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1792601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松桃民族中学期末考试试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2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50分)1、“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2、管仲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荀况说:“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古代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是()A.以礼入法、司法独立、礼法治国B.法律无上、有限君权、法权平等C.法源于君、以礼入法、礼刑结合D.尚礼重法、敬德保民、人性教化3、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

2、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4、如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宗法观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理学思想社会习俗A. B. C. D.5、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前秦

3、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6、据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季的正月,“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天文学带有政治性 B.天文观测场所始建于春秋时期 C.春秋时期有了专门的天文官 D.鲁国的天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7、“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与此人相关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变者天下之公理D.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8、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

4、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B.有历史观引导C.为现实服务D.充分掌握史实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帝国主义势力加剧。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运动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的变化C.要用新文化取代旧文化才能胜利 D.革命导致列强势力进一步壮大10、日本学者福泽

5、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11、中国人取名比较考究,而且大多有一定的来历。中国近代有一个人初取名为胡洪骍,后改为胡适,字适之;广东人陈炯明也将自己的字改为竞存;还有一个青年叫毛泽东,他和同学蔡和森成立了一个青年组织,名字叫“新民学

6、会”。这些人如此改名或取名的主要原因是()A.受到当时革命形势的影响 B.受社会进化论的影响C.躲避政府追捕的现实需要 D.为了扩大政治影响力12、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13、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风景画法诸家

7、多作风景画,而有设色鲜明与直接野外写生之二大特点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这里的“风景画法”应属于()A.现实主义画派 B.浪漫主义画派 C.印象主义画派 D.现代主义画派14、“迷惘的一代”一语源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小说写的是一战后,一群流落法国的美国年轻人,由于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空虚、苦恼和忧郁,对社会不满,对前途失望,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由此可以看出太阳照常升起属于下列哪一文学流派()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魔幻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15、爱因斯坦说“牛顿第一个成功地

8、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一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由此可见西方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A.重视经验积累B.重视定量分析 C.重视科学实验D.直接服务生活16、“两个世纪前,1 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5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1 000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引自1831年机械的成绩),这段通俗的话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B.工业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C.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7、古

9、希腊哲学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D.要求自由平等,主张民主共和18、古希腊人留下了这样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们的面包,拿走我们的空气,但你不能拿走我们的奥林匹亚精神。天之下,地之上,便是我们厮守终生的信念,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有使它更快、更高、更强”这表明他们() A.崇尚精神追求B

10、.坚守法治原则 C.重视民主信念D.倡导人类平等19、“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级神职人员”(解光云主编世界文化史)这主要表明()A.意大利的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资本主义萌芽还未出现C.文艺复兴运动刚刚开始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20、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她)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她)。”这种主张()A.否认了罗马教会存在的合法性 B.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威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21、孟德斯鸠说:“自由是

11、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A.三权分立思想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C.天赋人权思想D.社会契约思想22、“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批判神权统治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D.构建民权政府23、有人打算在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邮票中使用下列图片,这说明设计者认为恢复高考()发生在1977年主要归功于邓小平激起了社会求知的热情

12、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A.B.C.D.24、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火药2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走过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振兴之路,其中1919、1949、1979和2009年的主题先后是()A.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独立解放和反帝爱国B.独立解放、科学发展、反帝爱国和改革开放C.反帝爱国、独立解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D.改革开放、反帝爱国、科学发展、独立解放二、非选择题(26小题20分 27小题30分 共50分)26.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文化史

13、(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10分)(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两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1

14、0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士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18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中西文化交流史材料二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

15、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对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制度,极为推崇。近现代西方哲学史材料三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