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第十章.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792320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热学第十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传热学第十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传热学第十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传热学第十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传热学第十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热学第十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热学第十章.doc(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思考题1、 所谓双侧强化管是指管内侧与管外侧均为强化换热表面得管子。设一双侧强化管用内径为di、外径为d0的光管加工而成,试给出其总传热系数的表达式,并说明管内、外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面积。 2、 在圆管外敷设保温层与在圆管外侧设置肋片从热阻分析的角度有什么异同?在什么情况下加保温层反而会强化其传热而肋片反而会削弱其传热?答:在圆管外敷设保温层和设置肋片都使表面换热热阻降低而导热热阻增加,而一般情况下保温使导热热阻增加较多,使换热热阻降低较少,使总热阻增加,起到削弱传热的效果;设置肋片使导热热阻增加较少,而换热热阻降低较多,使总热阻下降,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但当外径小于临界直径时,增加保温

2、层厚度反而会强化传热。理论上只有当肋化系数与肋面总效率的乘积小于1时,肋化才会削弱传热。3、 重新讨论传热壁面为平壁时第二题中提出的问题。答:传热壁面为平壁时,保温总是起削弱传热的作用,加肋是否起强化传热的作用还是取决于肋化系数与肋面总效率的乘积是否人于1。4、推导顺流或逆流换热器的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时做了一些什么假设,这些假设在推导的哪些环节中加以应用?讨论对大多数间壁式换热器这些假设的适用情形。5、对于三种情形,画出顺流与逆流时冷、热流体温度沿流动方向的变化曲线,注意曲线的凹向与相对大小的关系。6、进行传热器设计时所以据的基本方程是哪些?有人认为传热单元数法不需要用到传热方程式,你同意吗?

3、答:换热器设计所依据的基本方程有: 传热单元法将传热方程隐含在传热单元和效能之中。7、在传热单元数法中有否用到推导对数平均温差时所做的基本假设,试以顺流换热器效能的计算式推导过程为例予以说明。答:传热单元数法中也用到了推导平均温差时的基本假设,说明略o8、什么叫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什么叫校核计算?答:已知流体及换热参数,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的过程叫做设计计算,对已有的换热器,根据流体参数计算其换热量和流体出口参数的过程叫做校核计算。9、在进行换热器的校核计算时,无论采用平均温差法还是采用传热单元数法都需要假设一种介质的出口温度,为什么此时使用传热单元数法较为方便?答:用传热单元数法计算过程中,出口

4、温度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是通过定性温度来体现的,远没有对平均温差的影响大,所以该法用于校核计算时容易得到收敛的计算结果。10、试用简明语言说明强化单相强制对流换热、核态沸腾及膜状凝结的基本思想。答:无相变强制对流换热的强化思路是努力减薄边界层强化流体的扰动与混合;核态沸腾换热的强化关键在于增加汽化核心数;膜状凝结换热强化措施是使液膜减薄和顺利排出凝结液。11、在推导换热器效能的计算公式时在哪些环节引入了推导对数平均温差时提出的四个假设?习题10-1、在一气气套管式换热器中,中心圆管的内外表面都设置了肋片,试用下表所列符号导出管内流体与环形夹层中流体之间总传热系数的表达式。基管的导热系数为。 10-

5、2、已知:一有环肋的肋片管、水蒸气再管内凝结,表面传热系数为12200W/(*K)空气横向掠过管外,按总外表面面积计算的表面传热系数为72.3 W/(*K)。肋片管基管外径为25.4mm,壁厚2mm,肋高15.8mm,肋厚0.318mm,肋片中心线间距为2.5mm。基管与肋片均用铝做成,=169W/(m*K)。求:当表面洁净无垢时该肋片管的总传热系数。 10-3、一卧式冷凝器采用外径为25mm,壁厚1.5mm的黄铜管做成热表面。已知管外冷凝侧的平均传热系数,管内水侧平均的表面传热系数。试计算下列两种情况下冷凝器按管子外表面面积计算的总传热系数(1) 管子内外表面均是洁净的(2) 管内为海水,流

6、速大于1m/s,结水垢,平均温度小于500C,蒸汽侧有油。 10-4、已知:一套管式换热器长2m,外壳内径为6cm,内管外直径为4m,厚3mm。内管中流过冷却水,平均温度为40,流量为0.0016/s。14号润滑油以平均温度70流过环行空间,流量为0.005/s。冷却水系统处理的冷却塔水,管壁材料为黄铜。求:内外壁面均洁净及长时间运行结垢后的总传热系数值。解:水侧h1的计算40时,流动截面积采用式(5-54),油侧的计算流动的截面积:近似的取为40,则:利用此值重新确定管壁温度,略去壁面热阻不计,则内侧热阻在总热阻中的比值为:油,水侧均结垢时,取则10-5、已知:一种用于制冷剂凝结换热的双侧强

7、化管用直径为19、16.4mm的胚管加工而成,长1.0m。在一次试验中测得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4.6及29.2,平均水速为0.91m/s,按胚管尺寸计算的管内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为1.82104W/(m2*K),管外凝结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为1.25104 W/(m2*K),管材为铜。求:按胚管外表面计算的总传热系数值。并分析管内水侧采用强化表面后的强化效果。解:,取=400W/(m*k),则有: 若管内不强化,则按D-B公式计算时:, 内侧热阻变为可见如不强化内侧热阻要加大5倍左右。平均温压计算10-6、已知:順流与逆流布置。求:分别按qm1c1qm2c2及qm1c1qm2c2两种情况下,用温度

8、分布曲线说明对数平均温差总是小于相应的算术平均温度。解: 10-7、已知:逆流式套管换热器,qm1c1qm2c2,满足推导对数平均温差条件的前提。求:沿换热表面的局部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解:此时不同的截面上冷热流的总温差保持为常数,由于传热系数K也为常数,因而该换热面已进入均匀热流密度的状态。10-8、已知:一加热器中用过热水蒸气来加热给水(电厂中把送到锅炉中去的水称为给水)。过热蒸汽在加热器中先被冷却到饱和温度,再凝结成水,最后被冷却成过冷水,冷热流体的总流向为逆流,热流体单相介质部分的qm1c1qm2c2.求:画出冷、热流体的温度变化曲线。解: 10-9、已知,试计算下列流动布置时换热器的

9、对数平均温差:(1) 逆流布置;(2) 一次交叉,两种流体均不混合;(3) 12型壳管式,热流体在壳侧;(4) 24型壳管式,热流体在壳侧;(5) 顺流布置。 10-10、已知:一定的布置方式及冷、热流体一定的进出口温度。求: 热流体在管内侧及在壳侧的两种安排对数平均温差值有无差别?以上题中(3)(4)中情形为例,设热流体在管侧,重新计算其对数平均温差。从这一计算中例可得出怎样的推断。解:(1)1-2型查图9-15,(2)2-4型,由图9-16,10-11、已知:初始温度为t1的流体流入壁温为t0常数的平行板通道,通道长为l流体质量为qm,比热容为cp,流体与平板间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为常

10、数。求证:流经该通道后流体与平板间的换热量为=qmcp(t0-t1)(1-e-2h/(q)证明:如图示,对长为dx的微元段,可以列出以下热平衡式:则有流体经过长为L的一段通道后的总换热量等于出口截面上的焓减进口处的焓,故有:。在本题中主流方向的坐标与一维非稳态导热总参数分析中的时间坐标相类似。10-12、已知:在已順流式换热器中传热系数k=a+bt其中a、b为常数,t为任一截面上的周期误差。求证;该换热器的总传热量为,其中k、k,分别为入口段与出口段的传热系数。证明:由,联立解得,将将此式从A=0到做积分,得:即将此式应用于换热器流体出口处,即=A处并将a的表达式代入,得:,另一方面按u的定义

11、有:将此式代入上式,整理之,即得:。换热器设计计算10-13、一台12型壳管式换热用来冷却11号润滑油。冷却水在管内流动,流量为3kg/s;热油入口温度为600C,。试计算:(1) 油的流量;(2) 所传騠递热量;(3) 所需的传热面积。 10-14、一个壳侧为一程的壳管式换热器用来冷凝7 355Pa的饱和水蒸气,要求每小时内冷凝18kg蒸汽。进入换热器的冷却水的温度为250C,离开时为350C。设传热系数为,问所需的传热面积是多少? 10-15、已知:在一台1-2型管壳式换热器中,管内冷却水从16升高到35,管外空气从119下降到45,空气流量为19.6kg/min,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8

12、4求:所需的传热面积式多少。解:逆流温度差为,故查图9-15,故对数平均温差空气平均温差为,空气的换热量,故需传热面积。10-16、已知:某工厂为了利用废气来加热生活用水,自制了一台简易的壳管换热器,烟气内径为30mm的钢管内流动,流速为30m/s,入口温度为200,出口温度取为100。冷水在管束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内与烟气逆向的流动,要求把它从入口处的20加热到50.烟气物可按附录中标准烟气的物性值查取。水侧的表面传热系数远大于与烟气侧的表面传热系数,烟气的辐射换热可略而不及。求:估算所需的直管长度。解:因为水侧换热系数远大于烟气侧之值,因而管壁的平均温度可取为水的平均温度,即对于烟气:, ,采

13、用式(5-54)来估算,则 ,由对流换热公式:所以。10-17、已知:在一逆流式水-水换热器中,管内为热水,进口温度出口温度为,管外流过冷水,进口温度,出口温度,总换热量,共有53根内径为16mm、壁厚为1mm的管子。管壁导热系数,管外流体的表面传热系数,管内流体为一个流程。管子内、外表面都是洁净的。求:所需的管子长度。解:计算管内平均换热系数。,本题中冷热流体总温差为43.3,管外冷流体侧占68,管内侧约占32,故不必考虑温差的修正。10-18、压力为1.5105Pa的无油饱和水蒸气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的壳侧凝结。经过处理的循环水在外径为20mm、壁厚为1mm的黄铜管内流过,流速为1.4m/s

14、,其温度由进口处的560C升高到出口的940C。黄铜管成叉排布置,在每一竖直排上平均布置9根。冷却水在管内的流动为两个流程,管内已积水垢。试确定所需的管长、管子数及冷却水量。传热量。 10-19、已知:要设计一台卧式冷凝器去凝结50的饱和水蒸气,以获得800kg/h的凝结量,可供给大的冷却水量为20kg/s,初温为20.已知有一些外径为20mm、壁厚2mm的黄铜管,每根长为2m。假设管壁的热阻可以不计,冷却水在管内流动,总的污垢热阻取为0.0003(按黄铜管内表面积计算),冷却水侧为一程,估算凝结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时可假定黄铜管按正方行排列。求:所需的黄铜管数。解:为确定传热系数要假定管子根数n,设n=140。传热量可由凝结侧确定:。为计算冷却水出口温度,需先假定其平均温度,设为23,则,冷却水进口温差:,即平均温度为23.17,与假定值十分接近。水侧换热系数。水蒸气凝结系数。取,则,将的关系式代入(6-4)整理之,得,故140根管子按正方形排列,按内表面计算的传热系数:,与热平衡热量相差仅,上述计算有效,另外从热阻分析可知,凝结侧的温度降为6,故液膜平均温度为47,与假设值45仅差2,由此而引起的物性变化对的影响液可忽略。如不考虑管壁热阻,则与热平衡热量相差仅3.6,仍在工程计算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换热器校核计算10-20、已知:一台1-2型壳管式换热器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