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竞赛材料.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813695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竞赛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竞赛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学竞赛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学竞赛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学竞赛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竞赛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竞赛材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为何不用纯酒精消毒? 酒精能够渗入细菌体内,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所以酒精在医疗卫生上常用它作消毒杀菌剂。为什么用7075的酒精而不用纯酒精消毒呢? 这是因为酒精浓度过高,使蛋白质凝固的作用越强。当高浓度的酒精与细菌接触时,就能使得菌体表面迅速凝固,形成一层薄膜,组织了酒精继续向菌体内部渗透。细菌内部的细胞没能彻底杀死。待到适当时机,薄膜内的细胞可能将薄膜冲破而重新复活。因此,使用农酒精达不到消毒杀菌的目的。如果使用7075的酒精,既能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又不能形成薄膜,能使酒精继续向内部渗透,而使其彻底消毒杀菌。经实验,若酒精的浓度低于70,也不能彻底杀死细菌。2、化学武器 战争中

2、用来毒害人畜、毁灭生态的有毒物质叫军用毒剂,装有军用毒剂的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地雷、布喷)洒器等,统称为化学武器。 通常,按化学毒剂的毒害作用把化学武器分为六类: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窒息性毒剂 。 ( 1)神经性毒剂神经性毒剂为有机磷酸酯类衍生物,分为G类和V类神经毒。G类神经毒是指甲氟膦酸烷酯或二烷氨基氰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塔崩、沙林、棱曼,V类神经毒是指S二烷氨基乙基甲基硫代膦酸烷酯类毒剂,主要代表物有维埃克斯(VX)。 神经性毒剂可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并迅速与胆碱酶结合使其丧失活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瞳孔缩小

3、、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重者可迅速致死。 (2)糜烂性毒剂 糜烂性毒剂的主要代表物是芥子气、氮芥和路易斯气。 3、 温室效应 我相信大部份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都曾经在学校里学过温室效应是什么了。今日我将再深入一点和大家说说这个题目。 为何地球是暖的 太阳其实是不断向四面八方发出射线这些射线的波长段是在紫外光到红外线之间。这些太阳射线可以在通过大气层时不太会被空气中的气体所吸收。当这些射线到达地球表面时它们就会被物体所吸收转成了热所以地球表面和海面亦是暖的。这些“热”了的物体亦因它们“热”了而放射出另一种波长转长的射线(红外线)向四方八面散射出去。 虽然同是射线但这些红外线却不像那些

4、来自太阳的。它们在经过大气层时是会被气体如水蒸气臭氧二氧化碳和其它的气体所吸收。(这些可以吸收红外线的气体可统称为“温室气体”) 这些气体在吸收了这些红外线并将其转化成热因而令附近的温度上升。 这些气体一如地面上的物质一样“热了”亦会散射出红外线。一些会射向外层空间一些则会反射回地面。这些温室气体因而好象地球的一张“被”为地球保温。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它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暖化效应我们都称这为温室效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起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出很多(虽然水蒸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并不如二氧化碳般较为稳定)所以温室效应的暖化效果主要是水蒸气造成的。但是有部分波长的红外线是水蒸气不可吸收的。二碳化碳所

5、吸收的红外线波长刚刚有部份是在这个空隙的。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那么多些热就会被保存着令到地球更加暖化。虽然水蒸气在大气中向来大体上都有一定的浓度但二氧化碳的浓度却不然。自从欧洲发生了工业革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就开始上升。在工业革命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约为 280-90 ppm, 但是在 1990 年浓度已上升成大约 340 ppm.地球暖化起来并不只是因为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其它的温室气体的浓度亦是一个因素。我们常在谈论温室效应的时候也谈起二氧化碳只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影响性为最大(它在大气中的浓度正不断上升)。虽然其它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比二氧化碳低很多但它们对红线的吸收力却比二氧化碳

6、好所以它们的潜在影响力比较大。温室效应除了会令地球气温上升外也可使沿海地区被海水淹没虽然如此若没有温室效应的话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为-18度而不是现在的15度。4、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NOx)主要是指NO和NO2。NO和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在这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过程中,主要生成光化学氧化剂(主要是O3)及其他多种复杂的化合物,统称光化学烟雾。经过研究表明,在60( N(北纬)60(S(南纬)之间的一些大城市,都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随着光化学反应的

7、不断进行,反应生成物不断蓄积,光化学烟雾的浓度不断升高,约3 h4 h后达到最大值。这种光化学烟雾可随气流飘移数百公里,使远离城市的农村庄稼也受到损害。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此后,在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也先后出现这种烟雾。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直到1958年才发现,这一事件是由于洛杉矶市拥有的250万辆汽车排气污染造成的,这些汽车每天消耗约1600 t汽油,向大气排放1000多吨碳氢化合物和400多吨氮氧化物,这些气体受阳光作用,酿成了危害人类的光化学烟雾事件。197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农作物损失达2500多万美元。1971

8、年,日本东京发生了较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一些学生中毒昏倒。同一天,日本的其他城市也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此后,日本一些大城市连续不断出现光化学烟雾。日本环保部门经对东京几个主要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调查后发现,汽车排放的CO、NOx、HC三种污染物约占总排放量的80%。目前,由于我国内地汽车油耗量高,污染控制水平低,已造成汽车污染日益严重。部分大城市交通干道的NOx和CO严重超过国家标准,汽车污染已成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些城市臭氧浓度严重超标,已具有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据国家环境保护局一九九六年环境质量通报: 我国大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逐渐加重。1996年度污染较严重的城市分别为:

9、广州、北京、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从总体上看,氮氧化物污染突出表现在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5、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烟雾:视程缩短,导致交通事故、慢性支气管炎飞尘:血液中毒、尘肺、肺感染二氧化硫:刺激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咳嗽、声哑、胸痛、支气管炎、哮喘,甚至死亡二氧化氮:刺激鼻腔和咽喉、胸部紧缩、呼吸紧迫、失眠、水肿、昏迷,甚至死亡一氧化碳:头晕、头痛、恶心、四肢无力,还可引起心肌损伤,伤害中枢神经,严重时导致死亡氟化氢: 刺激粘膜、幼儿发生斑状齿、成人骨骼硬化硫化氢:刺激粘膜、导致眼炎或呼吸道炎、头晕、头痛、恶心、肺水肿氯气:刺激呼吸器官、支气管炎,量大

10、时引起中毒性肺水肿氨:刺激眼、鼻、咽喉粘膜气溶胶:引起呼吸器官疾病苯并比:致癌臭氧:刺激眼、咽喉,导致呼吸机能减退铅尘: 铅中毒症,妨碍红血球发育,儿童记忆力低下6、臭氧层空洞在高层大气中(高度范围约离地面 1524 km),由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而生成可观量的臭氧(O3)。光子首先将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与氧分子反应生成臭氧: O22O OO2O3O3和O2属于同素异形体,在通常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两者都是气体。当O3的浓度在大气中达到最大值时,就形成厚度约20km的臭氧层。臭氧能吸收波长在220330nm范围内的紫外光,从而防止这种高能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伤害。过去人类的活动尚未达到平

11、流层(海拔约30km)的高度,而臭氧层主要分布在距地面2025km的大气层中,所以未受到重视。近年来不断测量的结果已证实臭氧层已经开始变薄,乃至出现空洞。1985年,发现南极上方出现了面积与美国大陆相近的臭氧层空洞,1989年又发现北极上空正在形成的另一个臭氧层空洞。此后发现空洞并非固定在一个区域内,而是每年在移动,且面积不断扩大。臭氧层变薄和出现空洞,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辐射线到达地面。紫外线对生物具有破坏性,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影响鱼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乃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会严重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又会使由CO2量增加而导致的

12、温室效应加剧。人类活动产生的微量气体,如氮氧化物和氟氯烷等,对大气中臭氧的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引起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公认的原因之一是氟里昂(氟氯甲烷类化合物)的大量使用。氟里昂被广泛应用于制冷系统、发泡剂、洗净剂、杀虫剂、除臭剂、头发喷雾剂等。氟里昂化学性质稳定,易挥发,不溶于水。但进入大气平流层后,受紫外线辐射而分解产生CI原子,CI原子则可引发破坏O3循环的反应: CIO3CIOO2 CIOOCIO2由第一个反应消耗掉的CI原子,在第二个反应中又重新产生,又可以和另外一个O3起反应,因此每一个CI原子能参与大量的破坏O3的反应,这两个反应加起来的总反应是: O3O2O2反应的

13、最后结果是将O3转变为O2,而CI原子本身只作为催化剂,反复起分解O3的作用。O3就被来自氟里昂分子释放出的CI原子引发的反应而破坏。另外,大型喷气机的尾气和核爆炸烟尘的释放高度均能达到平流层,其中含有各种可与O3作用的污染物,如NO和某些自由基等。人口的增长和氮肥的大量生产等也可以危害到臭氧层。在氮肥的生产中去向大气释放出各种氮的化合物,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有害的氧化亚氮(N2O),它会引发下列反应: N2OON2O2 N2O22NO NOO3NO2O2 NO2ONOO2 O3O2O2NO按后两个反应式循环反应,使O3分解。为了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于1987年签定了蒙特利尔条约,即禁止使用氟氯烷

14、和其他的卤代烃的国际公约。然而,臭氧层变薄的速度仍在加快。不论是南极地区上空,还是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上空,O3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关于臭氧层破坏机制的争论也很激烈。例如大气的连续运动性质使人们难以确定臭氧含量的变化究竟是由动态涨落引起的,还是由化学物质破坏引起的,这是争论的焦点之一。由于提出不同观点的科学家在各自所在的地区对大气臭氧进行的观测是局部和有限的,因此建立一个全球范围的臭氧浓度和紫外线强度的监测网络,可能是十分必要的。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对臭氧消耗所引起的环境效应进行了估计,认为臭氧每减少1,具有生理破坏力的紫外线将增加13,因此,臭氧的减少对动植物尤其是人类生存的危害是公认的事

15、实。保护臭氧层须依靠国际大合作,并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对策 7、 废旧电池的处置废旧电池处置与重金属。目前,无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在居民生活区内,几乎经常可以看到被人们随手丢弃的废旧电池。今后,随着各种用电池做能源的电器设备的增加,这种现象恐怕会更多。废旧电池是一种很厉害的污染物,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杀手。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主要是靠化学腐蚀作用产生电能的化这电池,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如镉、汞、铬及其它有害物质。随着废弃电池的被车辆碾轧,有些变成粉末飘散空中,有可能被吸入人体;那些混在一般生活垃圾中的废电池,在堆放过程中,其中的有害物质会从中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人饮用了这种水,或通过食物链,那些有毒物质和重金属也可进入体内。这些重金属一旦进入体内很难排除。随着生物积累浓度越来越高,于是造成对肾脏、肝脏、神经系统、造血机制的损害,严重时会使人罹患骨痛病、精神失常甚至癌症,这就是所谓的重金属公害病。例如,日本曾经发生过四次大的公害事件,其中三件是重金属污染所致。最有名的是19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