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80742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和浩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不期而遇B屠自后断其股悬梁刺股C吾日三省吾身不省人事D非淡泊无以明志笃志好学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B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C体育课上,王老师把立定跳远动作示范得惟妙惟肖,让大家印象深刻。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3 . 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2、是( )A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从济南的山写到济南的水,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天净沙秋思体裁是小令 ,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是元朝马致远。表达了诗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的思乡之情 。D金色花是一篇散文,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代表作有新月集。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蔑屠杀赋予招谣撞骗B告诫虔诚演绎接踵而至C狡辨堕落枷锁分崩离析D寒噤穹顶缭绕轻歌漫舞5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

3、一项是( )A湖边的那棵柳树,依旧舒展着美丽的枝丫,随风轻轻地摇曳着它妖娆的身子。B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C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D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6 . 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三种感情像飓风一样,把我吹到濒临(bn)绝望的边缘。B严老先生饶有兴味(xngwi)地说:“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哪些毁灭不掉的生命吧。”C我想念昆明的雨,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y)。D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f)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7 .

4、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是春天的青岛之海,是美的。当寂静的树林悄悄朦胧出一层鹅黄,当天真的燕子开始娇羞地呢喃,青岛之海,便以她耀眼的天姿国色,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人。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之中,大海如同一册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无边无垠,一片蔚蓝。那天使般翔飞的海鸥,是诗行;那蝶翅般竞发的船只,是诗行;那自由自在、缓缓涌动的波浪,是诗行;那于阳光下湛蓝的浪丛辐射出的斑斓的光束,更是诗行这一行行绝美的诗句,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A选文第段中的“娇羞地呢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初春时青岛之海的天真与娇羞。B作者把“大海”比喻成“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生动地写

5、出了在春风的吹拂下,蔚蓝色的大海广阔无边的景象。C作者反复运用“那,是诗行”的句式,强调了海面上海鸥翔飞、船只竞发、波浪涌动、光束斑斓的绝美景象带给人的美好感受。D结尾“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里青岛之海的美的强烈的赞叹之情。8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_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好不热闹!A因地制宜迫在眉睫拍手称快B因地制宜迫不及待欢声雷动C因人而

6、异迫在眉睫欢声雷动D因人而异迫不及待拍手称快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节目,迎接元月1号的元旦联欢晚会。B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C在创建“文明旅游城市”活动中,使我县自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D深受读者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二、现代文阅读三.阅读品味(一)触摸春天吴玉楼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春天到来以后,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昨天早晨,我在草地上做徒手操,安静在花树丛中穿梭,因为常在其间流连,她走得很流畅,没有

7、一点磕磕绊绊的感觉。终于,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安静是个细腻的女孩子。我相信,她的没有视觉的世界,和我们一样丰富,甚至可能有比我们更丰富的地方。我们用眼睛看到浅绿深红的世界,安静用她的心来感受和理解。在安静的面前,同样是一个层次分明浓淡有致的春天。 安静极缓极缓地伸出她的手。在花香的引导下,她的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白蝴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秘的灵性抓住了 蝴蝶在安静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旅行,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8、A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离,安静仰起头来张望。B安静的心上,此刻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叙述着飞翔的概念。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纯粹自我的缤纷世界。安静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无言地告诉我这样的道理。10 . 以盲女安静的活动为线索梳理文章的情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动词。花香在月季花前蝴蝶蝴蝶11 . 从文中找出表现文章主旨的一句话。12 . 文中画线的AB两处都包含着安静丰富的内心活动,

9、请任选一处,揣摩安静当时的心理活动。13 .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触摸春天”的含义?14 . 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读了本文之后,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话,去鼓励她,也警醒自己?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海纳百川”,究竟能容多少垃圾厦门发布了2015年厦门市海洋环境公报。海洋公报中显示,去年厦门的海域水质总体好转,海水浴场优良率高,海洋生物状况良好。不过,海洋环境风险仍然存在,溪流污染人海,仍然是海域污染的最大源头。去年厦门海域的海漂垃圾总量同比无明显减少,总量为1600吨,与2014年基本持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望无际的大海,向来给人以胸怀宽广,可

10、以包容无限的印象。但是,让无边无际的海洋成为人类垃圾的消纳地与排污场,真的无伤大雅,没有一点影响吗?尽管海洋环境公报显示海域水质总体好转,但这样的结果却并不能让人乐观。君不见,海域漂浮垃圾总量并无减少,仅仅厦门海域的漂浮总量便达到1600吨,作为国内著名的海岛与海滨旅游胜地,却面临海洋垃圾包围的困境,足以令人震惊。不可否认,海洋垃圾污染的确是个世界级的问题。2015年2月,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科学家发表论文指出,全世界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从陆地流入海洋。英国某环保基金则指出,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将会比鱼儿还多。就连被视为最纯净海岛的马尔代夫,也面临着海洋垃圾的威胁。那种认为大海有着

11、无限的包容力,完全能够承受、消纳人类垃圾的观点,也已被海洋环境不断亮起的红灯,被证明是个不折不扣的误区。事实上,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难以降解,将“诅咒”海洋长达数百年,海洋塑料垃圾全面分解据称需花上数百年时间。这些垃圾将对海洋动物构成致命威胁。海洋动物,如海龟、海鸟,会将塑料垃圾误认为食物,吞食后中毒死亡。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还对航行安全造成隐患。至于海洋垃圾对于海水水质的影响,对于海岛生态、人居环境乃至旅游业的影响,也绝非杞人忧天。可见,对于海洋垃圾污染,显然不能因为总体好转,便掉以轻心。如何有的放矢地治理控制海洋垃圾污染,倒是刻不容缓。海洋污染的防治牵涉环节众多,是个复杂的系统

12、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海洋垃圾污染的防控便无从下手。美国的整条海岸线也曾遭遇严重的海洋垃圾问题,但联邦政府越来越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并制定了许多法律、授权一些联邦机构进行积极管理,还陆续开展国际合作。“保护重于开发”日渐成为海洋认知的主流。尽管我国的发展阶段与海洋垃圾污染问题与国外相比,有自身特点与差异化因素,但海洋垃圾污染的治理意识,系统防控机制的建立,法律责任的明确与完善,却不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15 . 本文标题很有意思,请谈谈你的理解。16 . 第段加横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7 .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事实上,排入海洋的塑料垃圾难以降解,将“诅咒

13、”海洋长达数百年,海洋塑料垃圾全面分解据称需花上数百年时间。18 .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海洋垃圾的污染问题?请分点概括。三、句子默写19 . 默写古诗文名句。(1)树树皆秋色,_。(2)_,烟波江上使人愁。(3)_,归雁入胡天。(4)乱花渐欲迷人眼,_。(5)_,志在千里。(6)岂不罹凝寒?_。四、课内阅读课内文言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20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俄而雪骤(_)(2)俄而(_)(3)未若柳絮因风起(_

14、)21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22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C“公大笑乐”是因为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D作者在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是闲来之笔,可有可无。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列小题。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3 . 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24 . 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D都刻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