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816660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下文言文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 17课公 输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起于鲁 2、吾义固不杀人 3、请说之 4、不可谓知类 5、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6、然胡不已乎非 7、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8、 宋无长木 9、以牒为械 10、 九设玫城之机变 11、守圉有余 12、胡不见我于王 13、敝舆 14、不可谓仁 15、愿借子杀之 16、文轩 17、邻有短褐 18、粱肉 19、此为何若人 20、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1、知而不诤 二、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诎 3、子墨子九距之三、翻译下列句子。1、 吾义固不杀人:2、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3、 杀所不足而

2、争所有余,4、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10、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11、 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12、 虽杀臣,不能绝也:一、1、出发,动身 2、善良,坚持道义3、解说这件事 4、明白事理5、入侵 6、但是 停止7、好像同相 8、多余的木材9、木片 10、表示次数多11、守卫 12、 什么 引见13、破车 14、 对人亲善,友爱15、对男子的尊称,您 16、 装饰华美的车子17、粗布衣服 18、 好饭好菜19、什

3、么样的人 20、 虽然如此21、谏诤二、1、 圉 通“御 ”,抵挡 2、 诎通“屈”,理屈3、 距通“拒”三1、 我坚持道义,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2、 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借助您杀掉他3、 牺牲不足的百姓而争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4、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懂得这(道理)而不(对楚王)谏诤,不能说是忠诚。、 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挡住他。、公输盘的攻城器械用完了,墨子的守卫方法还有很多。、 虽然这样,公输盘替我制造云梯,我一定要攻打宋国、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就和上面所说的行为一样。10、我知道你用来抵挡我的方法,我

4、也不说11、 已经拿着我守城的器械,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军队进攻12、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宋国的抵抗者)四、填空1、本文主要通过对话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墨子连用三个对比,将楚宋两国的物产作了比较,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正如楚王自己所说“必为有窃疾矣”。2、文中用“九攻”“九距”点明战斗之激烈,用攻械尽、守圉有余交代激战之结果,用诎(公输盘诎)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用原文回答)3、文中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五、简答1、墨子见到公输盘,就提出“愿借子杀之“,而且进一步说“请献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

5、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诱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2、墨子将欲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置于理亏境地的一个句子是什么?最能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极具欺骗性的一个句子是什么? 宋何罪之有?;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3、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 (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了(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规4、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实际,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语。示例:(1)珍爱生命,反对战争;远离战争,(2)让和平的阳光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3)、珍惜生命,反对战争。(4)用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5、通过外交

6、手段避免战争的爆发的事例很多,请你略举一例。 示例:唐雎用自己的智慧阻止了秦王的易地要求,捍卫了领土的完整。6、从选文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最少说两点)。如:1、面对大国的不义战争,要敢于斗争;2、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 18课孟子两章答案一、解释加点的词。1、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2、人和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4、委而去之 放弃、离开 5、兵革非不坚利也 泛指武器装备 6、劳其筋骨 使劳累7、空乏其身 使受贫困(之苦) 8、得道多助 施行仁政 9行拂乱其所为 违背 10、故天将降大任 责任,使命 11、征于色 表现 12、寡助之至,亲戚

7、畔之极点 内外亲戚13、而后喻 了解14、舜发于畎亩之中 被任用田间、田地15、七里之郭 外城16、天下顺之 归顺,服从 17、人恒过 常常犯错误 18、而后作 奋起,有所作为19、入则无法家拂士 在国内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 20、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在国外二、写出下列黑体的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意义。1.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3.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 4.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弼。三、翻译下列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8、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5、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8、

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使他(不断)增长才干。9、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10、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1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1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祸患,(那么)这个国家就常常会灭亡。1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六、理解回答:(一)得

10、道多助,失道寡助1、本文开头指出在战争中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人和”,意思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也就是下文所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2、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事例。(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本文开头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开头列举这些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共同点:都出身贫贱,但是在经历了一番艰苦磨练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作用:引出文中所要论述的话题,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2、本文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3、作者认为人才的造就需要有怎样

11、的条件?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又需要有哪些条件? 人才造就需经受苦难的磨练;国家长盛不衰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课文第二段从正反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 从正面论述磨练激发人斗志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9、鱼我所欲也一、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二者不可得兼 同时占有 2、故不为苟得也 苟且偷生 3、贤者能勿丧耳 遗失、丢掉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使,假如5、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 、灾难 6、呼尔而与之 助词7、蹴尔而与之 用脚踢 8、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9、万钟于我何加焉 有什么益处 10、此之谓失其本心 天性、天良11、妻妾之奉 侍奉 12、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弃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1、乡为生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4、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三、翻译句子。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2、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义”。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