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竞赛辅导资料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792366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竞赛辅导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作文竞赛辅导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作文竞赛辅导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作文竞赛辅导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作文竞赛辅导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竞赛辅导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竞赛辅导资料(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作文竞赛辅导资料作文竞赛辅导资料作文竞赛辅导资料一、竞赛作文需要创新思维在赛场角逐中,有多少以“新”为特点的美文应运而生,年年岁岁,杨柳翻新枝;岁岁年年,那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新篇章,如同鲜美的硕果结满枝头,令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创新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力,一种运用不同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依赖于写作主体思维的选择性、纵深性、独创性、多

2、元性。思维的选择性体现在精心选材,选材出新;思维的纵深性体现在文章主旨的深远精辟,以及对写作素材的深入挖掘;思维的独创性体现在联想想象与众不同,是社会生活之中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刻思考力的集中体现,是创新作文写作成功的有效途径;思维的逆向性体现在善于“唱反调”,使文章闪烁出别具一格的闪光点;思维的多元性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突破传统,体现新意。对于创新的具体要求是:文章立意新、题材新、角度新、手法新等“四新”。1、题材新颖在作文的教学与竞赛活动中,命题,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命题,既是标准,又是限定,既是提示,同时也是导向。命题要有容量,在同一话题下,能让同学们既有限定,又有话可说,施展才华

3、,写出新意来,这便是好的命题。作文竞赛的命题总是在追寻着这种艺术效果,不断地在开拓新题材。2、角度新奇切入角度,也就是对事物的观察角度,即视觉。视角不同,所观察到的世界的面貌也就全然不同,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好像我们手拿照相机,把镜头略微移动一下,所摄取的画面就不一样的。同样的,在写文章时,如果把通常的观察角度转移到一个特殊的“点”上,就能开拓出新的写作境界来。3、构思新巧构思是对文章选材、谋篇布局、提炼主题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安排的思维活动。构思是作文的“重头戏”,新颖新奇的构思来自于广泛的阅读、长期的知识积累和积极的思索。但巧妙的构思往往产生于顷刻之间,所谓灵感爆发,

4、那时脑子里会闪现出很妙的主意来。在竞赛作文中,尤其需要这瞬间的智慧火花。4、捕捉新意有的同学以为作文的“新”非得要想象作文才能写出来,其实不然。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才是中学生作文的主流,而在主流作文中,仍然有大量写出了新意的好文章存在。在那平常的日子里,在那平凡的生活中,总会有新的事物闪现出来,就看你能不能捕捉到它。二、开放性全命题作文的应对策略作为传统命题形式的全命题作文近几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呈逐年上升且形式多变的趋势。最大的变化是限制较多、意图直露的命题逐渐减少,限制较少、开放性强的命题纷纷亮相。例如上海的“我想唱首歌”“喝彩”“我的视线”“充满活力的岁月”“记住这一天”;江

5、苏的“从头说起”“其实很简单”“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北京的“开端”等。这类开放性全命题作文的主要特点有四: (一)概念多义。例如“生日”,既可以指人和其他动物,也可以指国家、政党或集体;“开端”既可以指事情,也可以指事业、人生;“笔”,当然可以理解为作为书写工具的各种类型的笔,但更可以把它看作书写青春靓丽的“笔”、书写多彩人生的“笔”、书写神州新貌的“笔”。 (二)空间广阔。例如“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和“我的视线”,高中生充满活力和朝气,艺术节、演讲会、辩论赛、科技活动、主题班会、社会调查、义捐义演等等,都能折射出高中生的活力和朝气,而同自然的对话,对环境的关注,对星空的幻想,对未来的憧憬,

6、只要能表现高中生积极向上的风采和精神,都是可以放飞文思的空间;“我的视线”呢,只要是积累和思维能到达的领域,如经济、影视、书刊、广告、体育、历史等等,你都可以落笔展示你的才情。 (三)虚实结合。较多的题目既有本义、实义、具体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抽象义;既有一般性常见性的含义,又有特殊性临时性的语境义。例如“带着微笑出发”中的“微笑”就是可视的面部表情与自信、快乐、豁达、关爱、毅力等抽象意义的结合;“其实门开着”中的“门”也往往是具体的门与情感之门、知识之门、心灵之门等抽象意义的“门”的结合。 (四)含情蕴理。单纯型全命题形式已经大为减少,很多充满诗意或哲理的命题纷纷亮相。例如天津的“心中的

7、彩虹”本身就富有诗意,提示语又是一篇200字左右的激情洋溢的散文诗,这当然能激起考生的写作冲动;“我也是富翁”中的“也是”词,要求你有辩证的眼光;“其实门开着”、“其实并不是这样”中的“其实”,都要求你对事物具有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文章立意要具有哲理色彩。 面对这“门”,这“虹”,我们怎样才能“洞开心门”,“飞架彩虹”,充分利用开放性全命题形式给我们提供的舞台呢?方法有四: 1、整体把握题意,避免“以偏赅全”。例如“生活因变化而精彩”“变化”。前一题出现“生活”“变化”“精彩”这三个词,其中包含着因果关系,“变化”所影响的必须是生活的“精彩”:后一题则不同了,所写内容有没有因果关系都可以,只要所

8、写在“变化”这一话题范围之内即可。有的同学受思维定势影响,一看到“生活因变化而精彩”就以为与写话题作文“变化”没有区别,所写只有“变化”而不见“生活”因此而“精彩”,结果判为走题。由此可见,有的开放性全命题与话题作文非常接近,不妨当做话题作文来写,例如“惜”“晨”等;有的则要扫描导语和题目中的信息,把握其内在联系和要求,切不可孤立地把题目中的某个概念取出来作为话题进行写作。例如“带着微笑出发”“互相微笑”不能等同于话题作文“微笑”,“其实门开着”不能等同于话题作文“门”。必须认清这类开放性全命题具有“在开放中限制,在限制中开放”的特点,所以我们决不能认为开放性全命题形式不再需要审题,“整体把握

9、题意,避免以偏赅全”仍是动笔前的必要一步。也许平时习惯了写单向的爱意和单向的付出,有些学生遇到“互相微笑”这一题目不能“转轨”,结果进入误区。例如有位考生写了三次微笑:三年前到学校报到,村口独木桥被洪水冲走,爸爸背着我过河,我望着爸爸吃力的样子,爸爸却朝我一笑;到了新学校,不懂报到手续,一位老师带领我,总是微笑着;到了宿舍铺位安排在上铺,挂蚊帐少绳子,我个子矮又够不到顶,一位陌生的男同学微笑着,拿出绳子帮我挂看,这位考生自始至终只是“微笑”的接受者,一次都没有做“微笑”的输出者,这样写,若题目是以“微笑”为话题则可以,写“互相微笑”则有了偏差。这就启示我们:即使是有一定开放度的全命题,也要在审

10、题时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善于“转轨”变通,变习惯性思维为特定性思维,千万不可在考场上一见“微笑”这类“熟词”就搬用考前准备好的所谓“范文”。 2、讲究“亮相”艺术,充分展示个性。开放性全命题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表演舞台,学生的“表演”决不能在台上“唱老调”,而必须“推陈出新”,放飞想象,亮我魅力。例如“带着微笑出发”,众多学生中有一半写“带着微笑出发上考场”,选材雷同,无非是“我”起先紧张焦虑,老师、父母等人鼓励安慰;什么什么景物也在“微笑”,“我”终于也“带着微笑走进考场”如此众多的僵硬的模式化的“微笑”出现在“舞台”上,只能引来阅卷教师的审美疲劳和“苦笑”。有位考生则不同,他叙

11、写“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带着微笑出发”的事迹,处处扣住题意,警句迭出,例如:“死神也在他的微笑面前却步”;“生命在倒计时,他却将一朵朵微笑连同鲜花献给向他寄过钱的恩人”;“青岛的微尘们带着这样的微笑出发,走进大街小巷,放大着一个个爱心符号,树立起一个个公益品牌,微尘落处,绽开微笑之花朵朵”。看,这是多么具有时代感的亮丽语言呀!面对这些新鲜材料,欣赏着这样精彩的“亮相”,阅卷教师肯定会眼睛一亮,于是“带着微笑出发”,落笔给高分!不少考生在开放的舞台上描绘着一条条与学习、考试相关的“彩虹”一一奋发刻苦的“彩虹”,坚持不懈的“彩虹”,败而不馁的“彩虹”,等等,大同小异,“撞车者”众多。有位考

12、生别出心裁,他从读余秋雨千年一叹切入,写“我”梦中神游人类的四大古老文明,在逐一发出“古希腊,你雨后的彩虹何时才能出现”;“古埃及,你雨后的彩虹何去何从”;“新月沃地,古文明的雨后彩虹是不是你的奢望”;“古印度啊古印度,雨后的彩虹难道就看不到了吗”这些叹息后,终于找到了人类硕果仅存的古文明中国文化我“心中的彩虹”。巴特农神庙、狮身人面像、巴格达战火、泰姬陵、唐古拉一一在读者面前闪过,写作的“舞台”上弥漫着浓烈的文化气息和当代气息,作者以厚实的积累和立意的大气在“舞台”上描画出一道只属于“我”的七彩斑斓的心中“彩虹”!这位考生在广阔舞台上驰骋想象,充分展示个性才情的笔法值得我们借鉴。 3、理清虚

13、实关系,创新构思亮点。亦实亦虚、虚实结合往往是开放性全命题的主要特征。所以怎样“理清虚实关系,创新构思亮点”就显得十分重要。常用的方法有: (1)先实后虚,升华主题。让我们以“其实门开着”为例。“先实”是指学生在赛场上迅速从生活积累中提取一段与实实在在的“门”有关的经历,进行具体叙述;“后虚”则指收尾时运用精练的语言自然点出“门”的比喻、象征等虚化义,亮出文章主题。这种先叙后议的笔法较为多见,学生容易上手,成功的关键是“叙”要定向,“议”须精要。例如有位学生“先叙”的是这样一件事:语文老师在课上发了无名火,同学们推“我”作代表到老师办公室去交换意见,“我”到了办公室门口,犹豫再三,在躲在门旁的

14、同学们的支持下,“我”终于推开了那道门,与老师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在这“先叙”的文字中,作者围绕。“敲门”所做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逼真传神,定向性强,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收尾处,作者亮出精彩议论:“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几分钟,却如同几个世纪,我通过了那道其实开着的门,走进了老师的内心,与老师有了次心与心的交流。笃笃笃,敲门声又一次响起,我和老师相视而笑,一齐说道:门其实开着!”在这里,作者将办公室的实“门”虚化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心“门”,由原以为“门”紧闭转化为“门其实开着”,由“我”一人打开“心门”到所有同学都走进老师的内心,文章的议论恰到好处,主题得以凸现。 (2)亦实亦虚,虚实交融。这种构思

15、的特点是夹叙夹议,叙为议设,议由叙生,实“门”与虚“门”。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文旨逐步深化。例如有篇文章的结尾虚实两线这样交:“我后悔了,后悔我的叛逆,后悔我的任性。于是我把两扇大门开到最大,让门内门外彼此都看得通彻,我笑了!父母笑了!整个世界都笑了!”看,“两扇大门”,用得多么自然、机智的双关语!如此虚实交融的意境,阅卷老师肯定也会受到感染,会心地发出一“笑”! (3)以“虚”选材,移花接木。如果你已经“以虚立意”,但在赛场上一时又回忆不到自己亲历之事,难以用充实的材料去演绎虚“门”之义,怎么办?此时你不妨快速“过电影”,从自己熟悉的阅读积累中提取合适的内容,“移”阅读积累之“花”,“接”立意虚“门”之“木”。例如有位学生的文章开篇就亮出虚化的快乐之“门”:“我,十七岁,一个梦想缤纷的年龄,却有挥之不去的淡淡忧伤。见孤雁南飞,便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见枫叶变红,便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思。我总是被生活中那扇快乐之门关在门外,独自徘徊,顾影自怜。”作者接着没有叙述一件具体的事,而是从阅读积累中提取两个可作对比的人物一一林黛玉和简-爱,让这两个人物使“我”摆脱阴影,进入快乐之“门”。作者扬阅读积累之长,借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完成对虚“门”含义的演绎,“移”得机智,“接”得自然,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4、精心设计“凤头”,开篇吸引眼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