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811714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与训练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了解到,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很大的不同,原因就在于长期的外固定制动会产生很多的问题,造成了两者之间在康复治疗中完全不同的病情需要。因此,在论及骨折康复治疗的分期问题时,就有必要将两者分开来讨论。当然,实际上还存在第三种情况,即手术治疗而不能达到足够稳定的内固定,手术后仍需要石膏或夹板外固定。这种情况就需要临床医生、康复医生以及病人本人之间充分的交流沟通,根据骨折的性质和类型,以及内固定的情况来决定外固定的长短,在据此灵活制定康复治疗的方案。 非手术治疗的康复分期及训练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早期 1

2、2周 肌肉等长收缩 上下关节不活动骨折中期 2周2-3月 等长收缩、逐步活动上下关节后期 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锻炼先来讨论在非手术外固定情况下治疗骨折时的康复治疗分期及其训练内容。这种情况下康复治疗的分期与骨折愈合的过程密切相关,根据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可将骨折康复分为三个时期,也即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伤后 1-2 周。此期骨折已经进行了适当的手法或牵引复位,并已实施了石膏等外固定措施,受伤局部肿胀正逐渐消退,骨折端血肿逐渐吸收。但是,肿胀和血肿吸收的过程也正是纤维瘢痕和粘连形成的过程;同时,肢体的消肿也会影响外固定的可靠性,容易导致骨折的再移位,需要及时更换外固定,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再次复位。

3、 这一期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在不影响骨折复位的前提下,通过康复治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预防肌肉萎缩,减少或防止粘连和纤维化的形成。具体方式主要有抬高患肢、冰敷、骨折远端的向心性按摩和主动活动。主动活动是极其重要的康复治疗措施,一般可采用被固定区域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即肌肉收缩不会引起肢体的运动,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应固定不动。肌肉收缩应有节奏地缓慢进行,可从轻度收缩开始,无痛时逐渐增加用力程度,直至最大力量收缩,每次收缩持续数秒钟,然后放松,再重复训练,每小时可训练 5-10 分钟。有些病人在刚开始锻炼时,难以掌握练习动作,可以先在健侧肢体进行试练,待熟练后在健侧的帮助下对患侧进行试

4、练。主动活动的具体动作,根据骨折部位而异,上肢骨折可做握拳、伸指和提肩举臂动作,但不能进行前臂的旋转活动,并且徐同时保持腕和肘关节不动;当手部骨折被固定时,必须加强手掌和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并做两手虎口的对撑动作,以防虎口挛缩;股骨骨折只进行骨四头肌的舒缩和踝关节的跖屈背伸活动,髋和膝关节保持不动;脊柱屈曲型骨折,可进行头、双肘和两足五点支撑的过伸活动。中老年人关节挛缩倾向很大,更应特别加强主动活动。 第二阶段 伤后 2 周至骨折临床愈合约至伤后 2-3 个月。此期局部肿胀已经消退,疼痛消失,软组织的损伤已逐步趋于修复,骨折端日趋稳定,而外固定仍未拆除。 这一期康复目的首先是巩固第一阶段的成

5、效,其次是减轻肌肉的进一步萎缩,并增加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训练方式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和未固定关节的伸屈活动外,还可在健肢或治疗师的帮助下,逐步开始骨折局部上、下关节的石膏内活动,以及与骨折移位相反方向的活动,并可编制体操开始体育疗法。上肢骨折如全身情况许可,原则上不应卧床;下肢骨折必须卧床休息时,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卧床期间应加强护理,并实施床上保健操,以防止全身性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也可用红外线或各种透热疗法促进消肿;用断续直流电或中频电流刺激预防肌萎缩等。 第三阶段 从骨折临床愈合到骨痂改造塑型完毕,一般从伤后 2-3 个月到 1 年以上。此期骨折端已稳定,能耐受一定的应力,

6、外固定已拆除,患肢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进行更大范围的训练。训练目的是扩大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恢复肌力,增加肢体肢体运动功能,促进生活和工作能力的最大程度恢复。训练方式以抗阻活动和加强关节活动范围为主,再加上肌力恢复训练,其中运动疗法是最重要的方法,辅以适当的理疗,也可装配之具、扶拐、手杖、轮椅等作为必要的功能替代。上肢骨折辅以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下肢骨折训练弃拐步行;屈曲型脊柱骨折可下床直立,双臂在腰部反抱,做挺胸伸腰活动。训练中所加阻力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损伤,以患者健肢供给阻力为佳,因易于掌握阻力大小,且简便易行。增大关节活动范围以主动活动为主,必要时可辅以适当的被动活动或关节动器。下面谈谈主

7、要的练习内容: 关节活动度练习:恢复伤区关节的活动度通常是病人的首要要求。长骨干骨折经石膏固定邻近关节后,所导致的关节活动度障碍一般程度较轻,经过主动、助力及被动运动练习,可以逐步消除。关节内骨折经长期的石膏固定后会后遗较牢固的关节挛缩粘连,可做关节功能牵引,特别是加热牵引。关节活动度练习前做适当的热辽也可增强练习的效果。疗效进步不明显时需考虑改进治疗方法。练习至一定程度如出现进步停顿时,应根据实际功能恢复程度采取相应对策,如对日常生活及工作无明显妨碍时,可结束康复疗程;如仍有明显影响,则应考虑施行关节松动术;然后术后早期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以防止再次粘连。有时可在麻醉下使用手法松动关节,但有

8、很大的风险,一般需由有经验的医生施行,以防造成骨折。 肌力训练:当不伴有周围神经损伤或特别严重的肌肉损伤时,骨折伤时,骨折伤区的肌力常在 3 级以上,并按渐进抗阻练习原则进行。等张、等速练习的运动幅度应随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而加大。受累的肌肉应按关节运动方向依次进行练习,致达到肌力与健侧相近或相等时为止。肌力的恢复为运动功能的恢复准备了必要条件,同时亦恢复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关节继发退行性变,这对下肢负重关节尤为重要。 平衡及协调功能练习:多发骨折和复杂骨折长期固定后受累肌肉范围较广,老年人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本来就比较差,此时应特别强这方面的训练,以降低再次摔跤的可能性。 手术治疗后的康复分期及训练

9、 由于内固定手术的广泛开展,骨折康复治疗分期的时间尺度已经与传统的观念有了实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能否进行的功能训练。笼统而言,手术能使功能训练的时间进度提早 1-2 个月,这关键的一两个月时间极大地减少了骨折病的发生,是现代骨折治疗的功能预后发生了质的飞跃。 手术治疗骨折如能达到足够稳固的内固定,术后无需额外的外固定措施时,可以明显地加快康复的进程。 一般在术后第 1 周内进行第一阶段康复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并辅以其他的消肿措施。 术后第 2 周内进行第二阶段的不负重关节活动,由于没有外固定的限制,这种关节活动要求在数天内即接近于正常关节的活动范围。 术后第 3 周进入第三阶段康复,开始下肢的

10、部分负重行走和上肢的应力动作训练,为早日重返社会生活做准备。不累及关节的四肢长干骨骨折基本上都能达到上述要求,能使病人在术后 1 或 2 个月的时间内重返工作岗位,并且一般不会出现领近关节的明显功能障碍。 有训多其他骨折的情况,即使内固定足够稳固,也不允许肢体的早期负重。例如,关节内骨折、骨盆骨折和脊柱骨折,这些累及骨松质的骨折是无法通过手术内固定“立即”恢复其生物力性能的,必须等待骨折愈合后,才能开始肢体的负重和负荷动作。从康复的时间尺度上,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是,手术治疗的意义不仅在于使骨折在解剖位置愈合,而且在于以内固定取代外固定所带来的一系列优势。手术后如能够不用石膏外

11、固定,首先带来了护理上的方便。 第一阶段康复的时间同样可缩短至 1 周左右,主要进行肌肉的等长收 缩练习和采用消肿措施。术后 2-3 天即可开始连续被活动治疗,可获良好的效果;也有学者主张术后在麻醉尚未消退即开始 24 小时持续的被动活动治疗,认为能够克服手术创伤所带来的被动活动疼痛。 第二阶段康复仍需 2-3 个月,至骨折临床愈合为止,此期禁止患肢的负重和应力动作,康复的主要任务是在术后第 2 周时使关节活动恢复到接近正常,并在以后的时间中维持这一活动度,同时进行肌肉的等长和等张练习,防止肌肉萎缩。 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即进入第三阶段,显然,只要前两个阶段做得好,本阶段只需进行短期的负荷恢复训

12、练即可重返社会生活。 比较少见的情形是手术无法达到有效的稳固内固定,例如粉碎严重的关节内骨折,术后仍需借助石膏外固定,则其康复分期与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分期是一样的,手术的好处只在于复位,有时只能恢复关节的大致形状,为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至第三阶段时仍需进行艰苦的锻炼,而最终的功能结果总是不太满意的。但是,手术后的石膏固定时间一般不需要那么长,这也为关节活动度的训练争取了一定的时间。这种情况最常见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过去通常采用尺骨鹰嘴骨牵引,并进行早期关节活动,也可以获得有一定活动度的肘关节,但若干年后多会出现畸形和骨关节炎。相比之下,手术加上此后的艰苦锻炼疗效较为肯定。 开放性骨折采

13、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时,其康复治疗要复杂和艰难得多,需由医生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定,这里就不作过多的介绍了。 无论如何,及早开始康复治疗对预防功能障碍有重要意义。倘若忽略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康复,待骨折愈合、外固定拆除后,发现一个发冷萎缩僵硬的肢体再进行康复治疗,将事半功倍,需持续很长时间,花费很大力气,既增加患者痛苦,又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而且最终的功能恢复又不尽如人意。以上介绍了骨折康复方面的一些总体情况和大致原则,也许有些读者对之不感兴趣,他们仅仅关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骨折,下面就让我们来逐一谈谈各种具体的骨折应该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原则上,骨折的临床处理措施决定康复方案的制定,各种骨折都可由康复师

14、编制相应的体操疗法。必须说明的是,人体 206 块骨中的绝大部分都有骨折的可能,限于篇幅,我们只能选择一些常见的骨折来进行讨论。而且,如同指纹一样,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骨折是完全一样的,即使同一部位同一类型相类似的骨折,经过了相似的治疗,也可能因患者的年龄、家庭环境、受教育的程度、身体素质、经济能力的不同而需要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而康复计划的制定就需要对上述的这些康复原则和措施有熟练的掌握,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下面对各个骨折康复治疗的介绍只是原则性的,具体方案的制定仍需专业医生的介入。 上肢骨折后的康复进化赐予了人类极其灵巧的双手,上肢的其他结构都是手部活动的辅助装置,肩、肘、腕以

15、及手部各关节的复杂连接,各肌群的力量、灵敏与高度协调,以及整个上肢的长度,都是为了使双手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上肢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强肌力,维持和恢复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从而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工作能力。 肩部骨折 肩部骨折最多见者为锁骨骨折与肱骨近端骨折。锁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常见的受伤机制是侧方跌倒时,手、肘或肩部先着地,暴力沿上肢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或横形骨折。在周围肌肉的牵拉作用下,骨折常常有移位。肱骨近端骨折最常见于老年人摔倒后,以肩部或上肢着地致伤,可以造成各种类型的肱骨近端骨折。年轻病人常见由高能量交通意外或运动损伤如滑雪事故等所致,

16、其损伤程度常较老年病人严重。肩胛骨骨折是比较少见的肩部骨折。肩部这些不同类型的骨折在康复治疗上既有它们各自的特点,又有相通的地方,为免累赘,就把它们放在一起讲述。 幼儿锁骨青枝骨折或成人的无移位骨折 可不作特殊治疗,常用三角巾或颈腕吊带悬吊,保持局部相对静止 3-6 周即可。有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需手法复位后再用横形 8 字绷带固定,并定期调整或更换 8 字绷带,骨折通常于 4-6 周后愈合。锁骨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骨折经复位固定后即使仍有较大的分离移位,也能很快愈合。鲜见不愈合者,因而通常无需手术,但近年来手术治疗日趋增多,以尽可能缩短外固定的时间。锁骨外侧端的骨折若影响到肩锁关节的稳定性,则必须手术解剖复位内固定,否则会后遗局部的酸疼和上肢提物无力。肩胛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