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医学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80098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内科医学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消化内科医学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消化内科医学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消化内科医学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医学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医学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析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大理学 大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昭通分院)2011级临床专业 层次:本科 姓名:崔华艳 学号:11ZT0127003 指导教师:宋玲 职称:高职摘要: 目的 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分析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病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78例(61.4% )位于上消化道; 49例(38.6% )位于下消化道;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48.7%,其次是急性胃黏膜病变(16. 7% )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2.8% );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肠肿瘤和息肉,分别占55.1%和16.3%。结论消化道出血的部位以上消化道多见,上

2、消化道出血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而下消化道出血则以结肠肿瘤和息肉多见。关键词:消化道出血 病因 诊断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也是多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其病情急、变化快,病死率为3.6% 21.0%,在老年及高危人群高达40.0%1;病变部位及性质决定着治疗的手段和疗效,处理不及时常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病因特点:胃、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出血量500ml,表现为呕血或便血;门静脉高压症,出血量最大,以呕血为主,常危及生命;出血性胃炎,应激性胃溃疡;胃癌,以黑便为主;肿瘤和炎症性病变引起下消化道大量出血,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下消化道出血量小

3、者可无临床症状,或仅在检验粪便潜血试验时才予发现;小量而反复的出血可引起贫血,大量而持续的出血则引起休克。为进一步了解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将1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作为分析资料,分析其原因,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根据彝良县中医院2012年1月2012年3月内科收治的共127例患者,男88例,女39例,男女=2.31;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4.5岁。因呕血就诊者34例,因黑便或便血就诊者61例,因同时呕血和黑便就诊者23例,否认呕血或黑便史、以其他症状(头晕、心悸、腹胀等)就诊,大便隐血阳性者9例。1.2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排除因口、鼻、呼吸道疾病出血吞入食管及药

4、物、食物造成的大便变黑情况。所有患者均行内镜检查(胃镜或纤维结肠镜),必要时履行病变部位活检,直至明确病因,对于肿瘤性病变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经以上程序未明确出血原因者列入不明原因。2结果2.1 消化道出血的部位127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中, 78例位于上消化道, 49例位于下消化道,分别占61.4%、38.6%。胃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部位,占52.6% ,其次是十二指肠及胆道、食管,分别为37.2%、10.2%。小肠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部位,占57.1%;其次为结肠、直肠及肛周,分别占30.6%、12.3%。2. 2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消化性溃疡38例、急性胃黏膜病变1

5、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0例、胃癌7例,分别占48.7%、16.7%、12.8%和9.0%。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肠肿瘤和息肉,分别占55.1%和16.3%;其中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本诊断程序仍未明确出血原因。3讨论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出血亦属此范围。Treitz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临床上以上消化道出血多见,资料显示占61.4%。消化道出血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组资

6、料显示男女=2.31,与文献报道接近2。男性多见可能与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及劳累等多因素有关。消化道出血可因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也可因邻近器官的病变和全身性疾病累及消化道所致,其病因复杂;不同的消化道部位出血原因有差异。尽管强有力的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药能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但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仍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本组资料有38例(十二指肠溃疡21例、胃溃疡17例),占48.7%,与文献报道接近3。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中青年人,可能与该组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压力大、身体易感性有关。老年人则以胃溃疡多见,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胃黏膜退行

7、性病变,防御能力差,易受损害;同时,动脉硬化引起胃黏膜血流量减少,加之患者心功能下降,胃黏膜淤血、缺氧,影响黏膜的再生修复;此外,老年人常因有心脏、脑血管疾病及风湿性疾病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破坏胃黏膜屏障,可加重或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上消化道出血较常见的病因,分别占16.7%、12.8%。近年来,随着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广泛应用,大量饮酒及肝炎患者的增多,急性胃黏膜病变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出血有增多趋势。此外,肿瘤在老年患者占较大比重,与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吞噬细胞功能减退、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胃黏膜退行性

8、变、腺体萎缩等有关。下消化道出血在整个消化道出血中比例相对较小,资料显示下消化道出血在整个消化道出血中比例占38.6%。大多数下消化道出血来源于结肠和直肠,小肠出血仅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0% 5.0%。结肠肿瘤和息肉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血管病变和憩室引起的出血少见。在国外,憩室和血管病变是最常见病因,其次是炎症性肠病和小肠肿瘤。以上资料显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结肠肿瘤,占55.1%, 17例小肠肿瘤中恶性肿瘤13例,分别为腺癌7例、淋巴瘤3例、类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纤维瘤1例;良性肿瘤4例,包括平滑肌瘤、腺瘤、血管瘤、脂肪瘤各1例。息肉8例,占16.3%。肠道炎症性病变

9、、肠道息肉和外科手术后出血是其次的原因,分别占16.3%、6.1%和6.1%。血管性疾病、憩室、肛门直肠病变是相对少见的原因,各占4.1%。由此可见,资料显示的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布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国家、种族、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年龄、样本量及不同医疗机构收治的患者不同等诸多因素有关。消化道出血病因繁多,虽有许多诊断方法可以明确出血部位及病变,但少数病例仍存在诊断难度。内镜检查是首选诊断措施,可以清晰地观察消化道病变,必要时取活检做病理检查,诊断阳性率高。本组127例患者均行胃镜或肠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原因的有78例,阳性率为61.4%。因此,在常规胃肠镜检查难

10、以明确病因,肿瘤性病变多需手术病理证实。由于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本组资料有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上述检浅层病变愈合,未能及时行相关检查,真查仍未明确出血病因,可能由以下因素所致:患者就诊较晚、黏膜正的出血灶已消失或检查方法的缺陷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些消化道出血原因的分布规律,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手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参考文献 1.黄一沁,于晓峰,陈洁,等. 705例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04, 3(23): 8-9.2.陈洁,于晓峰,项平,等. 1431例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J.上海医学, 2005, 28(7): 589-590. 3.陆再英,钟南山,等.消化道出血.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2007.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