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容器教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802125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电容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电容器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电容器一、 本章教学目的:1、 理解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了解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并掌握它的计算公式。2、 了解常用电容器的分类和额定值的意义。3、 掌握电容器串、并联的特点和使用条件,以及电路计算。4、 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过程。掌握电场能的计算。二、 教学步骤:(共七课时)1、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 一课时;2、第二节 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 一课时;3、第三节 电容器的联接 二课时+一课时练习课;4、第四节 电容器中的电场能 一课时;5、机动 一课时。三、 基础知识:1、 电荷电量的概念;2、 电源的内部结构;3、 回路电压定律:U=U1+U2+U3。四、 教学过程:1、第一课

2、时:教 师学科电工技术基础开课时间开课班级高一开课范围温州市级课型新授课课题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及物理意义。3.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那些因素有关,能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1.电场器、电容量的概念。2.平行板电容器的计算。教学难点电容器的物理意义。教学手段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教 具纸介质电容器及其他电容器若干时间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板书3一、新课导入:1. 莱顿瓶的故事: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科学家马森布罗克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

3、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2. 导语:莱顿瓶就是简单的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在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力设备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教师:叙述,导入学生:集中精力,聆听第三章 电容器第一节电容器与电容一、 电容器:1.特性:储存电荷。2.定义:被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导体的总体。(极板,介质)3. 充电:使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4. 放电:两极板

4、带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不带电。7二、电容器的结构:1.多媒体演示:两块金属导体板,在两块正对的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组成一个的储存电荷的容器-电容器。2.金属板称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绝缘物质称为电介质。(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容器)。3.电容器的图形符号:4.为了研究电容器的一些特性,我们把电容器接在电源的两极:(多媒体演示)充电过程 放电过程提问1:在充电过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两个极板带的电量越来越多,最终上极板带Q下极板带-Q,我们把每个极板上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称为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充电过程是使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提问2:放电过程你看

5、到了什么?两个极板带的电荷量越来越少,最终,上极板和下极板上都不带电放电过程:两极板带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不带电充电过程两极板带了电,极板间有了电场,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具有能量,所以,充电使电容器两极板间有了电场能。 教师:演示,讲述,讲解,提问学生:作笔记,观察,思考,10三、 电容量:1. 引出概念:(多媒体演示)再观察课件,我们发现Q增大,U增大,而且Q增大几倍,U也增大几倍,而比值Q/U却是一个常数,我们把这个常数称为电容器的电容,用符号C来表示。电容量: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U的比值表达式:单位:法拉F,微法F,皮法pF2. 练习巩固:(多媒体投影)3.

6、物理含义:电容量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4. 形象比喻:(多媒体展示) 桶小 桶大 C小 C大教师:演示,讲解,提问学生:作笔记,观察,思考,理解,记忆二、 电容量:1. 定义:2. 单位:法拉F,微法F,皮法pF1F=106F =1012PF3. 物理含义:电容量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10四、平行板电容器:1. 思考题:某一电容器,当所带电量为410-6C,两极板间的电压为40v,求(1)电容器的电容?(2)当所带电量减半时,电容器的电容为多少?(3)如果电容器不带电呢?2.导语:从上面的思考题可以知道电容器的电容量和所带电量和两极板间的电压无关,那电容量究竟由哪些因素决

7、定呢?下面我们分析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3.平行板电容器:写出公式。公式说明。=0*rd的说明。(书本划出)教师:讲解学生:作笔记,思考,理解三、 平行板电容器:介质的介电常数F/ms每块极板的有效面积m2 d两极板间距离 m 12五、课堂例题讲解:(多媒体投影)1.书本例1。2.书本例2。3.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保持电容器两极板与电池两极相连,电容器的C、Q、U、将怎样改变?师生互动3六、小结,布置作业:1.学生小结,老师指正。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哪些重要?2.作业:p56练习,补充一(多媒体投影)指导学生整理思路第三章 电容器第一节 电容器与电容一、 电容器: 1.特性:储存电荷

8、。2.定义:被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导体的总体。(极板,介质)3. 充电:使两个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4.放电:两极板带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不带电。1. 定义:2. 单位:法拉F,微法F,皮法pF1F=106F =1012PF3. 物理含义:电容量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二、 平行板电容器:介质的介电常数F/ms每块极板的有效面积m2 d两极板间距离 m 三、 电容量:1. 定义:2. 单位:法拉F,微法F,皮法pF1F=106F =1012PF3. 物理含义:电容量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2. 第二课时课题第二节 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种类及型号命名

9、,识记几种常见电容器的名称。2.理解电容器两个参数的含义,会根据电路需要选择电容器。3.了解电容器的常见故障及万用表检测方法。教学重点1.理解电容器两个参数的含义。教学难点1.电容器耐压的理解。2.用万用表检测电容器。教学手段讲解法,演示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法。教 具各种电容器若干,万用表。时间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板书5一、 复习前知,导入新课: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三部分内容?电容器的电容量的物理含义?电容器储存的电量与两端电压的关系怎样?2.导入新课:导语:电容器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学习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以及常见电容器的识别和检测方法。教师:提问回忆,思考解答

10、第二节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3二、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1. 电容器有哪两个主要的参数?其含义是什么?2. 耐压250v的电容器可以接在最大值是220V的交流电路中吗?3. 电容器有哪些分类方式?常见的电容器有哪些?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学生:阅读,思考。10三、 电容器的参数:1.额定工作电压:额定工作电压的概念:接在交流电路中耐压不能低于交流电压的最大值。实际电压超过时的后果:导致击穿,此时,电容器失去储存电荷的功能,并会对电路造成极大的危害。2.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标称容量的概念:允许误差:是指国家规定的不同电容器的误差范围。允许误差分为五级。分别是O-O级、O级、级、级、级,表示1%、2%

11、、5%、10%、20%。3. 示例:100F25V20% 教师:讲解,提问学生:甄别,解答一、 电容器的参数:1.额定工作电压:电容器长时间稳定工作,且保证电介质性能良好的直流电压的数值。(耐压)。击穿两极板导通2. 标称容量和允许误差:标称容量:电容器上所标明电容量。允许误差: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的误差。10四、 电容器的种类:(投影片) 固定电容器 1.按容量是否可变: 半可变电容器 可变电容器 2.按介质分:空气、云母、陶瓷、纸介质、铝电解质、金属氧化膜4. 按有无极性:有极性、无极性 教师:演示,讲解学生:作笔记,观察,记忆。二、 电容器的种类:1.按容量是否可变:2.按介质分:3.按有

12、无极性:10五、 电容器的检测:1.电容器的常见故障:有开路失效、短路击穿和漏电。2.小容量电容器的检测:用万用表10K档。3.大容量电容器的检测:用万用表1K档。表笔先顺时针摆动一定幅度,后逆时针复原。4.开路失效不摆动。 短路击穿不回摆。 漏电回摆不到位。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作笔记,观察,思考,理解,记忆三、 电容器的检测:万用表电阻档。开路失效不摆动。 短路击穿不回摆。 漏电回摆不到位。7六、 本节小结:学生总结,教师指正。七、 布置作业。P58练习题。师生共同小结,巩固所学。 一、 电容器的种类:1.按容量是否可变:2.按介质分:3.按有无极性:二、 电容器的检测:万用表电阻档。开路失效不摆动。 短路击穿不回摆。 漏电回摆不到位。第二节 电容器的参数和种类一、电容器的参数:1.额定工作电压:电容器长时间稳定工作,且保证电介质性能良好的直流电压的数值。(耐压)。击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