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2《牛郎织女》教案1 河大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798507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2《牛郎织女》教案1 河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牛郎织女》教案1 河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牛郎织女》教案1 河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牛郎织女》教案1 河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2《牛郎织女》教案1 河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2《牛郎织女》教案1 河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2《牛郎织女》教案1 河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郎织女教案学习目标 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基本字词。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学习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2、理清课文思路。3、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4、把握人物性格。重点、难点: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2、。 二、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咧( ) 梭( ) 酿( ) 拗( )腮( ) 偎( ) 眶( ) 礁( )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的字形字音需要提醒自己和同学注意的,请按以上格式写在下面。三、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文章脉络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

3、:发展(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高潮结局(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五、精读课文,内容研讨,分组完成(一)分析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 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

4、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 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 交代了织女的身世、遭遇和向往。 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 明确:课文有一个排比句,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样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分析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 先写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次写牛郎披上老牛的皮

5、上天追赶;再写被王母娘娘画下天河阻隔,最后写牛郎织女争得“鹊桥相会”的权利。 2、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 急赶回家,披上牛皮,挑着孩子,追上天去。 3、王母娘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专制、凶狠、残暴。 4、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写牛郎一家被王母娘娘拆散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六)口头练习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请讲述。2、学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民间故事,看谁讲的生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归纳主题思想。 2、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重点、难点1、重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难点:艺术特色、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牛郎织

6、女的体裁是 。这种文体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 、口头流传,后来经过文人的修改,加工而成。虽不是真人真事,但它却反映了劳动人民的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各小组派出代表,自由选取片段进行复述。二、细读课文,重点研讨,分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一)、理解人物的象征意义。 牛郎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 王母娘娘: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 天 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二)、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艺术特色。 1、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1)情节:织女逃离天宫与牛郎结为夫妇,王母娘娘画簪为河,牛郎织女化为星星,“鹊桥相会”等。 (2)人

7、物:王母娘娘、织女、众仙女、天兵天将,都是幻想中的神话人物,他们既有“神”的特点,又具有人的感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动物:老牛会说话,喜鹊能搭桥。 2、鲜明的对比手法。 织女在天上机房里的劳累、拘禁和婚后的温馨、幸福。 兄嫂对牛郎的冷遇和老牛对牛郎的同情。 老牛对牛郎的关切、帮助、成人之美和王母娘娘对织女的冷酷、凶狠、破坏美满姻缘。 3、语言通俗流 ,描写细致,充满感情。 (三)体会文章主旨 通过牛郎织女悲欢离合遭遇的记叙,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专制、残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口语化。

8、三、拓展延伸:花果山上的猴子花果山上的猴子吃了孙悟空偷来的仙果仙酒,个个都长生不死了,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现在猴子们发愁了,猴子一年比一年多,果子越来越不够吃了。于是猴子们聚在一起想办法。 一个老猴首先发言:“事情明摆着僧多粥少,大家只好再紧紧肚皮少吃点。”一个中年猴不同意老猴的意见:“紧肚皮不是办法,我看必须改革吃果子的办法,过去是果子熟了大家爬到树上随便吃,以后我们可以把果子摘回来分成分儿,每个猴子一份儿。”一个年轻的猴子紧接着说:“老猴子年纪大了,可以少分点。”老猴子不愿意了:“小猴子小应该分小分儿。”于是猴子们争吵起来,吵得天翻地覆,不可开交。一位过路的人听到了,他大声说:“你们别吵了

9、,我有一个办法,从今天起,年轻的猴子栽植果树,年老的猴子给果树施肥剪枝,小猴子们给果树捉虫子,这样果子的产量高了,你们就不会饿肚子了。”猴子们都认为人的注意很对,马上分头劳动去了。1、这则寓言的故事情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中的情节,该书的作者是( )朝的( )。2、第4、5段中年轻猴子和年老猴子的发言虽然说法不同,但实质一样,其实质是什么?只从个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3、本文是通过(语言 )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4、如果给这则寓言加一个点明寓意的结尾,那么下列几种说法中你认为最恰当的两项是( CD )A、搞改革,要集思广益B、老年人应关心中青年人,中青年人应关心老年人C、当你准备解决困难的时候,要注意从肯本上着眼D、团结起来,共同劳动,是渡过难关的唯一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