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1820143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与中国名胜鉴赏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 统本1002班陈兴 105050010223 西方古建筑多为石料建成,讲究单体的独特性,中国古代建筑最大特点是注重群体的集合,并且布局严格遵循古代封建礼制秩序,体现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形式及其装饰简介一 主要构造1、正脊: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2、垂脊: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3、戗脊: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4、博脊:歇山的山花板与下边山面屋面接缝处,按前后方向平置的屋脊

2、,叫做博脊。 5、角脊:垂脊的垂兽之前的三分之一部分,叫兽前,也叫角脊、岔脊。此外,庑殿或歇山重檐的四角,亦称角脊,脊饰同上檐。(下层檐的檐角屋脊也可是戗脊,称重檐戗脊。)6、元宝脊:卷棚顶的两坡相交处,不像通常那样做一条正脊,而是做成弧线形曲面,叫元宝脊,也叫罗锅脊。 7、山:在建筑物左右两侧,由前屋顶和后屋顶的斜坡形成的三角形部分,很像古体的山字,在古代营造术语中,称之为山。8、山花:歇山屋顶两端博风板下的三角形部分,在明代以前多为透空,仅用悬鱼、惹草等加以装饰。明代则多以砖和琉璃,清代多以木板封闭透空部分,并施雕刻或花卉装饰于其上,谓之山花。 9、博风板: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

3、屋顶的斜坡伸出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风板。 10、重檐: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二 屋顶类型在古代建筑中除了以上的特点之外,建筑还拥有其特殊的含义 而其中的典范,就是宫殿建筑 。 “宫”在秦以前是中国居住建筑的通用名称,从王侯到平民的居所都可以成为宫。秦汉以后,成为皇帝居所的专用名称;“殿”原指大房屋,汉以后也成为帝王居所中重要建筑的专用名称。宫殿一般是国中最宏大、最豪华的建筑群,以建筑艺术手段烘托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威势。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

4、,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因此,宫殿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当时社会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和最高体现。 在我国古代社会,朝代名称虽然不同,宫殿布局却大同小异。周礼考工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技术书籍,书中记载都城的规划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可以看出,都城布局以王宫为中心,象征着紫微帝宫,作为四方之极,统治天下。以王宫为中心的这种布局思想一直持续了3000多年,唐朝时期的长安城、元朝的大都和明清时期的北京城都按照这种布局思想而建。下面就北京故

5、宫的特色来谈谈其风格与隐含的意义。一、以儒家思想为主的设计理念1、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2、左祖右社 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有土地才有粮食,“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人所共知的天经地义。左祖右社,则体现这些观念。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称太庙;所谓

6、“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3、前朝后寝 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4、三朝五门 根据帝王朝事活动内容的不同,分别在不同规模的殿堂内举行。自古就确立了三种朝事活动的殿堂,名为“三朝制”。所谓“三朝”是指大朝、内朝、外朝。与三朝相对应的建筑,是奉天殿(太和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五门制”,是在举行大型朝事活动的宫殿庭院前,沿中轴线以五道门及辅助建筑构成四座庭院,作为大朝宫殿前的前导空间,这五道门

7、由内向外以此为朝门(奉天门或太和门)、宫门(午门)、宫城前导门(端门)、皇城门(天安门)、皇城前导门(大清门)。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成于永乐十二年,后改名皇极殿。万历二十五年又毁于火,至熹宗天启七年(1627)重建完成。明清之际又毁于兵燹。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修建后,改称太和殿。圣祖康熙八年(1669)重修。康熙三十四年(1695)改9间为11间,施工近三年落成,即现在规模。中和殿在太和殿后。明初称之为华盖殿,嘉靖年改名中极殿。清初改名中和殿。殿为方形攒尖顶,皇帝在去坛庙祭祀前一天,在此读祭文;每年二月皇帝去先农坛,耕前一天,在此验看种子和农具;皇家玉牒每10年

8、修一次,皇帝在此举行视看仪式;太和殿大朝时在此等时辰、休息;每年三大节皇帝在此殿接受内阁、内臣、礼部、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及侍卫执事人员的贺礼。 保和殿是在中和殿后。清朝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在此殿宴请蒙古和新疆王公大臣。公主下嫁在此殿宴请三品以上大员。二、遵循阴阳五行学说的设计理念 五色代表了五方位,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木生火、火生土),相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火土金水依次配酸苦甘辛咸 ,木火土金水依次配肝心脾肺肾 。青色属木,代表东方,赤色属火,代表南方,黄色属土,代表中央,白色属金,代表西方,黑色属水,代表北方。以动物为标志,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龟蛇),中央为黄龙,均为灵物。 总结以上 ,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布局及特点为:总体和谐中富于变化。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位建筑,再以单位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建筑群。以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两边排列,屋顶形式丰富多变,内廷与外朝的也负有变化,太和与乾清宫分居前三殿与后三宫的几何中心。而将其结合为一体欣赏时,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 统本工程管理1002 15050010223 陈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