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II )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819328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II )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II )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II )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II )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22题;共113分)1. (12分)注音:篁_ 佩_ 洌_坻_ 屿_ 佁_翕_ 邃_ 寥_ 俶_ 怆_ 嵁_2. (2分)小说热爱生命的作者是 _(国别)小说家 _(姓名)。3. (4分)赤壁一诗中借古议论的两句是_,_。他的一首江南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前两句是_,_。 4. (9分)十五从军征中表现从征历时之久的诗句是_,_;描写久经征战的士兵归来时家中凄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暗示老人孤苦哭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5. (2分)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一

2、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 _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高。 _6. (2分)“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不以千里称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策之不以其道B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C .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D . 不以善小而不为7. (2分)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A . 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B . 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C . 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D . 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8. (2分)下列各组划线的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好为梁父吟 贤能为之用B . 以光先帝遗德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 . 公等遇雨 等死,死国可乎D . 此庸夫之怒也 非

3、士之怒也9. (2分)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然胡不已乎 惧其不已也 死而后已B . 大道之行也 策之不以其道 益慕圣贤之道C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天下独绝 湖中人鸟声俱绝D . 兵革非不坚利也 父利其然也 利尽南海10. (2分)加横线的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A . 授以书而告之B . 非独书为然C . 若业为吾所有D . 汗牛塞屋11. (2分)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B .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C . 不可久居 (居住)D . 影布石上 ( 映 )12. (2分)下列划线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4、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B . 愿为市鞍马 市:市场C . 徐以杓酌油沥之 沥:下滴D . 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13. (5分)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14. (5分)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100字左右) 15. (5分)解释句子意思。望章台路杳16. (2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论语中的语句。(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7. (10分)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5、 (1)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8. (5分)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19. (5分)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20. (5分)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21. (5分)读四知,谈谈你对“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理解,并说说你是怎样看待“杨震拒金”的?22. (5分)按课文原文填空。水何澹澹, 。(观沧海) ,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其岸势犬

6、牙差互, 。 (小石潭记) ,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黄梅时节家家雨, 。 (约客)使至塞上一诗中用比喻传达出作者内心孤寂飘零之意的句子是: , 。二、 阅读题 (共2题;共21分)23. (7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 )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 )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版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

7、纸帖之,每韵每一帖,木格贮( )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以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 )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在括号内给加线字注音。 (2)“每字为一印”,“与若止印二三本”两句中的“印”字应分别译为_和_。24. (1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小题。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

8、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1)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邻居有烛而不逮_ 主人怪问衡_倒屣而去_ 遂去不返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时人畏服之如是。(3)上文讲述的有关匡衡勤学的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什么著名的成语?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22题;共113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6-2、16-3、16-4、16-5、17-1、17-2、18-1、19-1、20-1、21-1、22-1、二、 阅读题 (共2题;共21分)23-1、23-2、24-1、24-2、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