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凯风水-风水罗盘的演进.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824126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亿凯风水-风水罗盘的演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亿凯风水-风水罗盘的演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亿凯风水-风水罗盘的演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亿凯风水-风水罗盘的演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亿凯风水-风水罗盘的演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亿凯风水-风水罗盘的演进早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先哲就已发明了指南针,当时叫司南。司南是将整块天然磁石琢磨成勺形,并使整个勺的中心恰好落在勺底的正中,因而可以再光滑的“地盘”之上保持平衡并自由旋转。当勺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司南”也因此而得名。至于“地盘”,是汉代式占的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用来放置磁勺,圆外盘面分层次铸刻有八干、十二支和思维,标示二十四个方位。所谓八干,是十天干中的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维是乾、坤、巽、艮,共有二十四向。作为司南的定向,中间有个圆形的天盘,盘面很光滑,相当于后世罗盘的天

2、池,勺在上面可以转动。这个模型,早在20世纪40年代未,我国学者王振锋己复制出来。公元前3世纪就有了关于司南的记载,韩非子有度云:“立司南以端朝夕。”鬼谷子谋云:“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到了东汉,王充在论衡里应篇云:“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张衡作东京赋,将司南改称为指南。据说,先哲很早就利用指南针的原理创制了指南车。太平御览卷15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又传闻三千年前的周成王时,南方的越裳氏到京城朝拜,周成王送给他们指南车,作为辨别方向的工具。这些传说都是很久很久的事情了,无法考察

3、证实。史书记载东汉张衡创制过指南车和记里鼓车等机械。张衡是一个具有超人的聪明才智的科学家,他发明过很复杂的地动仪和浑天仪,这些仪器都与方位有关,并且比指南车复杂。可以推测,对于张衡来说,创制指南车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宋史舆服志把制造方法和内部结构记载下来,才使这一技术得以保存。但是,指南车一直没有推广开来,用途也很有限。自战国到隋唐的一千多年中,司南一直是主要的定向仪器。然而其缺陷也很明显:除了携带不便外,磁勺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因击打、受热而失磁,因此磁性较弱,而且磁勺与地盘的接触处要求非常光滑,否则会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影响指南效果。因此,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军事、生产和堪舆的需要,到了宋代,出

4、现了一种比司南更准确、更方便的指向仪器指南针。宋代用得最多的还是指南针,并且有许多记载。朱彧于1119年在广州看见中国的海船上的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他把这写进了萍洲可谈,这是世界上关于航海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记载了航行用指南针:“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宋代的学者分别介绍了当时流行的几种指南针。曾公亮主编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介绍了指南鱼。指南鱼是用薄铁皮制成鱼形,然后用地磁场磁化法,使之具有磁性,当它浮在水面时,就可自动指南。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介绍了指南针,说:“方家以磁石摩针锋,则能指南。”南宋

5、的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介绍了木刻的指南鱼和指南龟,在鱼和龟的腹中装上磁石,用以指南。根据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可知,北宋时期,人们已经知道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从而使钢针磁化。不仅如此,沈括还记载,磁针在指南时经常会威威偏向东方,这说明宋代人已经凭借指南针发现了地磁偏角。至于装置磁针的方法,梦溪笔谈记载有以下四种:水浮法:在磁针上穿几根灯心草,浮在水面,指示方向。碗唇旋定法:将磁针搁在碗口边缘,磁针可以旋转,指示方向。指甲旋定法:将磁针置于指甲之上,由于指甲面光滑,磁针可以旋转自如,从而指示方向。缕旋法:在磁针中部涂一些蜡,粘一根蚕丝,挂在没有风的地方,从而指示方向。最初试用的浮针,并没有固定的方位盘。

6、当浮针与方位盘结合起来之后,就出现了水罗盘。水罗盘就是把磁针放在一个中间凹陷处盛水、边上标明方向的盘子里,磁针浮在水面上能够自由旋转,静止后两端分别指向南北。南宋时期,这种带有方位盘的指南针就已经用于航海了,甚至到了清代,仍有所见。到了后世,指南针的装置方法又有创新,归纳起来不过是两类,一是水罗盘,一是旱罗盘。水罗盘是针浮在水面,摇摆性大,逐渐被淘汰。旱罗盘有固定的支点,将针用钉子支在磁心的重心处,针可以自由转动,并有很大的稳定性。过去由于资料的缺乏,一直认为旱罗盘在我国的出现时间比较晚,是明朝中叶以后从外国传入。然而,1985年出土的张仙人瓷俑将中国使用(或者说发明)旱罗盘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7、1985年,在江西临川县温泉乡莫源李村的窑背山,发现了南宋邵武知军朱济南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素烧瓷俑。其中有两件造型相同的瓷俑别具特色:俑底座下方有墨书“张仙人”三字,右手持一带有指针的大罗盘,指针中部为棱形,中有小坑,针两侧呈长条状,作上、下指向。上指者针端为矛头状,整个指针位置居于罗盘中央,针端与罗盘相接。罗盘为宽平面环状,上有明显的表示刻度的条纹。如果不计指针针端和佣手所遮的部分,整个罗盘共有15条刻度,当中两条十分靠近而且一端相连接,其他刻度之间的距离则大体相等。这可能是一件十六刻度的罗盘。其形状与清代的罗盘已经十分相似,只不过略显粗糙原始。由瓷俑手持罗盘的姿势可以看出,这个罗盘显然不是水罗盘,而是旱罗盘。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它不是凭空产生的。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碗唇旋定法和指甲旋定法,正是后世旱罗盘支轴磁针指南技术的雏形。指南针在我国古代的航海事业中起过重要作用。元代的海道经和大元海运记里都有罗盘针路的记载。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依靠指南针才得以顺利航行。相比之下,西方要比我们落后。13世纪,英国、荷兰、意大利才先后使用罗盘航海。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磁针的偏角。西方人用指南针打开了世界的海上通道,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了便利。指南针是我国对人类贡献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我们的骄傲。中国国际易经风水研究和规划院院长魏亿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