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820387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让我们先看看一位家长的来信:我女儿四岁开始学小提琴,当时她根本没有爱好,是我一相情愿。开始几年我们过得昏天黑地,我不切实际地逼孩子练琴,经常打骂她,她胆子比较小,曾经有两次犯有心理异常现象,经常感到心烦 ,不愿跟同学玩,晚上睡觉做恶梦,幸亏我发现得早看了心理医生,我也及时调整了一下心态,对她放松了一些,她很快就好了,半年后因为要考试,双重压力又使她常常有在梦中的感觉,总怕我不喜欢她,不是她的亲妈妈,我知道老毛病又犯了,因为那段时间我对她很凶,我又一次深深地思考,改变了对她过高的期望值,尽量让她轻松,让她自己练琴,经常带她出去玩让她快乐,一个多月后又恢复了正常。这两次事件对

2、我触动很大大,我不断地改变自己改进练琴方法,星期天练完琴总要带她出去玩玩,放松一下,现在她已经能比较轻松地面对练琴和学习了现在她已经把拉琴列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另一位家长的信中也谈到了当自己对孩子非常严格,而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厌学倾向,而当自己不再管孩子练琴,让孩子自己练琴时,虽然他拉琴的音准、弓法都有错误,但看着孩子自己练琴时摇头晃脑拉得很带劲,练琴很专心的样子非常可爱,我不知道家长这样不管孩子练琴是否应该。许多琴童家长都把陪孩子练琴(及所有孩子的学习)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总是在孩子旁边严格地按老师的要求监督孩子练琴的每一过程,一发现问题,就立刻指出,还不免出现因急

3、躁与生气而责骂孩子的情况。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小,光想玩,没有能力对自己负责,而培养孩子成材是家长的义务,因此家长如果此时不严格要求,孩子将来就会没有出息,如果不从小在一些细节上严格把关,那么就会养成坏毛病,将来等他(她)长大时,自己也会后悔,甚至可能会埋怨家长当初没尽到责任。这种普遍的观念,在琴童家长身上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学琴对孩子的精神集中、注意分配方面要求得更高。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觉而刻苦地学琴?孩子不自觉,家长能不管吗?但实践证明,家长扮演孩子学琴督察员的角色,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后果:首先,它大大破坏了孩子学琴的情绪氛围。每个家长都可以由已推人地想一想,如果你自

4、己在做事的时候,你的领导或同事在旁边不断地提醒、警告,厉声训斥,那么你的心情如何?家长的监督、提醒、训斥使得练琴活动成为孩子每日不断的痛苦经历。其次,它使一些孩子产生了练琴中出现的问题要由家长负责的心理。其实这种心理现象在成人社会中也是很常见的,如果你凡事都听领导安排、指示,那么出现了问题你会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吗?孩子从一开始学琴,注意识谱、音准、指法、动作等等要求就由家长全面包办了。家长帮孩子检察错误是孩子后来练琴不用心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孩子从学琴之初就没有对自己的学琴活动负责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就回头看家长,然后说,爸爸没说、妈妈让我这样的。孩子不能自

5、觉监督自己练琴的危害,在学琴初期并不明显,因为此时家长往往还有能力监督学琴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但当学琴达到一定程度后,家长就表现得无能为力了。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往往就在此时发生,出现了管不了,又不能不管的恶性循环。解决此类问题,形成良好学琴状态的关键在于,家长必需摆正自己在孩子学琴活动中中的位置从教师、辅导员、督察的位置上退下来。让孩子自己练琴,自己为自己的练琴结果负责。这样既能够使孩子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情绪氛围中练琴,又使他自己独立地面对教师,承担起自己学习活动的责任。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如果你不管,他就错误百出,甚至根本不练琴,到老师那根本通不过。完全有这种可能!很多家长就是因为怕孩子在老师那里

6、出现难堪,而不得不帮助孩子学习的。但问题是,如果孩子自己都不在乎在教师那里通不过,那么家长代孩子学习能使他(她)成为努力学习、有出息孩子吗?就象有些家长帮助孩子写作业,怕孩子完不成作业挨老师批评一样,孩子自己都不怕,家长怕什么呢?如果尊严是孩子自己的话,那么孩子自己就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家长替孩子维护尊严,只能使孩子丧失尊严。就象黄河的大堤,越修越高,但总不能修到天上。家长监督孩子练琴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依赖总有使家长不堪重负的时候,因此尽早忍痛退下来,让孩子从家长培练中断奶,是培养孩子独立的关键。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孩子身上的问题95%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出原因!正象前面所提到的

7、两位家长那样,由于家长的明智使孩子从痛苦的学琴状态中解脱出来。如果家长不去帮孩子学琴,那么家长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引申讨论,因为它不仅仅是学琴的问题。作家韶华在一篇名为成龙、成材、成人、成虫的文章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成龙就是有大作为,这是天才与机遇的结果,不是家长与教育能够左右的;成材就是成为在社会生活中胜任本职工作,有知识、有文化、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这是学校、教师等社会教育机构的责任;而成人就是使孩子有道德感、有生活情趣、有爱心、有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这才是家长主要的责任。这一观点与我们一般看法不同的是:将教育成材的责任交给教师,而家长则主要承担培养孩子良

8、好品格的任务。我们并不在家长是否应当承担教育孩子成材的理论问题上争论,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如果家长在家庭中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甚至往往比教师更加严厉),家长的关心总表现为严格要求,那么孩子在家庭中就感觉不到家庭与学校有什么不同,就体验不到爱、安全、温暖的人际关系。这种家庭氛围会形成孩子性情冷漠、攻击性强、态度激烈、缺少爱心等等不良的社会心理。对父母缺少感情会使父母感到痛苦;而它对孩子一生幸福的破坏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也意识不到的,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相信友爱、温暖的人际关系是存在的。严父慈母说法表明了家庭角色的分工。而在由严父加严母构成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很难是友爱、温和的。这种家庭是不乏实例的

9、。尤其是有些琴童家庭,形成了家长中一人负责学校学习,一人负责学琴、练琴的分工,那么它实际上构成了严父严母型全教育角色家庭。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家长应该不应该帮助孩子学琴,而在于家长帮办孩子的学习,既没有促进孩子的学习(从长远上看,还破坏了孩子学习的动机)促使他成材,又使家长失去了使孩子成人的作用。我们希望家长在这种现实效果的权衡中,果断地与学琴教师沟通,达成默契,使家长尽快地从帮办孩子学琴的角色中退下来。家长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充满友爱与欣赏的旁观者(不管孩子学琴的成绩是否真的令人欣赏),是一个耐心而慎重的提醒者。家长可以用享受的样子来听孩子练

10、琴,让孩子觉得他(她)的学琴活动能够给整个家庭带来快乐。家长应该强调孩子学琴活动给孩子及整个家庭带来的快乐,而不要专注于孩子学琴的成绩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也是家长无能为力的。实际上家长通过自己有效的方式促进孩子学琴动机,比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学琴活动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更大。家长是孩子学琴状态的关键,而教师才是孩子学琴成绩的主导。及时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与方式,不仅仅会促进孩子厌学心理的转变,还会改善整个家庭生活的气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不仅仅意味着吃好、穿好、教育好,还在于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快乐,而学琴本应该承担起这样一个最根本的任务。 如何纠正琴童不良手型孩子弹琴时手型不

11、标准并且很难纠正,或是纠正后又不能保持,这是几乎所有学琴的孩子都遇到过的问题。这主要是孩子在初学阶段时,没有把好手型关,久而久之,使错误的弹奏姿势变成了习惯动作,根深蒂固,即使日后经过很努力地纠正而获得成功,也难免还会在今后的弹奏中无意间再度复发,给日后的继续学习和提高演奏技巧造成重大障碍,所以这也是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最关键的是在学琴的初期,就应特别注重正确手型的训练。努力防止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这样就可以避免将来再走纠正错误手型的弯路。所以初学阶段一定要由正规的老师指导,否则,到头来不但浪费了时间、精力,还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孩子纠正起来还特别痛苦。 小孩子正处于成

12、长发育期,指骨、肌肉、韧带还都十分柔嫩,缺乏力量。所以作为家长,切不可指望在短期内就能让孩子练好手型。对正确手型的训练必须要有持久的心理准备,耐心地帮助孩子,不厌其烦地提醒孩子:注意保持手型! 在孩子的初学阶段,切不可急于求成,头3个月里,必须认认真真的用慢速练习每一条练习曲,以使孩子每个手指的抬落动作得到充分训练。为以后的弹奏打下坚实而又标准的手型基础。家长在陪练时要特别注重孩子手腕、手掌和手指3个关节的支撑力训练。时时关注孩子的掌关节、指关节是否凹陷。 一些家长对乐曲速度很在意,好象弹的快就显得水平高。其实不然,练琴时需要顾及的方面很多:指法、音位、节奏、手型. 所以我们才一贯地提倡:一定

13、要 慢 练 !只有慢练才能使孩子的大脑来得及思考,注意到要纠正的地方。要一直练到没有错误了,较顺畅了,才能开始逐步加快弹奏速度。 尤其是手型有问题的孩子,更要采用慢 练 的方法。这就好比孩子在爬山过程中,已经把脚扭伤了,可就因为还没爬到山顶,你就要不顾孩子伤痛而硬逼她继续爬山吗? 手型不是短时间就能训练好的,需要打持久战。正确的手型应该是: 1、把手放在琴上,手掌拱起,五指分开,手指自然下垂,指尖触键,整个手成半圆形; 2、二、三、四、五指触键的部位应该是指尖,而不是指肚;拇指是指尖的外侧触键; 3、手背要保持平衡,不能向小指方向倾斜;要有向拇指方向靠近的感觉; 4、弹奏时要保持手的半圆形状,

14、手指不能伸的过直,也不能过于弯曲,手指的第一关节一定要站直; 5、要经常修剪指甲,以保证弹奏时手型的标准。下面是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手型的纠正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如果孩子掌关节凹陷,可把一只乒乓球放进丝袜中,绑在孩子手上球在手心部位再弹琴,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会有一定的成效。 二 让孩子双手十指相对作抱球状,每对手指不停地做分开、相碰动作。但手指必须是自然弯曲状 三 也可将以上2种方法结合起来,将双手分开平放在桌面上,十个手指不停的轮番敲打桌面,也能达到训练目的。 四 找一些简单抒情、指法不太复杂的乐曲让孩子慢速弹奏,要求孩子弹每个音的手指动作都要达到标准要求。 五 如孩子弹琴时手掌翻来翻去,

15、手指东倒西歪,可采用第三种方法,再在手掌背放块橡皮进行训练,这样可控制孩子的手掌不会出现多余的动作。一个好的触键习惯和好的手型,是要靠长期注意,耐心指点,不断纠正才能养成的,所以家长切不能操之过急。弹奏乐曲时,指法安排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演奏的效果。只有指法安排合理,乐曲才能弹的清晰流畅。尤其是在学新乐曲之时,合理安排好指法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每个人的手指条件差异,以及受弹奏技巧的影响,每个乐句的指法安排会有好几种。但首要条件是:必须保持乐句的完整、连贯,还要考虑到乐句的最高音和最底音,使五个手指得到充分发挥。学钢琴要培养五项能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孩子开始学琴时,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琴”习惯。 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以下能力: 独立识谱能力 从入门时期的后期开始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识谱能力,教材在进行中每条都要示范、讲解。当孩子顺利进步时,留一部分作为“自练”,即教师不作任何讲解,也没音响效果,孩子可自己找难点,标指法,处理发挥。这样不仅有效地锻炼了识谱能力,也培养了独立处理作品的能力,避免了过于依赖教师的倾向。这里注意: 作为“自练”的曲目,难度应小于正在学习的内容; “自练”允许孩子出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