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820811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五首 野望姓名:一、基础演练1解释下列词语。(1)薄: (2)徙倚: (3)落晖: (4)相顾: 2.请有感情地背诵野望,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野望_,_。_,_。_,_。_,_。3.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交代了地点:_,时间:_。事情_。4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对_,_对_。二、课内阅读(背诵古诗)1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1) 钱塘湖春行以花草来写早春景色的诗句_,_。(2) 野望)写薄暮中所见景物的诗句是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

2、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3. 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4.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词五首 黄鹤楼一、基础演练1本诗选自 ,崔颢(ho)(约公元 704754 年),( )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 )、( )。 2黄鹤楼作者通过抒写登上黄鹤楼是的( ),抒发了诗人( ),( ),以及对( )之情。3.请有感情地背诵黄鹤楼,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黄鹤楼

3、_,_。_,_。_,_。_,_。二、课内阅读(背诵古诗)1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_,_。 (2)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_,_。(3)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4) 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_,_。与此诗句有相 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_,_。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 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4.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5. 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

4、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诗词五首 使至塞上一、基础演练1解释下列词语。(1)单车: (2)征蓬: (3)候骑: (4)胡天:2.请有感情地背诵使至塞上,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使至塞上_,_。_,_。_,_。_,_。3.王维字( ),( )代著名诗人。进士出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 )”, 有王右丞集。二、课内阅读(背诵古诗)1根据语意,写出相关的句子。(1)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_,_。(2) 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_,_。三、链接中考1. 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

5、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 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2.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的诗词五首 渡荆门送别一、基础演练1李白,字 ,号 ,唐朝诗人。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诗人。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2. 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3. 请有感情地背诵渡荆门送别,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渡荆门送别的感情。_,_。_,_。_,_。_,_。4.解释下列词语。(1)平野:_(2)大荒:_(3)海楼:_(4)怜:_ 三、链接中考1.请写出表

6、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4.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诗词五首 钱塘湖春行一、基础演练1 本诗选自_,作者_是_代大诗人,字_,晚年又叫_。2 钱塘湖春行以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 第_句和第_句是颔联,_联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3.请有感情地背诵钱塘湖春行,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钱塘湖春行_,_。_,_。_,_。_,_。4.解释下列词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 ) (2)最爱湖东行不足( )(3)乱花渐欲迷人眼( )(

7、 ) (4)谁家新燕啄春泥。( )三、链接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语是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 说说为什么。参考答案野望一、 1(1)薄:迫近(2)徙倚:徘徊,彷徨。(3)落晖:落日的余光。(4)相顾:相视;互看。 2略 3. 东皋 薄暮 望 4.皆、唯 色、晖二、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8、能没马蹄 (2)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B3. 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3.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 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三、1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2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黄鹤楼一、1 本诗选自全唐诗,崔颢(ho)(约公元 704754 年),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善于写诗,以黄 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2 黄鹤楼作者通过抒写登

9、上黄鹤楼是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人生的失意,以及对家 乡的思念之情。3. 略4.(1) 悠悠:飘荡的样子。(2)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3) 历历:清楚可数。(4)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5) 乡关:故乡家园。(6)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二、1(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 悠。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 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 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 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3. 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3.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葱茏茂盛, 生机盎然。4.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 ,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