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乡西江排涝站技改初步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829030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50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平乡西江排涝站技改初步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安平乡西江排涝站技改初步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安平乡西江排涝站技改初步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安平乡西江排涝站技改初步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安平乡西江排涝站技改初步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平乡西江排涝站技改初步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平乡西江排涝站技改初步设计(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 西江站位于铜陵县安平乡安平圩大堤桩号18+500处,西江站排区地处该乡西南部,其西面临长江,东面与子胥圩相接,南面为小夹江,为一个独立水系的排水区,排水面积为12km2,耕地2.2万亩,人口1万余人,人均年收入2492元。该排区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棉花、油料等,是铜陵县重要的粮棉作物产区之一。西江站排区由于地势低洼,堤身和堤基渗漏严重,汛期受长江高水位顶托,内水不能自排。同时,由于排区排涝标准不足7年一遇,抽排标准低,泵站机组因磨损严重而致使机组效率极低,因此常形成“关门淹”,涝水不能及时排出。特别是9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了1991、1995、1996、1998、

2、1999、2002、2003年7次汛期降雨较大的年份使得区内积水成灾。根据资料统计,1999年该区农业成灾面积达0.5万亩,绝收面积0.1万亩,排区内公路、通信、民房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到破坏。随着铜陵地区经济不断发展,涝灾损失将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西江站进行技术改造十分必要。西江站建于1976年,装有20ZLB-70型配55kw电机8台套,总装机容量为440kw,设计机排流量4.8m3/s,设计排涝标准为十年一遇。该站经过30余年的运行,机组磨损严重,能耗高,管理房破旧,机组效率极低,已远远低于当年的设计排涝标准。1.2 工程任务与规模西江排涝站技术改造的主

3、要任务就是在不增加现有装机容量和不改变现有工程结构的情况上,对现有的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为改善进水流态以及防止漂浮物进入前池,在进水前池前新建拦污栅闸;对原泵房水泵梁柱进行加固处理;新建管理房改善职工办公条件。1.3 泵站技术改造设计按照泵站技术改造规程,主水泵泵型选择应满足排涝流量要求,并使水泵在大部分工况下运行处于高效区,在最高和最低扬程工况下应保证水泵运行的稳定性,并且有较高的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主电机绝缘材料老化虽可更换线圈,恢复其性能参数,但因现场施工技术上的困难,对原有电机进行全面更新。西江站主水泵为ZLB-70型轴流泵,本次仍选用该型号;主电动机选用Y280M节

4、能系列。辅助设备是泵站技改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水泵拍门的门耳是易损部件,在开机运行中容易出现脱落事故,若脱落后不及时修复将使泵站机组不能运行,甚至会出现烧毁电机的严重后果,为此,西江站8台机组拍门全选用浮箱式拍门。为泵站维修起吊方便起见,在该机房内设计单轨3t电动葫芦1台。排涝控制闸门启闭设备选用10t手电两用启闭机。为改善进水流态和阻拦水中漂浮物,在前池设置拦污栅闸,拦污闸共设两孔,单孔净宽3.5米,钢筋砼结构,闸墩上设排架柱,作为抓斗式清污机的支撑结构。更新涵箱原有的铁板压橡皮止水带,对接触面进行清洗并用高标号砂浆抹平后重新安装。为改善职工的办公生活条件,新建管理房240平米

5、,对围墙维修和新建,对站区进行美化和绿化等。1.4 施工组织设计及概算1.4.1 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对外水路交通便利,长江河道全年通航直达工地,陆路经汽车轮渡能到达工地,交通不便。施工用电有站用电源,施工用水可就近取用自来水。本工程规划工期为6个月,工程从第一年的10月份开始实施至第二年的5月份结束,确保该站在汛期能开机发挥效益。1.4.2 工程概算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63.940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为48.2784万元,占总投资的30.92%;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为67.8525万元,占总投资的43.46%;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为13.4697万元,占总投资的8.463%;临时工程为11.00

6、02万元,占总投资的7.05%;其它费用为15.5326万元,占总投资的9.95%。设计概算按水利部及安徽省现行有关编制办法和规定进行编制,价格水平年为2006年。1.5 环保与经济评价技改工程完成后,可为该排水区的农业高产稳定提供可靠保证;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影响,但随施工期的结束而随之消失。因此,本工程从环保角度来说是切实可行的。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西江站技改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为28%,大于12%的社会折现率,经济效益费用比为2.85,大于1.0。敏感性分析中,效益减小15%时,EIRR为18.7%,大于12%的社会折现率。因此,技改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社会效益是显著

7、的。2、水文、气象2.1 排水区概况铜陵县位于东经11742-11810,北纬3042-3108之间,境内地势起伏不平,属沿江丘陵平原地形。北部为临江冲积平原,多圩区、湖泊,地面高程一般为8.010.0m(吴淞高程下同);南部属群山环抱的浅山区,地面高程一般为50-200m,中部以丘陵为主,地面高程一般为10-50m。安平乡位于县城东北16m,属长江中的冲积沙洲形成,西北面为长江主河道,南为南夹江,东为二江安平乡内有三大圩口,即安平圩、文沙圩、子安平。安平圩位于安平乡东部,东为长江,隔江相望为城德洲,南部为小夹江,西与文沙圩相连,圩内总面积34.62km2,耕地3.2万亩,人口19096人,5

8、759户。安平圩内有两大排区。即杨林站和西江站排区。西江站排区属铜陵县安平圩内的一个排水分区。位于安平圩境内,排水面积12km2,耕地1.0万亩,人口1万余人,该排水区内主要农作物有油菜、棉花、水稻等,地形总趋势较为平坦,西江站位置见后附图。2.2气象西江站排区位于长江下游,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降水季节性强,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集中,霜期短,日照长,季风显著等特点。据本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75.8mm,年内降雨以汛期5-9月份较多,平均降雨量为802.0mm,约占全年降雨的60%以上。建国以来,最大年降雨量为2171.7mm(1983年),最小降雨量为768.5

9、mm(1978年),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最大一日降雨量为274.1mm(1999年6月27日)。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77mm,最大年蒸发量为1897.5mm(1966年),最小年蒸发量为1353.5mm(1977年)。多年平均无霜期274天,无霜期年际变化较大,最短期212天,最长期276天。多年平均气温16.2,年极端最高气温40.2(1959年8月23日),最低年气温-11.9(1969年2月6日)。年内气温以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8.8;最低气温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7。2.3 设计暴雨西江站排区农作物以棉花、水稻为主,根据沿江洲圩区涝灾成因分析,主要因素是最大3天暴雨,本次主要

10、计算复核最大3d暴雨。1)利用实况降雨资料分析计算根据铜陵气象站系列逐月降雨资料,经统计得出每年最大3d月暴雨量见表2.3.1。本区域最大3d暴雨多年平均值为158.3mm,历年最大3d暴雨最大值为348.8mm,发生在1969年,1984年次之,为237.9mm。根据P-型曲线适线分析计算成果,5年一遇和10年一遇最大3d暴雨分别为210mm和264mm。2)利用等值线图分析计算根据等值线图查看,本区域最大3d暴雨为158.3mm,Cv=0.52,Cs取3.5Cv,按P-型频率曲线计算,5年一遇,10年一遇及20年一遇最大3d暴雨分别为211mm、267mm和322mm。各种频率设计暴雨成果

11、见表2.3.2。表2.3.1 铜陵站1962-1999年最大3d雨量序号年份降雨(mm)年份降雨(mm)经验频率(%)11962168.31999370.52.5621963100.71984327.45.1331964221.01983291.27.6941965181.31969278.910.2651966230.71966230.712.826196798.11964221.015.387196858.91970213.817.9581968278.91991194.120.5191970213.81995190.023.08101971124.41980186.925.6411197

12、2138.81965181.328.21121973126.91986175.530.77131974122.61962168.333.33141975147.01987161.035.90151976103.41998155.738.46161977153.41977153.441.0.17197853.41981151.943.59181979132.21975147.046.15191980186.91972138.848.72201981151.91993138.651.28211982135.91982135.953.85221983291.21996133.86.412319843

13、27.41979132.258.97241985111.31992130.761.54251986175.51973126.964.10261987161.01971124.466.6727198893.61974122.669.23281989108.91994116.571.7929199097.81985111.374.36301991194.11989108.976.92311992130.71976103.479.49321993138.6196310.782.05331994116.5196798.184.62341995190.0199097.887.18351996133.81

14、98893.689.7436199788.7199788.792.31371998155.7196858.994.87381999370.5197853.497.44平均158.3158.3表2.3.2 铜陵站最大3d暴雨设计成果设计标准均值5年一遇10年一遇20年一遇最大3d暴雨(mm)158.3211267322通过以上分析计算,两种结果基本一致。等值线图统计参数考虑了面上平衡,能反映短历时暴雨统计参数地区分布规律,因此,设计暴雨采用等值线图计算成果;即5年一遇与10年一遇最大3d暴雨分别为211mm和267mm。2.4 设计外水位分析主排涝期的选取主要根据该区最大3d短历时暴雨出现机率最多的月份确定。据降雨统计资料分析,本区最大3d暴雨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作为设计主排涝期。西江站下游约20公里处设有坝埂头水位站,具有1951年以来的汛期水位观测资料。据该站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坝埂头实测最高洪水位为15.12m(1954年8月1日),西江站水位资料按直线内插法计算。表2.4.1 坝埂头水位站19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