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793660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案例说明商鞅变法是本课的重点,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它废除了秦国的旧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并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商鞅变法这一主题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提高史料实证、历史理解等史学核心素养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讲述法引入)在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最为成功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这一目。

2、1.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教师活动:结合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结合课后“材料阅读”的部分内容思考:秦孝公的政治抱负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治抱负?学生活动:通过对材料的文本研习,结合上一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内容,理解变法的历史背景。设计意图:(1)学生调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学生对材料进行文本研习,可以增强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3)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教师活动:(1)提供商鞅变法的内容与作用表格,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填写。变法措施作用(目的)富国强兵加强中央集权(2)指

3、导学生分析、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学生活动:(1)阅读教材,完成表格。(2)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变法内容、所起的作用以及可能会承受的阻力。设计意图:(1)充分利用教材作为材料阅读的载体。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提取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类、系统整理,培养阅读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2)表格的设计方式使变法内容与作用之间的关系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便于七年级的学生接受。(3)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分析,更有利于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与作用。(4)使学生认识到,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方法。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部分、史记引文及“材

4、料阅读”中过秦论的引文,设计以下问题:(1)商鞅变法使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商鞅为什么会车裂而死?(3)讨论:为什么商鞅虽死,其法未败?学生活动:(1)阅读史记引文及“材料阅读”中过秦论的引文,提炼出秦国的变化,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的历史促进作用。(2)阅读课文小字部分的内容,回答问题:商鞅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在变法的支持者秦孝公死后,旧势力立即将商鞅处死。如何看待商鞅之死?(3)思考讨论,合作探究:认识到商鞅变法上有国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顺应历史潮流,因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设计意图:(1)学生阅读历史文本,可近距离感知历史;通过问题回答,从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提高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2)学生通过商鞅之死理解改革会面对阻力,改革要承担风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3)学生通过变法后秦国的变化,认识到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促进了历史的进步。(4)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