于渭河与汉水之间,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分水岭,是中国南方与北方重要地理分界线汉江谷地小峡与盆地相间分布,较大的盆地有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是陕南地区经济核心地带大巴山绵延于川陕边界,海拔1500~2000m,其西段称米仓山、东段称大巴山陕南地区大部分属亚热带,由于秦岭的阻挡,气候较关中温湿,水资源丰富,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68%,但暴雨、洪水等灾害较为严重。
由于地貌条件复杂,气候变化多样,垂直地带明显,构成了动植物区系南北过渡区,成为中国最大的“基因库”之一,有种子植物4000余种,是一个天然植物园,野生动物中以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朱环最为著名秦巴山地森林以华山松、油松和栎类为主,森林面积占全省的56%,木材蓄积量占全省的54%,是陕西省重要的林业基地秦巴山地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形成多种矿产,成为全省主要金属矿产地汉江沿岸工业走廊是陕南地区的经济核心区,带动秦巴山区经济发展主要开发利用方向是:汉江水力资源开发,建设以安康为中心的水电基地,并可防洪,改善航运及灌溉农田;建设汉中、安康黄金生产基地,其中人称金三角的勉县、略阳、宁强为重点;建设陕南原材料工业基地,例如汉中西部钢铁工业、汉中东部建材工业基地、旬阳汞锑等有色金属工业基地等 陕北地区包括榆林和延安两部分,土地面积占全省的38%长城横贯全区,长城以北为风沙区,长城以南为黄土丘陵沟壑区自然与农业的不稳定性和过渡性十分明显,表现为暖温带半干旱向温带半干旱过渡;外流流域向内流流域过渡;黄土地貌向风沙地貌过渡;森林草原带向干草原带过渡;农业向半农半牧业过渡等因此这一地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风蚀沙化和水土流蚀最为严重的地区。
北部的神府榆横区是国家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富集,侏罗纪和石炭纪两大煤田广泛分布于各县市,探明储量占全省的89%,其储量之大、质量之优,开采条件之优越,驰名中外区内天然气资源十分可观,已探明储量1700×108m3,远景储量 30000×108m3,是中国著名的天然气区其它非金属矿,例如铝土、石英砂岩、水泥石灰岩、盐矿等也十分丰富水资源缺乏、土地退化、交通闭塞是长期困扰本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是煤炭、天然气的开发和输出通道建设煤炭外运通道主要有包神线、神朔线以及正在建设中的神黄线和规划中的神木—榆林—延安铁路和西安—安康铁路,可加强煤炭东运和南运能力本世纪内建设靖边—西安、靖边—北京、靖边—银川三条输气管道南部的延安地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也很丰富,陕北油田是我国开发最早的油田,大陆第一口油井就在延长县城关,1907年钻井,距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延安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城和革命圣地总之陕北地区最具有特色的是,它是中国地下能源富集区、革命老区、黄土文化(窑洞、陕北民歌)区、水土流失及风蚀沙化严重区、黄土旱作区和开垦历史最悠久的丘陵区 三、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差异 内蒙古位于祖国北部边疆,东西直线距离约2400km,南北直线距离约1700km,是我国地域最长的省区。
内蒙古是中国第一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地跨东北、华北和西北,与八省区相邻因此,内蒙古自然与经济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都十分显著 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表现为从东到西,由山地森林景观、高原草原景观、荒漠景观的递变其中草原景观前已介绍,不再赘述东部大兴安岭山地呈北北东向的中低山地,海拔1100~1400m左右,南北距离约1200km,东西山幅200~300km,形成内蒙高原与东北平原之间的天然屏障山地呈不对称状,西坡缓,东坡陡大兴安岭以洮儿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以森林为主,有寒温带针叶林,以兴安落叶松为建群种;温带针阔混交林,兴安落叶松与杨、桦混交,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南段森林呈岛状分布,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山杨、蒙古柳、油松等,为森林灌丛草原景观由此可见,大兴安岭森林不仅具有其资源价值,而且形成重要的水源地和绿色屏障最重要的绿色屏障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冬春季节对从蒙古高原吹来的西北风沙有阻挡、减速和消尘、净化作用,使得东北平原很少沙尘天气,并使风蚀沙化动力减弱二是对从东南来的夏季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作用,使得迎风坡降水增多,森林涵养水源,滞缓地表径流如果人为破坏或不合理砍伐森林,就会造成山地本身的沙化和水土流失,从而使东北平原的风沙天气、洪涝灾害加剧。
内蒙古西部荒漠由沙漠、戈壁和干燥剥蚀山地组成 内蒙古现行行政区划有12盟市,即首府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四市,有呼伦贝尔、哲里木、兴安、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巴彦淖尔、阿拉善八盟自治区成立以来,行政区划多次变动,其中东部三盟曾分别被划入东北各省,西部阿拉善盟曾被划入甘肃和宁夏主要原因是内蒙古东西距离大,经济联系的内聚力远远小于外聚力,形成经济地域的东、中、西分异在经济区划中,内蒙古曾分别被划入东北经济区、华北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 内蒙古南北地域差异突出表现在农业及人文方面以大兴安岭—阴山为界,山地以西北为高原牧业,蒙古族居住分布区,山地以东南为平原、丘陵农业及农牧交错区,汉族及蒙汉杂居区大兴安岭—阴山成为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阴山山地东西长 1000km,南北宽50~100km,海拔1500~2000m,由大青山、乌拉山、色尔腾山和狼山组成阴山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其分界意义主要是,阴山以南为外流区,属黄河、海河水系,流水侵蚀为主,农业为主,以北则是内流区,以风蚀、干燥剥蚀为主,牧业发达也称阴山是内蒙古“南粮北牧”的分界线山南的河套平原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塞上米粮川”之称。
河套平原是阴山山脉与鄂尔多斯高原的断陷冲积、湖积平原,由土默川平原和后套平原组成,是中国古老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