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806127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惠州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惠州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惠州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惠州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惠州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惠州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策略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州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惠州的生态旅游起步早,现在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南昆山发展旅游的资源很丰富,而惠州打造旅游产业时充分合理利用了这些资源,所以,在近年来,随着景区的开发和游客的增多,南昆山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严峻的考验和影响。本文就针对南昆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特殊意义,从南昆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入手,根据现存问题和发展问题就如何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加以保护提出了对策。关键词:南昆山生态旅游区 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保护对策 可持续发展南昆山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境内,与广州市辖区的增城、从化交界。南昆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也是重点保护的国家森林

2、公园,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国避暑天堂”、“珠三角后花园”。南昆山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南昆山的青山秀水、奇松怪石、鸣泉飞瀑,或雄奇秀丽或广大幽深,身临其境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是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保健的胜地。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抑制和预防生态恶化的状况,必须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对本地区以及我们惠州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南昆山的地理位置和旅游优势南昆山地处龙门县西南部,总面积129公里。因生态系统完整,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又位于东经114度38分,北纬23度38分,北回归线正好穿山而过,因而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称。它的森

3、林面积有18万亩,覆盖率达96.5%,生态系统完整,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的自然景观有石河奇观、川龙瀑布、九重远眺、观音潭、仙霞瀑布、蛇松、神鹰石等十几处,主要以清幽山林、怪石、流泉飞瀑为特色,另外这里的野味、观音菜、山坑螺、山水豆腐更是山上饮食一绝。再加上这里地势高、有重山围绕,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只有二十三度,是消闲度假、疗养避暑的胜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出南昆山的奇峰秀石,呈现出独特的石河奇观、壮观的川龙瀑布、清幽的观音潭、秀丽的七仙湖、神秘的天堂顶等奇特壮丽的景观,令游客留连忘返。区内常年气温保持在摄氏22左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日间与夜间温度相差较大,三伏时节,这里较广州城市气

4、温低56度,有“南国避暑天堂”之誉。山中负离子浓度高,每立方厘米达到11万负离子,空气清新,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而且对多种疾病亦有预防治疗作用。南昆山上生长着茂盛的亚热带和温带植物2500多种,除桐、柯、竹、柏等植物外,尚有著名的活化石穗花杉,以及观光木、格木、红花荷、福建柏、桫椤等珍贵树种。这里最突出的还是一片竹的海洋,漫山遍野生长着华南地区少有的6万多亩连片的毛竹林。在那连绵起伏的山林中,还栖息着动物130多种其中珍稀。保护南昆山生态环境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南昆山森林茂密,牧草丰茂,土地肥沃,不仅是惠州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摇篮,而且还是我省自然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南昆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区域

5、间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如果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植被被破坏了,使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气候调节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这种生态退化负效应会给整个旅游区乃至本地区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后果。如果森林、植被得到保护,涵养水源功能提高,气候调节功能加强,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不仅当地受益,而且全国乃至全球受益。因而,南昆山旅游区的生态保护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也有利于该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南昆山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但由于南昆山的旅游业开发史较短,目前

6、尚为发展中旅游开发模式。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到大自然中旅游,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目前南昆山地区的旅游开发还属于比较粗放的阶段,开发计划还不够科学,对开发项目也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在开发过程中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更令人难受的是有当地居民为了获取经

7、济利益,在整个南昆山大量建造宾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2、 南昆山生态环境系统面临失调南昆山目前也有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趋势,很可能使南昆山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或因山洪暴发,塌方挡路,毁景伤人;或因久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正如前面说的,当地居民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不仅破坏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南昆山中心区域,随着南昆山生态旅游热的掀起,整个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比较脆弱

8、的生态系统也正遭到打击。3、 南昆山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当地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这里的水土、大气较之七、八年前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由于南昆山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部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上述可见,南昆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是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可知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南昆山生态

9、旅游可持续发展保护对策1、 加强南昆山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森林是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对于地上、地面、地下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也是南昆山成为南粤氧吧的重要资源,南昆山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态旅游区它具有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泉水、茂密的森林、奇异的风景等特点,我们对它的开发利用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因为南昆山不仅属于龙门县,属于珠三角,也可以说属于整个社会,必须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眼光部署全局。在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我觉得可以实施三大战略,一是树立“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

10、发中更好地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找准保护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与结合点,使保护和开发双重受益;二是坚持“内树素质,外树形象”软硬件共同提高的战略,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角度认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三是“准确定位,提高品位,突出地位”的战略,坚持“高起点、高平台、高品位”的发展方向,把好品质关,取消投资少、造血功能弱、辐射能力小、环境破坏大的项目,树立南昆山品牌意识。2、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南昆山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

11、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为了体现我们南昆山“休闲、度假、生态、保健”的主题,必须要求投资者的素质、开发观念和项目要与南昆山整体发展的目标相吻合。据悉目前在南昆山12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仅审批了以上4个开发项目,有20多个不符合环保生态和科学开发观念的投资项目被否决。另外还余下60平方公里的空间保留到3年后再开发,旨在更好地保护南昆山的生态环境。如果说旅游业是龙门县第三产业的龙头,那么南昆山则是龙头上的“龙眼”。因此,我们要备加珍惜,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3、 增强环保意识

12、,强化法制观念思想意识比法规更重要。我们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把发展旅游业的目标与立足点建立在保证当代和几代、几十代人的旅游需要上,并以这种思想观念为指导,做好环境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绿色的愉悦、绿色的思考,体验大自然的和谐、有序,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达到热爱自然、师法自然,启迪人生的目的。在大自然中接受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旅游者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保护自然的小事做起。 参考文献:1、期刊论文 应用RS技术对南昆山森林生态旅游 - 西部林业科学2008,37(3)2、期刊论文 生态旅游是惠州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对惠州发展生态旅游的调研与思考 - 惠州学院学报2008,28(1)3、吴必虎.旅游生态学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1996,(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