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821831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靳建锋陕西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地下室混凝土底板渗漏治理一些有地下室的建筑物,往往由于底板开裂而发生渗漏水现象,尤以高层建筑多见。现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一、底板开裂原因分析1、外加剂质量不合格由于工期紧,有的外加剂进场后未做检验就使用;有的外加剂厂家提供了不合格产品,使用后检验不合格已经无法改变所造成的后果;有的为了节约费用,使用以前未用完的或已经过期的外加剂。2、温度控制措施不当 有的采用了温控措施,但管理不到位,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或温控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有的甚至没有温控措施。3、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不当有的在泵送混凝土中掺多了外掺料;有的管理不严,为了提高混凝土的

2、泵送性能,在混凝土中增加了水泥用量。4、施工缝处理不当 由于底板混凝土在浇筑中出现停电或设备故障等原因,无法连续浇筑混凝土,留下了施工缝,而施工缝的处理又不符合要求,甚至忽视了施工缝的处理。5、未按要求养护 主要是施工现场管理不严,导致混凝土养护不当。6、底板厚而配筋率低 主要是底板混凝土收缩时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底板越厚,其产生的拉应力越大,如果底板配筋率过低,易将底板拉裂,有下述情况之一将使底板混凝土拉裂更严重:大开间大跨度的设计方案,如果采用的桩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底板抗浮措施设计或施工不当时,有的甚至会出现通缝现象。7、设置伸缩缝或后浇带不规范,设置伸缩缝或后浇带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未根

3、据建筑物结构构造具体情况设置。二、底板开裂治理地下室底板开裂现象发生后,随之而来的是渗漏水问题。而地下水往往有较高的压力,要处理好裂缝,消除地下室渗漏水现象就成了一大难题。现介绍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理方案。1、做底板防渗帷幕采用高压化学注浆技术在底板的下表面(即迎水面)注化学浆液,将绝大部分基本封住。在底板迎水面注浆有2种方案:一种方案是在底板迎水面整体注浆,在底板下形成整体止水帷幕,该方案适用于底板大面积开裂且裂纹较多的情况;另一种方案是 沿裂纹注化学浆液,在裂纹处底板下形成沿裂纹约1m宽的止水帷幕,该方案适用于底板裂纹少而稀的情况。注浆工艺如下。(1)钻孔 用风钻钻孔穿透底板,孔径25mm,孔

4、距1.52.0m。(2)安设注浆管 将注浆管放入孔内,将注浆管与注浆孔之间的缝隙封闭。(3)设备调试 检查注浆泵等设备运行是否正常。(4)配制化学浆液 配制以水泥、水玻璃为主的化学浆液,均采用无污染的无机材料,根据施工中的进浆情况和注浆压力及时调整配合比。(5)冲洗 注浆之前先用高压水冲洗注浆管,排除注浆管内的堵塞物。(6)注浆 将配制好的浆液采用高压注入,注浆压力为22.5Mpa,至返浆时终止注浆。2、做底板表面刚性防渗层用防渗灵在底板表面沿裂缝做刚性防渗层,具体作法是:对一般裂缝沿裂缝抹300mm宽的防渗灵面层;对严重的裂缝沿裂缝凿出一条小沟,小沟上口宽4050mm,下口宽30mm,深30

5、mm,沿小沟满抹防渗灵。在抹防渗灵的同时,预埋注柔性浆液的注浆管,将裂缝封闭并形成防渗面层。3、做柔性防水层在裂缝内注入柔性防渗材料。此柔性材料有遇水膨胀的特性。具体作法是,用风钻沿裂缝钻倾角45的小斜孔,孔径15mm,孔距2m,控制深度600mm,用手摇泵注入柔性浆液。应注意将柔性浆液注浆孔与底板迎水面注浆孔交叉布置。完成上述施工后,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做一些相应处理:例如底板配筋少,宜在防渗治理后在底板表面现浇一层适宜厚度的钢筋混凝土,以提高配筋率;如果底板结构被破坏,应先进行结构补强,再做防水治理;地下室用途如果发生改变,应根据地下室使用功能对地下室的结构、构造和防渗漏要求进行综合治理。

6、三、效果及分析采用上述治理方案将渗漏彻底根治,所治理过的工程均未发生渗漏水现象。事实充分说明,按此方案治理可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能达到这样的防渗效果,主要取决于防水原理科学,在底板迎水面注浆不怕静水压力;静水压力越大,注浆形成的止水帷幕与底板贴得越紧,水越不容易渗入,止水帷幕可以止珠95%以上的渗水。底板表面刚性防渗面层与裂缝内所注柔性浆液在防渗作用上刚柔相济,使防渗功能达到理想效果。四、防裂措施建议尽可能减少外加剂、外掺料的品种数量,对外加剂、外掺料的使用和检验必须严格管理。进一步研究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技术。结构技术和材料技术应进一步创新,例如在地下结构中进一步开发应用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和钢纤维混凝土技术。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