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涵义 (2).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81472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涵义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涵义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涵义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涵义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涵义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涵义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涵义 (2).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其政策涵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高 杰从现有文献来看,目前对于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一般集中在对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的讨论上,这一理论的基本逻辑思路是:农业保险具有正的外部性,也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属性,它既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也不是纯粹的私人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性;农业保险存在的正外部性存在最终导致供给不足、效率的损失,因此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对市场失效进行调节,对农业保险给予补贴。上述理论与相关研究结果有效地解释了农业保险领域的市场失灵现象,为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选择提供了依据,并提供了政府干预农险市场的对策思路。但具有部分正外部性并不意味着政府必须干预并补贴农险产品,为

2、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目的,政府完全可以运用价格补贴和减少农业税收等直接手段。那么,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工具,其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方面的有效性如何?政府是否有必要在直接手段之外补贴农险市场以促进农险产品的快速发展?回答上述问题具有重大理论和政策意义。一、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影响的理论分析总结近年来对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如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结构论,即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制约了农民的收入增长;二是生产组织论,即农业生产组织落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三是城市化论,即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四是政府论,即政府对农民和农业保护不够导致了农

3、民收入水平低;此外还有分配论、农民素质论等。(王国军,2002)在上述理论和论述中,一般没有考虑自然灾害因素,这样处理主要是因为自然灾害因素变化不易把握。但事实表明:近年来,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灾害频繁发生,禽流感、口蹄疫、水灾、旱灾、雹灾、虫灾等灾害时有发生。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我国自然灾害的成灾率通常在 50%以上,最高达到60.9%,其中农作物的受灾率经常达到30%以上,78.3%的农产在近10年内遭受过农业巨灾。近10年来,自然灾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19942005年连续12年自然灾害的

4、损失率居高不下。因此,在对农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中加入自然灾害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加客观的反映农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因素。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农业保险按农业种类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和林木保险;按危险性质分为自然灾害损失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农业保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和保护集中体现在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定保障上,虽然一定的保费支出可能在支出当年减少农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但其对于农业受灾后的经济补偿机制可以确保农村家庭收入在不同

5、年份不至于发生较大波动,从而有效保障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两个基本研究假设,期望对农业保险影响农业收入的机制作出解释:假设一:除其他影响因素外,自然灾害因素是影响农民收入变动的重要因素,其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应是负向的;假设二:农业保险费用支出的增加,能够弥补自然灾害对农民收入减少的影响,减少农业收入的波动,其对于农业收入的影响应是正向的。二、农业保险对于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一)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近年来,虽然工资性收入比重上升,但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仍然占60%左右。而居

6、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中,又有60%左右来源于农业。另外,我国的许多政策干预工具如农产品价格政策、生产资料价格政策是针对或者与农产品生产相关的,因此,本文以来自农业的家庭经营纯收入作为因变量来代表农民收入。自变量选择方面,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分析和比较农业保险以及不同农业政策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因此本文把农业保险费用支出(X1)、全国每年成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X2)、农产品收购价格(X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X4)、财政支农(X5)五个主要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其中选取全国每年成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作为衡量自然灾害影响的代表变量原因是该数据可获得性强,能够全面反映每年自然

7、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的程度。建立了一个农业收入变动的影响模型:Y =a+b1X1 - b2X2 +b3X3-b4X4+b5X5 (1)其中假设农业保险费用支出、农产品收购价格、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具有正的影响;自然灾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是负的。(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检验本文选取的研究期间为19832005年。全部数据均来源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以1983年为研究起点原因是我国农业保险起步较晚,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开办农业保险。在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前,由于所选取的变量都是时间序列数据,为满足回归要求,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检验方法是通常的ADF检验和Gran

8、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下:由以上检验可知:上述模型中自变量均为影响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虽然财政支农支出的数据不是平稳时间序列,但对其进行差分后进入模型对研究结果不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可以用上述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三)回归分析结果根据研究设计和数据检验,需要拟合的模型为:Yt =a+b1X1t - b2X2t +b3X3t-b4X4t+b5 X5t+Ut (2)将X1、X2、X3 、X4、X5与Y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消除自相关后,得到的回归方程是:Yt = -205.252-0.32 X1t -45.6 X2t +0. 812X3t- 0.503X4t + 0

9、.121X5tT值 (-3.96) (0.76) (4.38)(2.29) (2.81) (3.58)概率值(0.0013) (0.56)(0.0022)(0.0371)(0.0131)(0.0027)R2=0.99,DW=2.15, F=430.67从方程拟合结果可以看出:全国每年成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X2)、农产品收购价格(X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X4)、财政支农(X5)通过了假设,影响方向与理论预测方向相同,特别是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全国每年成灾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比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使得农民年人均收入减少45.6元。农业保险费用支出(X1)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没有呈

10、现出理论预测的正向关系,其过小的t值和过大的p值表示农业保险费用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著,没有通过方程的检验。三、实证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一)造成上述实证分析结果的原因理论与实证均支撑了自然灾害因素是造成农民收入下降的重要因素这一假设,在自然灾害中,农民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以往救灾主要靠民政救济、中央财政的应急机制和社会捐助,这种模式不仅让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而且不利于健全的农业风险防范体系的形成。农业保险无疑可使农民得到更多的补偿和保障。但实际数据并没有支持农业保险能保障农民收入稳定这一假设,对比于其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机制如价格支持政策和财政支农投入,农业保险对农民增收的效应不显著

11、,甚至与理论预测方向相反。对于上述结果的解释可能是:我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发展慢、过程跌宕起伏,仅19501959年间就经历了开办、暂停、恢复、停办的曲折历程。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开办农业保险,到目前为止开办农业保险且形成一定规模的仅有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两家。人保在恢复农险业务的这两年多中,保费收入大致呈现为倒U型曲线前十年增长迅速,从1982年的23万元上升至1993年的8.3亿元;而后十年收入骤降,2000年人保的农险保费收入为3.87亿元,仅为1993年的46.6%,2002年降至3.41亿元。人保采取战略性收缩的策略是因为农业保险无利可图,数据显示1986年农险的赔付率为1

12、37.3%,亏损率为56%;1993年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仍高达116%。人保的收缩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赔付率降了下来,从1995到2000年间农险赔付率下降了75%;但农业保险的规模与收入也逐年下降,在整个财产险业务中只占不到0.1%的比例。整体来看,我国农业保险业务逐年萎缩。对于我国农业保险业务逐年萎缩,徘徊不前的原因,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农民收入水平太低。农民收入水平是农业保险发展中致命的因素,农民手中没有钱,参加农业保险的就少。农民首要解决的是吃、穿,孩子上学和看病,除去这些,农民剩下的可支配资金就微乎其微了,这就造成很多农民拿不起保费。第二,传统农业比重太大,农业

13、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一家一户做农业保险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太大,只能通过龙头企业和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入保户。这使农业保险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三,国家支持力度小,没有相应的一系列政策。由于农业保险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国家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如果国家没有补贴,一旦遇到大灾之年,保险公司可能面临赔付不起的窘境。第四,农业保险法律缺位。农业保险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帮助,而目前没有农业保险方面的法律,因此保险双方的合法权利很难得到保护。(张国海,1997)第五,农业保险宣传不到位,保险覆盖面小,保险水平低。由于现在农业保险国家扶持的力度小,只能选择试点进行,因此不能够大面积的覆盖。以

14、吉林省为例,2003年吉林省有鹅400万只,而参保的不到20万只;奶牛30万头,入保的一只没有,参保的比例十分低,保险公司很难运作,由此也产生了赔付率低的情况。比如每头猪的实际成本是700800元,保险公司只能保500元;一公顷烟叶成本是6000元,只能保3000元。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农民入保的积极性。第六,农业保险的人才太少也是制约农业保险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类人要求既懂农业,又懂保险;既要领会农业保险的政策,还要善于宣传;既要知道保险的内容和条款,还要了解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心理。(二)政策建议1.从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认识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性。频繁的自然灾害会造成农民收入减少,农业保险是保障农

15、民收入不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机制,对农民保收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比较分析角度来看: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农业补贴有两种:广义补贴,即政府对农业部门的所有投资或支持,其中的较大部分如对科技、水利、环保、保险等方面投资,由于不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发生直接显著的扭曲性作用,被称为“绿箱政策”;狭义补贴,如对粮食等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他形式补贴,通常会对农产品市场造成直接明显的扭曲性影响,被称为“黄箱政策”。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不赞同“黄箱政策”,并试图通过多边贸易协议框架加以限制和削减,根据世贸组织农业协议的规定,我国对农资

16、价格补贴、对农业市场的支持水平需控制在农业生产总值的以内。但世界贸易组织不限制“绿箱政策”。在我国,目前除免征种植业养殖业险的营业税外,对农业保险并无其他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今后,引入保险机制,建立稳定的自然灾害防治和救助制度,替代直接补贴对我国农业实施合理有效的保护,将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和趋势。因此,必须从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高度来看待农业保险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动农业保险业务快速发展。2.政府应对农业保险市场实行优惠和补贴,为农业保险发展创造条件。基于农业保险的准公共品特性和其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意义,在目前我国农险市场发展徘徊不前,农民增收缓慢的现实背景下,政府应承担起守夜人角色,对农险市场发展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纠正农险市场上普遍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